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绥宁神农金康三高茶研究所(以下简称神龙金康)是一家集药用植物仿野生种植技术、中药成分研究、原生态原叶养生茶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拥有茶山1300多公顷,茶叶初、精加工厂数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先后开发出绞股蓝茶(七叶胆)、青钱柳茶、杜仲茶、莓茶(显齿蛇葡萄叶)等4个系列50余种茶疗珍品,已经形成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绥宁县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至今未通铁路和高速公路,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绥宁县神农金康药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立足绥宁县农产品资源,专业从事原生态健康茶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是中国养生茶产业领航者及行业规范的制定者。公司先后开发了青钱柳、绞股蓝、野生莓茶等绥宁特色养生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为农业产业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创了  相似文献   

3.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赵天相茶文化复兴之当今,神农得茶解毒之传说自然又被广为引用和传诵。为此又诱发了一些人的考证兴趣,也引发起某些争论,其中可以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一文为代表(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他查阅引用了好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都能看到许多茶庄,可并不是每个茶庄的生意都好。但"洪武养生茶"却开到哪里,就火到哪里,成为中小创业者的一大投资热点。张传怀将茶与中药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讲述了他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养生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根据时令或体质等,配合不同食材或药材制作的茶饮品,以饮茶的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养生茶因其方便、易做,深得各个年龄段的养生爱好者喜欢。但是,这些用食材或药材泡制的养生茶有着不同的功效和偏性。所以,喝前一定要辨证,喝茶要讲究体质和方法,只有喝对了,养生  相似文献   

6.
<正>茶发源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百姓的传统生活中,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米酱醋茶",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神农本草》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说明茶最早利用是做药用的,且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健身的论述。《神农  相似文献   

7.
恩施可以充分利用富硒这一天然有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富硒茶。世界硒茶看恩施硒茶——养生茶、放心茶。  相似文献   

8.
恩施可以充分利用富硒这一天然有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富硒茶。世界硒茶看恩施硒茶——养生茶、放心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都能看到许多茶庄,可并不是每个茶庄的生意都好。但近年来出现的"洪武养生茶"却开到哪里,火到哪里,成为一个投资热点。茶与中药,同样取之自然,同为中国古老的养生之品。张传怀却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讲述了他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茶叶品牌立顿享誉世界,自创始者汤姆斯·立顿1890年正式在英国推出以来,现如今立顿的茶种类产品在全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然而英国的海洋性气候其实并不适宜茶叶的生长,立顿的茶叶原料大多来自印度及斯里兰卡。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百草经》中也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中国是古老的茶叶产地,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甚至更早,时至今日茶叶在中国人的日常消费中依旧占有着很大的比例,中国在世界上却没有叫得响的茶品牌。这种看似"本末倒置"的现象正是在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想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化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都能看到许多茶庄,可并不是每个茶庄的生意都好。但近年来出现的"洪武养生茶"却开到哪里,火到哪里,成为一个新兴的投资热点。茶与中药,同样取之自然,同为中国古老的养生之品,张传怀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讲述了他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陆羽《茶经》是确立神农茶祖地位的权威文献。所谓《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纯属虚构,以讹传讹。并对《淮南子》、《搜神记》、《三皇本纪》及鲁迅关于"神农尝百草"之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我的茶道观     
茶的本质属性是作饮品,茶文化亦萌芽于茶作饮料之后。茗饮始于何时?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七之事》。他将饮茶史上溯到神农时代,认为发现之时即掀开了饮茶史的第一页。显然,陆羽的“饮茶”概念很宽泛,包括茶之当药眼之、煮而食之、煎而饮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秦人取蜀(前316)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照顾炎武所言,秦人攻下巴蜀后从巴蜀人那里学会了饮茶,巴蜀人饮茶历史比泰更早几百年。这也说明饮茶时尚源于巴蜀,秦以后渐渐传播全国。茗饮之事有文献可证的不过有2千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相似文献   

14.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方寿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在寿学研究中,我有这么一个选题.研究的关键词是饮茶益寿,喝茶喝出不少百岁寿星. 一 中国古代,寿至期颐者大都善于饮茶,此说在古书和媒体中多有记载与报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公元前3220-3079年),是中华民族的农业之祖,医药之祖,也是茶叶之祖,享寿141岁,可见饮茶益寿,上古皆有矣.  相似文献   

17.
以史料为据回顾了茶的早期利用方式及衍变过程:神农时代发现了茶可作药用;先秦以前,茶的利用方式是晒干收藏,煮作羹饮;秦汉之际,茶由药用衍变为饮料;汉晋时期形成了茶叶生产的雏形。西汉蒙山植茶与吴理真无关,有可能是道人所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技术》2014,(7):42-4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兴盛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新邵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以茶业科研、茶苗繁育、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的民营茶叶企业,有清洁化茶叶加工厂、667公顷野生桂丁茶资源和133公顷桂丁茶种植基地。2018年,公司获得第三届"潇湘杯"湖南名优茶金奖;2019年,获得第十一届"茶祖神农杯"名优茶金奖。  相似文献   

20.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陈椽周树斌同志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发表“神农得茶解毒”考评,提出很重要茶史问题。约言之,其一,引刘安《淮南子》、干宝《搜神记》、《甲乙经》和《图经本草》等均无“得茶”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