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延安地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 20株病原菌,开展了病原菌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0株病原菌中,编号为S1-1等14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编号为S3-2等6株被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通过致病性测定认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是引起延安地区马铃薯产区镰刀菌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树上发生的腐烂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到的腐烂病病组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树上分离获得32个分离物,未发现有性型.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8个分离株的形态特征与Cytosperma sacculus(Schwein.) Gvrit的特征描述相吻合,二者在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类;剩下的4个分离株的形态符合C.schulzeri Sacc.&P.Syd的特征描述,且rDNA-ITS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结论]新疆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C.sacculus(Schwein.) Gvrit和C.schulzeri Sacc.&P.Syd,其中C.sacculus是主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浙江秀珍菇黄菇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脂肪酸甲基酯(FAME)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引起秀珍菇黄菇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导致贮藏期红阳猕猴桃果实软腐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以冷藏期红阳猕猴桃病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软腐病病原菌,按照科赫法则确定分离病株的致病性,同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技术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4种软腐病病原菌被鉴定,分别是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间座壳菌(Diaporthe sp.)、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菌(A. tenuissima)。上述4种病原菌是新鉴定的冷藏期红阳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中细极链格孢菌作为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病原菌被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以永兴冰糖橙春稍叶片和秋稍叶片上的溃疡病斑为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稍叶片上的新病斑比秋稍叶片上的老病斑易于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以春稍病斑为材料,用稀释法分离细菌的过程较简单,且经PCR和活体接种鉴定后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菌为柑橘溃疡病菌,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番茄茎枯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茎枯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茎和果实,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河南商丘地区番茄茎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致病性,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番茄茎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苹果链格孢菌(A.alternate)的ITS序列同源性为100%,与链格孢属的其他小孢子种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番茄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为该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永兴冰糖橙春稍叶片和秋稍叶片上的溃疡病斑为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稍叶片上的新病斑比秋稍叶片上的老病斑易于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以春稍病斑为材料,用稀释法分离细菌的过程较简单,且经PCR和活体接种鉴定后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菌为柑橘溃疡病菌,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树莓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根据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初步确认树莓灰斑病是由蔷薇色尾孢霉(Cercospora.rosicola Pass.)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掌握新疆塔城地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可以为今后塔城地区建立细菌耐药数据库提供信息。采集新疆塔城地区某养殖场饮用水样(12份)、饲料样(49份)、牛粪样(56份)和养殖户家羊粪样(20份),分离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来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饮用水源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饲料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1.2%和51.0%;牛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4.3%;羊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0.0%和35.0%。饮水源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牛源菌、羊源菌和饲料源菌(P<0.05)。此外,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氟苯尼考均敏感。多药耐药结果显示:饲料源菌以0耐(38.8%)和4耐(38.8%)为主;牛源菌以0耐(786%)为主;羊源菌以0耐(50.0%)为主;饮水源菌以4耐(100%)为主。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差异显著,共性之处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被检药物的中介率均较高,暗示如不改变用药方案,近期耐药菌株数有迅速增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整合酶确定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是否含有整合子。试验采用梯度PCR方法确定扩增整合酶最佳温度,以该温度扩增247株菌整合酶,并对PCR产物鉴定测序,确定整合酶类型。结果表明,247株菌中有158株菌扩增出了Ⅰ型整合酶,13株菌扩增出了Ⅱ型整合酶,总共有171株菌扩增出了整合酶基因。表明可通过PCR扩增整合酶的方法监测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超高压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标记大肠杆菌细胞膜,用荧光偏技术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经超高压作用后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用DPH标记和荧光偏振法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条件;不同的处理压力和时间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不同,350~400 MPa作用15~40 min,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稳定水平,350 MPa作用15 min已经使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增大,流动性降低,大肠杆菌死亡数增加。