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计划,今年大陆对台湾产乌龙茶进口实施零关税。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首批零关税台湾乌龙茶日前在岛内完成装柜,启程销往上海。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1,(10):35-35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农业委员会农粮署”9月19日表示,与大陆签定ECFA后,茶叶列入早收清单取得降低关税优惠,出口因成本降低更顺畅,2011年茶叶出口大陆总值比2010年同期成长56%,茶农受惠。  相似文献   

3.
正金萱是由台湾茶业改良场育成的乌龙茶适制品种,于1981年正式命名为"台茶12号",因其"奶香梅韵久存甘"的品质特点以及高产、适应性强、抗性强等优良农艺性状,金萱品种选育成功后即在台湾茶区推广种植。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交流的开启,金萱品种于1988年开始在大陆茶区试种、引种和利用,在过去的28年中,金萱品种在大陆经历了从零星引种到规模化种植、从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到引种至其他茶类主产区(广西、湖南、云南、山东)、从单纯的品种引种到种质创新、从单一加工乌龙茶到多茶类产品(红茶、绿茶、白茶)研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茶叶学会与台湾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在台湾新北市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两岸茶科技和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茶科技和茶产业的发展,中国茶叶学会计划组织大陆代表60人赴台参会。学会将组织专家对提交的论文进行审稿,以遴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为赴台人选。现将征文有关要求通知如下:征文范围:茶树品种资源与育种、茶树生理营养及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讯     
正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成功举办本刊讯6月11~13日,第八届海峡论坛·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在福建漳州举办。茶会以"丝路扬帆·茶香两岸"为主题,期间举办了项目签约、茶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茶产品展示展销、茶文化交流、茶王赛、茶艺表演、龙舟赛以及大鼓凉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家茶企,现场展示茶叶、茶食品、茶机械,茶文化、茶旅游、茶电商等全产业链产品。其中,来自台湾的35家茶企带来了传统的台湾名茶、茶食品等。"一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叶》2007,(B02):31-32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同胞亲如兄弟;两岸茶文化薪火相传,优势互补,为世界茶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推进两岸茶文化的交流、合作,我会发起成立“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得到台湾茶界和在闽台湾茗商的认同,也得到了中央和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福建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经研究,定于2007年7月上旬(具体时间另通知)在福州召开“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同时开展闽台系列茶事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严利人 《福建茶叶》2010,32(6):54-56
<正>福建、台湾,就像两片茶叶镶嵌在海峡两岸;天福、天仁,就像两位弟兄称雄于茶业市场。海西茶人,海东品茗,这是很多爱茶者的响往。初夏,笔者随天福茶学院校际合作访问团赴台,其间抽空宝岛问茶,得以一偿夙愿。天仁茗茶是台湾茶叶的第一品牌,又是大陆天福茗茶的老大哥,怎能不登门拜访?!  相似文献   

8.
1885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台湾建省,距今100周年了。 由于台湾长期与大陆分离,对台湾茶业情况知之甚少,今年初在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的兄长处与其谈至台湾茶业,产生了兴趣,就此翻阅了一些史书及资料,对台湾建省前后的茶业作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台湾产茶、采茶、制茶的起始,乌龙茶、包种茶的产生及其原因,以及建省前后的台茶出口和茶业组织形式等情况作了整理,并仓促作文以为台湾建省百年纪念。  相似文献   

9.
《茶叶》1989,(2)
盈盈一水相隔四十年,两岸茶友今朝又团圆。台湾陆羽茶艺文化访问团一行二十余人怀着台湾茶人对祖国大陆的一片深情,专程来大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友好访问。五月二十八日访问团来到此次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浙江农业大学,并与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农大茶学系联合举办了“茶谊之夜”联欢晚会。两岸茶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0.
3月3日上午,“浙江大学茶学系学生实践基地”挂牌签约仪式在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厂区内隆重举行。浙江大学茶学系常务副主任须海荣教授和浙江川崎茶机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水寿先生共同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浙江大学茶学系骆耀平教授参加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茶叶学会与台湾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将会于2010年下半年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会议规模130人,其中大陆代表100人,台湾代表30人。  相似文献   

12.
台湾茶原以外销为主,有稽可查者始自清同治四年(西元一八六五年)淡水海关记有八万二千零二十二公斤之输出纪录,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八年历史,经过昔日洋行(百吉、德记、怡和)开拓外销市场,而后日据时代由日本人奠定基础。至台湾光覆后十年间则是台湾茶叶的黄金时代,当时就有‘南糖北茶’之美誉,五0年代连续为台湾赚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和平之旅,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极大反响。由此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人品高尚、学识渊博的祖父连横。笔者早先在编写武夷茶书中,见到两则连横载记、评说武夷岩茶的文辞。在被后人誉为“一辈子做了一件天大的大好事”的连横所编的《台湾通史》卷二十七·农业志中载:“……台北产茶近约百年。嘉庆(1796~1820)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盖以台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为盛……”由此说明台湾之茶是祖国大陆武夷山传去的,并在台湾得以传播发展,成为台…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茶叶学会和台湾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8月24-25日在台湾台中大坑佛法山忘忧湖咖啡茶园举行,由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和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率领的大陆代表团65位专家、学者与来自台湾茶业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相对大陆茶叶生产历史而言,台湾发展茶叶生产历史较短。1980年,台湾政府推出“还茶于农”的政策,茶叶加工由过去大型茶厂转为茶农自产自制方式,推行茶庄园、茶旅游等休闲式茶叶生产,提供游客休闲游憩。同时台湾利用发达的食品工业优势,对茶叶副产品及提取物等茶叶深加工产品进行开发应用,开发出一系列茶食品、茶用品,大大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和茶叶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台湾乌龙茶传自大陆,经台湾多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改良后,制作出许多种风味优异的产品,为世界爱茶人士所赏识。现将三种代表台湾乌龙茶的特色说明如下: 清香乌龙茶:是轻度发酵的绿色乌龙茶,  相似文献   

17.
<正>6月9~11日,由贵州省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2017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在贵州都匀举行。活动期间,数干名来自国内外的茶人齐聚中国茶文化博览园,共赏茶人会分会场活动,共商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和黔茶发展大计。9日的开幕式上,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向黔南州颁发了"都匀毛尖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下午举行了"三圈交融·跨界拓展"茶商大会,黔南州方面与14家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会上还宣布,贵州都匀毛尖南方运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6月10日上午,第十一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在都匀市毛尖  相似文献   

18.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制茶种类缘于历史渊源,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份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早期皆由先民自大陆传入,福建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亦先后传入。然而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在台湾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大陆乌龙茶绝然不同。各茶区亦依其产制环境之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茶树品种很多,有的栽培品种是或早或晚从大陆引入的,有的品种是以大陆的引入品种为亲本选育而成的。台湾的主要茶树品种有青心大有(音铆),台茶一号,台茶五号,红心大有,青心乌龙,铁观音、乌金、台茶12号、台茶13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21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与湖南农业大学在长沙市签订了“关于六堡茶产业科技与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双方科技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吴浩岭副市长与齐绍武副校长代表双方签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