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5年以来,河北省大城县前北曹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农民发家致富的眼光瞄准在绿色药材种植上,并建立订单农业,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能鼓起腰包。据了解,决明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15年,该村共种植决明子40多公顷,预计每667平方米收获决明子200多  相似文献   

2.
<正>在蔚营村村民辛衍江的20多公顷苗圃基地里,80多名"农业工人"正在有说有笑地忙着套种小龙柏。"去年我流转了村里20多公顷土地,经过市场调研,与烟台市绿森绿化园林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建起了这个苗圃。"辛衍江介绍说。今年40岁的辛衍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在这20多公顷地里,他先种植了白蜡、国槐、女贞、黄栌、紫叶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12日夜,新邵县潭府乡横汀村村民活动窒里,热闹非凡.该村120余名农民正有滋有味地品尝县农业专家送来的"科技夜宴"--尾参等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1984年出生的张胜,居住在华容县终南乡八岭村,曾到广东打工多年,从返乡农民工到拥有18公顷种粮基地的家庭农场主,31岁的张胜仅用了4年的时间。2011年,张胜以每667平方米2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4.7公顷种植水稻,除去人工和生产资料费用,当年获纯利4.2万元。2012年以来,他又流转了本村村民的13.3公顷土地  相似文献   

5.
"种两亩百合就相当在外打1年工"。今年6月1日,湖南隆回县北山镇观音塘村百合基地里,专业种植户李拥平一边劳作一边谈自己的"致富经"。38岁的李拥平前些年在外地打工,2010年听说镇里成立了百合种植协会,不少村民种植百合已发家致富,他也和妻子回乡加入协会,种植1.33公顷龙牙百合。每年纯收入达30万元。龙牙百合被誉为南方人参、食中  相似文献   

6.
7个杂交玉米新品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世良  罗立 《农技服务》2009,26(5):24-24,34
为筛选出适合玉屏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2008玉屏县种子管理站年引进6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织金3号、遵玉8号比当地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分别为13.3%、12.8%,抗性、品质表现较好,适宜在玉屏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刘昌勇,男,1961年出生,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大路坳村人。他种植柑橘24公顷,并创办麻阳永昌柑橘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村民种植柑橘353公顷,年产柑橘7900吨,产值近2000万元,并带动周边群众开发橘园1000余公顷,使大路坳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本人也成为了当地农民群众的致富带头人。大路坳村在1990年代前刚刚解决温饱问  相似文献   

8.
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县城南端1.5公里处的城郊乡张营村,拥有126.7公顷耕地,5年前蔬菜种植面积不足20公顷,如今发展到90公顷,复种指数333公顷多,精细菜与大路菜的种植比例由过去的3∶7调为7∶3,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650元递增到2460元。张营村是多年的传统蔬菜种植村,虽然当地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水利条件,但村民仅种植大路菜换取几个小钱。由于种植面积不大,结构单一,制约着村民的经济收入。1999年,村支书张云平和村委主任张信立每人订了一份《农村百事通》杂志,他们按照杂志上介绍的“反季节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建起了两座琴弦…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流转不仅能让我们蔬菜种植大户得利益,还让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坐收租金,让有技术的村民在家门口致富。"谈起土地流转,正在组织淮山装车外销的宁远县太平镇坪石头村农民欧阳植竹如是说。2010年,欧阳植竹投入30余万元,租地8公顷种植淮山,从广西平乐聘请2名农民技术员,请了4名本地村民帮助打理,当年获利10多万元。之后,他流转土地267公顷,创办了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民  相似文献   

10.
内黄县东庄镇渡店村位于县城西3公里处,辖4个村民小组,465户,1780口人,129.07公顷耕地。近年来,该村致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温棚瓜菜高效农业,种植规模连年翻番,由2000年不足6.67公顷迅速扩展到2007年的120公顷,主要种植早春西瓜、  相似文献   

