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咸宁茶文化,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雅 《农业考古》2007,(5):47-50,66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一、咸宁茶叶史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有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  相似文献   

2.
咸宁作为湖北省茶叶五大优势产区,是著名的"茶叶之乡"、"青(米)砖茶之乡",具有良好的区域品牌建设基础,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对砖茶品牌建设基础进行调研,分析咸宁砖茶区域品牌建设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姚剑轩 通讯员郑永煊 )近日 ,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正在兴建“南南茶都”。坑仔口镇于2 0 0 0年 1月 ,经“联合国南南合作基地”批准 ,成为全国唯一以茶叶项目加入该基地组织的单位。“南南茶都”要建成一个以茶叶为主导产品的大型农贸市场 ,以商贸为中心 ,以文化、娱乐为两翼 ,充分发挥茶都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娱乐服务的三大功能。预计首期开发 5 0多亩土地 ,投资 80 0多万元 ,采用古典式建筑风格 ,目前已有厦门、南非的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事宜。“南南茶都”的建成 ,将与“中国茶都”“闽南茶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福建永春县兴…  相似文献   

4.
庾莉萍 《农业考古》2005,(4):174-177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丝绸之路”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5.
“川麦42”和“川麦43”是源于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姊妹系,具有高产、高抗条锈等特征。本实验利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91对引物对“川麦42”和“川麦43”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91个SSR标记位点中有61个位点“川麦42”与“川麦43”多态性一致,占位点数的67.03%;有30个位点两个品种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32.97%;3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三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A基因组分布最多,B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A>D>B。  相似文献   

6.
四川育成品种“川育12”和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780”都具有优质小麦基因,本试验利用小麦A、B和D基因组上的229对引物对“川育12”和“SYN780”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29个SSR标记位点中有140个位点“川育12”和“SYN780”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61.1%。这14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3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B基因组分布最多,D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B(64.2%)>A(63.5%)>D(54.9%)。  相似文献   

7.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3,(2):205-206
茶的效用 ,引起世人越来越大的兴趣 ,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饮料也更讲究 :要求饮料不但能解渴 ,还能防治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 ;寓防病治病于品茗之中 ,还要为“两个文明”服务”茶叶的科学、文化价值 ,值得深入探讨。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 1 2 0 0多年前 (公元 780年 )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 ,( 1) 对茶叶效用的评价 ,既有他自己的观点 ,也有引述别人的话。《茶经》的“一之源”有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威胁棉花生产最严重的病害。实践证明: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我国四川省棉花研究所于1952年由感病的推广品种“德字531”中,用病地系选法育成“川52—128”(即“射洪52”)高抗品种。之后,又于1957年由感病的推广品种“岱15”中,用病地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晋商的对俄茶叶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晋商的对俄茶叶贸易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张正明,张梅梅清代对外茶叶贸易,有海陆两路,其中陆路对外贸易,主要是晋商的对俄贸易。由于这一贸易一段时期以茶叶贸易为大宗,而被人们称为“茶叶商路”。可谓继“丝绸之路”之后以清代晋商为主体开辟的又一条陆上国际贸易之...  相似文献   

10.
川苎八号是达州市农科所最新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苎麻杂交良种。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后,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提高苎麻产量和种麻效益,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达州市农科所通过多年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制定出了川苎八号“三高”(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茶时漫谈     
一、茶的起源茶是世界普遍喜爱的日常饮料,茶的饮用栽培,制作及药用,都始于我国。至今世界上各国关于“茶”的叫法;都源出汉语,或是取自广东的读音“cha”;或是取于闽南语的”tea”;俄语中的“”(茶)字,则是由我国北方“茶叶”读音转化的。我国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末期至父系氏族社会期间。古籍云:“神农尝百物,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时“荼”通今之“茶)乃解”而据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茶叶专卖和茶马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一种上好的饮料,自古以来,芳留众口,香飘四海,以其独特的功效备受世人的钟爱,被誉为“饮料之最”。早在先秦时期,茶叶就已由一种野生的植物被驯化,培植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汉魏六朝,饮茶之风,日渐盛行,至唐中叶,“茶道大行”,成了“不可一日以无”的珍品。由于茶叶在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被纳入了封建国家的赋税和禁榷的轨道,为了保证国家对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垄断,调整茶叶经济关系,惩治违法,茶法、茶政就应运而生,成为古代财政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深对茶园绿肥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界新领域的认识,把握总体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采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期刊文献资料,探明茶园绿肥研究现状、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茶园绿肥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73—1989年)、缓慢发展期(1990—2005年)、急剧增长期(2006—2021年)三个时期;研究群体以福建省、湖南省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但高校的发文量较少,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有机茶园”;“种绿肥”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主题词,而“绿肥”“茶叶”“茶园”是当前可持续研究的前沿热点。基于茶园绿肥现有研究,建议突破“茶园绿肥品种及利用方式”的单一框架,采用新技术,以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多元探索,实现研究范畴拓展及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宜咸宁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稻品种(系),提高水稻种植效益,2019年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以“黄华占”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高产优质稻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米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源两优1396”、“野香优巴丝”、“荆占2号”的产量较高,米质优,商品性好,可在咸宁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16.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7.
五、茶叶课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茶叶税收是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茶农、掠夺和独揽茶利的一种手法。我国自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征收茶税。这是户部侍郎赵赞提出的,他主张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税额不断增加,如到贞元时期(公元785至804年)茶税收入每年增加到四十万缗(一千文为一缗)。《婺源县志》载:宋代初婺源茶叶课税,原额五千一百四十贯五百文(一千文为一贯);熙宁十年(1077年)县务课四千七百八十二贯七百五十文,清华镇课二百四十四贯五十九文,共计五千零二十六贯八百零九文;  相似文献   

18.
"斑竹"牌茶叶专用肥对茶叶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验证试验表明,施用“斑竹”牌茶叶专用肥既能提高茶菁产量,又能提高茶叶百芽重,在等氮情况下,还优于参试的市售同类产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m^2施15kgN的“斑竹”牌茶叶专用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9年,又连续16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所谓茶马法,是指我国自唐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茶叶边境贸易所制订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因为那时的茶叶边境贸易主要是以茶易马,所以这些法律、法令后人统称茶马法。我国茶叶作为商品销往边疆,始于唐代。贞观十五年(641),唐皇把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王松赞干布,茶叶从此传入西藏。《西藏政教鉴附录》称:“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又,《新唐书·隐逸传·陆羽》载:“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回纥,就是今天的维吾尔族。回纥王受唐朝廷册封是在天宝三年(744年)可见茶叶销往新疆已经到了中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