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态茶园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达到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经济走良性循环的不断发展之路。发展茶叶经济如果仅仅依靠茶叶自身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高产出来达到的发展,势必加剧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社会、茶业经济之间的矛盾,产生各种制约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目前仍有大量新老茶区仍在低标准、低效益下粗放地单一经营茶叶,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森林植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种以毁坏地球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宁洱县茶产业现状 云南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茶叶是该县支柱产业之一。经历届县委、政府大力推广,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链,全县有11.4万亩茶园,产量4000吨,农业产值1.2亿元,涉茶农民4.94万人,分散于七乡两镇。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的茶树规模化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茶叶生产,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到与陕南茶区和川北茶区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市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陇南市的文县、康县和武都县的碧口、阳坝和洛塘一带,西屏岷山,北依秦岭。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比较适宜茶树生长。但陇南从有规模地发展茶叶生产之初,就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建园模式,从山顶到山脚,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整片开垦种茶,这种单调的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对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在查明陇南茶区的土壤、气候等资源情况及茶园耕作制度、效益状况等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潮州的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潮州茶产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本文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乃辉 《中国茶叶》2008,30(1):35-35
一、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 1.发展生态茶园是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茶叶是福建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05万亩,茶叶产量达14.92万t,是福建省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然而,当前的茶叶生产方式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地力退化、产出降低及茶叶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相似文献   

6.
吕莎 《福建茶叶》2016,(6):161-162
生态观光茶园属于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载体,由于生态茶园具备茶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推崇和热捧。伴随着茶园观光发展的时间推移,众多生态观光茶园在取得了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面临了发展上的瓶颈,很多打着"生态"观光旗号的茶园已无法达到人们心中预期的文化需求。怎样破除现有落后的运营模式,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生态观光茶园的健康高效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汝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十一五"期间,借助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面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及汝城交通枢纽地位即将形成等战略机遇,汝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抓,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思路,瞄准打造湖南茶叶强县目标,全县茶叶产业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2万亩,其中2010~2012年新增茶叶面积0.98万亩。东岗岭、南岭片万亩有机生态茶园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琼满 《中国茶叶》2008,30(2):32-33
福建省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铁观音之乡,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县,现有茶园面积45万亩,茶叶产量5万吨,涉茶总产值55亿元。2005年以来,安溪县根据茶业发展的需要,县财政每年补贴100万-300万元,用于生态茶园建设。经过这两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建设生态茶园10万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黄华岩 《福建茶叶》2011,33(3):34-36
德化是泉州市产茶的小县,茶园面积不及2.5万亩,茶叶产量不上800吨,单产不到45kz/亩。左邻右舍都是泉州的产茶大县,安溪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永春是佛手、闽南水仙与铁观音的三大良种的风水宝地。德化虽然茶叶不多,但却是闽南瓷都,茶叶的包装,泡茶的器具都离不开德化的瓷器。德化山多地肥气候宜人,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顺 《福建茶叶》1992,(2):31-31,46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茶叶亩产平均仅40斤,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叶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耕作粗放,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1.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中间结合带,居山而近海,人口107万,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大县.茶叶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构成我县产茶的三大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大、分布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万hm2,全县24个乡镇均有产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县前列;二是涉茶人员多.全县有80%以上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其中至少有35万茶农种茶、制茶;三是茶业已成为我县重要民生产业,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中,仅茶叶就占50%以上.因此,建设具有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保持我县茶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陈少平 《广东茶业》2000,(4):34-35,31
凤凰镇地处潮安县北部山区 ,全镇总面积 1 82平方公里 ,总人口 3 2 0 0 0多人 ,是驰名中外的名茶产地 ,全镇现有茶园面积 3万亩 ,其中优质茶园约 2 4万亩、应用嫁接技术嫁接改造老茶园 80 0 0亩 ,年产茶叶 1 5 0 0吨 ,创值约 60 0 0万元 ,凤凰名茶曾多次在国际、国家和省级等获得乌龙茶类的特等奖一等奖 ,今年选送的黄枝香单丛和蜜兰香单枞在杭州举行的国际名茶博览会上均获得金奖 ,并且在历次茶叶农药残毒抽查检测中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评价 ,保持发扬了凤凰名茶的优势。在近二十年来的名茶生产发展过程中 ,我们走过了“耕地茶园化、建设专…  相似文献   