11.
邵东县石株桥乡的葡萄种植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同乐村村民罗松柏于1985年从广西购买了200蔸巨峰葡萄苗回家栽种,1986年挂果盈利1800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50多户村民于1993年到广西购回1.5万株早熟品种京亚,发展至10公顷。现在,全村种植面积已有43公顷,每667平方米产值8000多  相似文献   

12.
<正>61岁的周建华,攸县桃水镇人。曾当过村干部,开办过大型养猪场,花甲之年的他却转型规模种粮,目前种植水稻面积稳定在100公顷。当地村民评价他说,干起活来他就有使不完的劲,绝不输给年轻人。说起当时从养殖到种植的转型,周建华打开了话匣子,"经过多年的养殖,也存下了不  相似文献   

13.
正新邵县龙溪铺镇下源村是全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因其独特的高寒山区气候,当地村民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近年来,新邵县依托专业合作社,在龙溪铺实施道地药材精准产业扶贫项目,助力当地3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行委托帮扶新邵县常春藤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73公顷的高标准道地药材栽培示范基地1个、1.2公顷的中药材加工基地1个。通过引  相似文献   

14.
正3月6日,在海拔1400米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的大多村民都在家"猫冬",但鹿耳庄村党支部书记黄裕茸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早晨一起床就到村委会安排县广电网络支公司扶贫工作组"一对一"的事宜,10点钟又赶往贫困户黄金平家了解他家今年计划种植1.3公顷烤烟的烟田整理、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优质水稻生产,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发展,2013-2015年玉屏县实施"优质稻示范推广"项目。3年累计推广优质稻9900公顷,惠及7.28万户农户,通过项目实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正>在脱贫攻坚战中,他是"急先锋",两度出征,先后担任靖宇县赤松镇赤松村、花园口镇新春村第一书记;在产业扶贫中,他是引路人,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并取得良好成效。他就是靖宇县扶贫先进个人、县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主任科员邢义。初到赤松村,首战告捷2015年,脱贫攻坚战刚刚打响,邢义就来到赤松村。在认真调查摸底后,他看到村里办公环境很  相似文献   

17.
建始县龙坪乡自古以来就有"龙坪多云雾之称",由于种植历史悠久有着"药材专业乡镇示范村"的美誉。龙坪乡位于建始县的西北角,与巴东的绿葱镇、重庆市邓家乡相邻。其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给全乡人民带来了福利。高山村是最适宜种植药材等耐寒作物的村落,药材的生产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传统习惯,由于种植面积大而多,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8.
湘阴县杨林寨合湖村村民廖小东通过创业培训,把蔬菜做成了大文章。1995年当棉花油菜套种效益越来越低的时候,他从湖南省农科院引进300克湘研系列辣椒,采取棉椒套种的模式,种植2668平方米辣椒,当年每667平方米收入达4500元,是单纯种植棉花的3倍,获利近2万元。小尝甜头的他在1996年承包1公顷棉花地准备大干一场,可1996年的洪水,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这一年血本无归,亏损3万余  相似文献   

19.
邓岑  胡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94-294
玉屏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据今已500有余年,它是玉屏重要的林业资源和地方特色传统优势产业。1958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表彰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玉屏为"中国油茶之乡"[1]。为打造好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名片,作者根据《玉屏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的精神,为玉屏油茶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对油茶种植核心区,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长适应性,开展气候区划与论证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为玉屏大力发展油茶生产,提高油茶品质和产量,科学选育良种,以及改造低产油茶林,全面建设和提升新型的现代高效油茶产业农业示范园区品位,寻找油茶生长与气候的关联性、规律性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积极开展油茶产业"直通式"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汉城是沅江市茶盘洲镇渔坪村村民,全家4口人,承包耕地面积0.7公顷。由于种水稻效益低,王汉城决定改变这一单调的种植模式。从2000年开始,他就尝试着马铃薯套种凉薯生产模式。从开始的小面积试验,到后来大面积种植,经过3年的摸索,王汉城取得了成功。2002年,他发展马铃薯套种凉薯0.4公顷,产马铃薯8100公斤,产值达8000元;产凉薯2.1万公斤,产值1万多元。 王汉城的主要经验:一是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