当压力和保压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350 MPa, 15 min),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大肠杆菌几乎全部死亡,说明在超高压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与死亡相关性好(P<0.05),这为超高压灭活大肠杆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将大肠杆菌DH5α制备成感受态后,导入含有Ampr基因的质粒,再用连翘作用转化后的大肠杆菌,经培养12h后,挑出亚抑菌浓度的菌落涂于含有Amp的平板上培养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并通过电泳检测是否消除质粒。结果:在含有Amp平板上无大肠杆菌生长,在不含Amp的平板上细菌生长良好,质粒DNA电泳检测结果经中药作用过的大肠杆菌无质粒带,表明连翘对质粒具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26种抗生素对从大熊猫消化道选择出的8种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大肠杆菌高敏而对乳酸菌低敏的抗生素为阿米卡星;用试管2倍稀释法确定出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6μg/ml和32μg/ml;在阿米卡星MIC下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后发现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氟哌酸、先锋噻肟均由高敏变为低敏,对林可霉素由耐药变为低敏,对青霉素由低敏变为耐药;在阿米卡星MBC下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在阿米卡星中的存活曲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头孢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本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用头孢喹诺和恩诺沙星对鸡大肠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鸡大肠杆菌标准菌株FIC指数为0.5,呈现协同作用;对鸡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FIC指数为0.75,呈现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病原生物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调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基质垫层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基因的数量分布变化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方法】分离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的大肠杆菌,利用PCR特异性扩增UdiA基因来鉴定、检测大肠杆菌,并对大肠杆菌12种毒素基因进行多重PCR检测。构建大肠杆菌种群分布的动态模型,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大肠杆菌病原的生防效果。【结果】从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基质垫层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419株,并从这些菌株中检测出59株携带毒素基因,毒素基因类型为8种。其中1个月基质垫层的毒素基因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47%,其次是7个月基质垫料,为16.5%,最低的是9个月基质垫料,为4.23%。大肠杆菌在微生物发酵床基质垫层种群数量时间变化规律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步减少;种群数量空间变化规律为:表层(第1层0—10 cm) 和底层(第4层60—70 cm)分布量最大,第2层(20—30 cm)分布量最少。大肠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与之类似。从构建的大肠杆菌种群分布动态模型可以看出,基质垫层第1层(y=169.67x-1.0137)和第3层(y=313.11x-2.1885)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指数线性方程分布;第2层(y=0.1006x3-2.3733x2+16.094x-22.454)和第4层(y=0.3159 x3+6.0913x2-35.634x+79.513)大肠杆菌种群数量随使用时间呈一元三次方程分布,基质垫层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基质垫层使用后期(第9个月)比使用初期(第1个月)大肠杆菌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降低幅度在67.45%—96.53%,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能起到显著的生物防治作用。【结论】微生物发酵床能抑制大肠杆菌特别是携带毒素基因大肠杆菌的生长,且对大肠杆菌的生防效果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泥样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探讨氮磷营养盐对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性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氮磷营养盐能够导致大肠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但大肠杆菌的耐药率与剂量间无明显相关性。37株高耐药率大肠杆菌tetA基因的阳性率为100%,66株低耐药率大肠杆菌tetA基因的阳性率为16.67%,而16株对药物敏感的大肠杆菌未检测到tetA基因;但供试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tetB基因。这表明,氮磷营养盐诱导的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性与tetA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遵义市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贵州省动物源性细菌监测提供数据。[方法]采集遵义市规模养猪场猪肛门拭子和总排污池新鲜粪便(或污水棉拭子)样品335份,分离出阳性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分离并鉴定到334株阳性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土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耐、5耐、6耐和7耐。[结论]遵义市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及多重耐药性正在恶化,且猪场总排污池大肠杆菌对各药物的耐药性皆高于猪肛门拭子。  相似文献   

20.
鸿雁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鸿雁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从疑似患大肠杆菌病的鸿雁体内分离鉴定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致病力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研究。[结果]从细菌的分离培养、系统的生化鉴定、细菌计数到动物回归试验,最终确定致鸿雁死亡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同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大肠杆菌对鸿雁的致病性,LD50为4.11×107cfu/ml。此次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中度敏感;对头孢吡肟等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首次报道的关于大肠杆菌对鸿雁的致病性和毒力试验的研究,对于鸿雁特禽养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