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翠峰茶与茶叶公用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贵州茶叶总产量近5万余吨,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据了解,贵州现有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十多个,覆盖贵州现有茶叶面积90%以上,涉及茶农250万人以上。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对加快贵州茶叶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贵州五大名茶之一"梵净山翠峰茶"为例,提出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的几点浅见。一、"梵净山翠峰茶"产业概况"梵净山翠峰茶"产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2010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2.
整合茶业资源发挥茶业品牌效益本刊讯5月16日至17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茶产业调研工作组组长李金顺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业建设进行视察调研。视察调研期间,李金顺一行到银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团龙茶场进行了实地视察调研,强调要整合茶业资源,发挥茶业品牌效益。近几年来,茶业在该县有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是县委、政府在“自八五”以来确立培育的支柱产业。该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梵净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优惠政策,带动了各界人士发展茶业的积极性。采取各类加工技术培训,提升梵净山茶叶品牌质量,多管齐下,打造梵净山茶业金字…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之一,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总规划发展茶园面积30万亩。全县几年来示范推广一系列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发展和管理茶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梵净山团龙贡茶出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著名"佛教圣地",是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自然保留地网"之一,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的美誉。境内山高雾浓、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小气候突出,是出产无公害生态绿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为梵净山西南麓峡谷涧的"袖珍盆地",距明清四大皇庵中的护国寺和坝梅寺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0,32(11):28-29
一、茶产业概况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著名的"佛教圣地",弥勒道场,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也是地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宝库,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兼具"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  相似文献   

6.
<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梵净山西麓,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近年来,全县按照人均一亩茶的目标,从"规模、管理、品牌"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随着印江茶叶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印江茶产业,有必要积极主动推进茶旅一体化,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创新茶产业发展之路。一、推进印江茶旅一体化的意义1.推进茶旅一体化是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06年,贵州省凤冈县就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浙江省淳安县传统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全县茶园面积15万亩,采摘茶园面积13万亩,茶叶生产涉及全县23个乡镇670个行政村7.8万户农户。近年来,淳安县不断建立、健全茶叶生产、营销、品牌创建、质量保障等体系,加大茶业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茶叶基地建设,推进茶厂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日照市现有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茶产业总收入25.8亿元,茶叶生产涉及32个乡镇、779个村、20余万茶农,有巨峰镇、后村镇等茶叶生产特色乡镇。"日照绿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茶叶是日照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城市名片"之一,是惠民工程、富民产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日照茶业发展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瓯市小桥镇是闽北首屈一指的产茶大镇,现有茶园面积16786亩(人均拥有0.5亩),年产茶叶1798吨,创产值899万元.其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均占建瓯市茶叶总量的1/4.茶业已为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列为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目标的两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因而茶业的兴衰,直接悠关当地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和农村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制定实施"茶业富区"战略,茶叶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茶业已成为推进名山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富民裕区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全区20个乡镇中有16个乡镇茶园面积上万亩,5个乡镇茶园面积上2万亩,98%的村产茶、90%的农户以茶为主,"茶叶"已成为名山区的名片。截至201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达30.2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3%,茶鲜叶总产量达4.63万吨、总产值14.28亿元,全区农民人均茶园面积1.27亩,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产值、良种  相似文献   

11.
一、遂昌县茶叶生产概况 茶业是遂昌县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9%,是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茶园9.02万亩,2004年通过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全县20个乡镇,390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产茶,其中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1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0个。  相似文献   

12.
小桥镇是闽北首屈一指的产茶大镇,现有茶园面积16786亩,年产茶叶1798吨,创产值899万元;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产值均占建瓯市总量的近1/4,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量"上优势.镇党委、政府决定把茶业列为我镇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目标的两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福建省宁德市猴循、大坪两个村在地区茶业管理局等单位的帮助下,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平湖茶叶集体联办场。从1985年开始新种了576亩高标准茶园,到1992年,7年间共产毛茶157吨,产值146.8万元,提供国家税收29.7万元。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漳州主要特产,2002年产量1.43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5.全市茶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其中茶农25万人,占我市农村人口的1/12.茶叶已成为带动我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根据我市绿色行动计划,至2005年将建成20万亩生态茶园,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茶叶环保、安全、卫生"的需求,茶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应该认识到,我市茶叶由于基础讥讽以施差、资金投入少茶园管理粗放等诸多因素,茶叶产量、质量、价格始终徘徊不前.那么如何做大做优做响漳州茶业呢,笔者通过学习张天福茶学思想,结合漳州茶业现状,认为应从宣传、科技、品牌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缙云茶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06,28(4):36-37
缙云县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缙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业已成为该县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其中采摘茶同2480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总产值6005万元。与1995年相比,茶园总面积增加14640亩,其中投产茶园增加6300亩;茶叶总产量增加了242吨.增长62.9%;茶叶总产值增加5438万元,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基本情况印江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全县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宜茶面积50万亩,境内雨量充沛,雨热同季,云雾多,光照中散射光和漫射光多,茶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印江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机遇,大力推进基地、品牌、加工、质量、效益五大提升工程,奋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37万亩(投产茶园21.6万亩),引进和培育茶叶加工企业25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具有出口经营权3家;茶青交易市场17个;"梵净山  相似文献   

17.
汪汉新 《中国茶叶》2009,31(2):32-33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茶叶之乡”,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婺源县把茶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强势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2007年实现茶业系列产值3.9亿元,茶叶加工出口贸易量1.8万t,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茶业重点产区之一。全区辖于德、福鼎、福安3个市、寿宁等6个县,123个乡镇。县(市)、乡(镇)均产茶。199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70万亩,其中可采56万亩,产茶3.35万吨,总产值8.7亿元,全社会茶叶经济效益总量达10.5亿元,年提供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茶叶对闽东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如何使闽东茶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闽东茶叶发展出路,望能为21世纪福建茶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闽东茶叶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建国后的茶叶历史回顾建国后,闽东茶叶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19.
加快四川茶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四川省经济作物中的骨干项目,茶业经济是四川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茶业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满足人民消费、增加出口创汇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至2003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为187.1万亩,茶叶总产量为7.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2.2万吨,占30.56%,茶叶总产值8.56亿元.近年来,四川省茶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茶叶通讯》2008,35(2)
2008年4月15日,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携手湖南浏阳河银峰茶业有限公司打造"万亩优质茶出口基地"新闻发布会在浏阳隆重召开,双方计划用五年时间,各出资1000万,在浏阳市境内的捞刀河源头连片开发1万亩优质茶出口基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老同志庞道沐出席签字仪式。这一计划的实施,是推动我省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将为浏阳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产生积极影响。庞道沐在签字仪式上强调在打造万亩优质茶出口基地过程中,双方要坚持质量兴茶,实现从产到销全程清洁化生产,标准化操作;坚持科技兴茶,运用高新科技,实现茶叶的内涵增值;坚持品牌兴茶,基地要争创名牌,提升茶叶的品牌附加值,努力实现公司与茶农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