13.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宜茶山地面积大,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茶区,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年茶叶产量1300吨,茶叶已成为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建立无公害茶园4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1000亩,已初见成效。现根据本县生产实际,笔者对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作一些粗浅讨论,希望对茶叶生产有所裨益。 1 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的类型 目前,建设的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立体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  相似文献   

14.
农村承包地流转:特征、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特征,即土地流转的加速性、土地流转规模的地域差异性、土地流转主体的多元性、土地流转中介的成长性、土地流转的政府引导性以及流转地块的分散性,并分析了土地流转中政府与市场、收益与风险、固定租金与土地增值等方面的矛盾,从完善中介、强化政府管理、科学用地、协调收益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09,(8)
金沙县高坪乡尖峰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基于省、地、县大力扶持茶叶产业的背景下,于2008年5月8日成立的一家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筹备组对省、地、县关于茶叶产业政策、市场机遇等的大力宣传下,共吸纳初始社员42名,其中返乡农民工占80%,注册资金120.37万元。目前入股社员也达318人,股本总额达448.6万元,流转入股土地5100亩,资产总额达830万元,为下一步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芒市是云南德宏州主产茶区,茶树种植面积占德宏茶园总面积的42.9%,茶叶产量占全州茶叶总产量的57.8%,产量、面积在德宏州居首位,是云南省10个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产茶大县之一。据农业部统计,茶园面积位列全国茶叶50强基地县48位。2012年,全市茶园面积151815.6亩,产量达9500余吨,茶叶农业产值9536.9万元,工业产值1.5亿元。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的面积94520亩。茶叶最高年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3.36%,占全市农  相似文献   

17.
《广西蔗糖》2014,(5):28-28
广西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会上表示,在今年实施50万亩“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明年将再建80万亩“双高”基地。所谓双高基地,是指高产,高糖分。基地建设扩大,能够改善目前部分地区甘蔗种植效益低,机械化程度不够,改良农民品种,并能够有效联合政府,糖企和农户,实现经营规模化,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李孝景 《中国茶叶》2002,24(6):12-12
茶叶生产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势在必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农产品的多样、优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茶园大多分布在江淮分水岭南端的群山丘陵中,该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早在唐代就有凤阳郡进贡茶叶的记载。茶树大面积种植始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良品种,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先后引进无锡大毫、福安大毫、福鼎大白茶等茶树良种,并建立了良种基地,2001年茶园面积为1.5万亩,良种面积约5000亩,产茶190t,其中名优茶为93t,产值744万元。如何加快滁州市茶叶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滁州茶业的持续发展,从长远考虑,笔者认为,把建立良种茶园和建立生态茶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茶园建设与茶叶绿色食品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闽东茶园面临生态问题茶园作为人工生态系统 ,它在人类干预下与传统的茶园生态系统相比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 :1 1 人工生态系统的组合由复杂向简单变化 闽东现有茶园面积 4 6万hm2 ,大部分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专业化茶园 ,由于建园时力求集中、连片 ,开恳时从山顶到坡底全面垦复 ,这些茶园投入了大量劳力、肥料、农药等辅助能量 ,中前期产量比较高 ,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长期以来 ,这些茶园常常连绵数里无树木遮阴和防护 ,夏天高温烈日 ,冬天寒风侵袭 ,生态条件恶化 ,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有的是在山坡…  相似文献   

20.
我市按照“希望在山,发展在山,出路在山”的山区发展战略,把发展以单丛茶为主项的优质茶生产作为“三高”农业龙头企业来抓,建成拥有茶园面积四万多亩的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茶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我市在1997年制订“兴宁市茶叶综合标准”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努力生产绿色食品茶叶。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