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人工林巨尾桉脱落树皮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和FTIR光谱分析,并与5年生木质部相比较.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2-5年生脱落树皮的冷、热水,苯醇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均高于5年生木质部,并随树龄增加而降低;脱落树皮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低于5年生木质部,并随树龄增加而提高.从FTIR光谱图推断:脱落树皮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巨尾桉新鲜树皮为原料,以脲醛树脂胶为胶黏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热压温度、热压压力、施胶量等因素对板厚(8 mm)、目标密度(1.0~1.2 g·cm-3)等巨尾桉树皮刨花板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热压工艺: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3.0 MPa,施胶量8%.树皮刨花板性能符合刨花板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密实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人工林巨尾桉素材和压缩率20%-60%处理材的微观结构,分别计算其空隙度,得出处理材细胞压缩顺序为:薄壁细胞—导管细胞—木纤维细胞.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理论空隙度(C0)与测定空隙度(C1)、压缩率(k)的关系式:C0=1.451C1+21.096k-24.725;绝干密度(ρ0)与测定空隙度(C1)、压缩率(k)的关系式:ρ0=-0.0228C1-0.332k+1.962.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压缩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巨尾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生长应力大,木材容易开裂变形及材性差异大,利用受到限制。对巨尾桉进行压缩密化处理,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压缩密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前含水率为60%,热压温度为190℃,压后厚度为13-20 mm,压缩率为50%,热压时间为25-30 m in。试验表明:经过压缩,巨尾桉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从处理材微观结构观察,细胞被挤压,细胞腔变小,细胞壁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田林县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田林县4种不同林龄段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年、2年、3年、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5.0 cm、8.0 cm、9.7 cm和10.7 cm;平均树高依次为5.1m、8.8 m、11.2 m和12.1 m;平均蓄积量依次为8.2902 m2/hm2、31.7597 m3/hm2、51.4477 m3/hm2 和71.8946 m3/hm2.从总体上看,田林县营造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较低,其林分蓄积量相应比广西东门林场同种速丰林分降低39.1%~46.5%.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年生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树叶、树枝、干皮、干材和树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分配均是干材(55.47%~70.36%)树根(11.70%~22.53%)干皮(8.62%~11.40%)树枝(6.15%~7.97%)树叶(1.74%~2.63%)。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中干材的能量随着林龄增加而明显增大。林分各组分的能量增长率都在5年生时达到最小,若只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尾巨桉人工林收获周期应为5 a。  相似文献   

7.
尾巨桉人工林能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覃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15-1011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年生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树叶、树枝、干皮、干材和树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分配均是干材(55.47%~70.36%)>树根(11.70%~22.53%)>干皮(8.62%~11.40%)>树枝(6.15% ~7.97%)>树叶(1.74%~2.63%).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中干材的能量随着林龄增加而明显增大.林分各组分的能量增长率都在5年生时达到最小,若只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尾巨桉人工林收获周期应为5a.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以其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被林农接受并广泛种植。以1 245、1 665、2 505株/hm2等3种密度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调查材料为基础,对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地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11-19
  相似文献   

12.
以尾巨桉DH32-29最低位的萌芽条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继代重复培养(不少于5次),对比分析尾巨桉提纯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复壮苗与经过继代3年的未复壮苗相比,其继代周期缩短6d,增殖倍数提高1.09倍,生根率提高17.31%,移栽成活率提高20.19%,较未复壮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PN含量最适比值为0.0975-0.1313,NK含量最适比值为0.7742-1.1736,PK含量最适比值为0.0901-0.1247.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的营养平衡状态较差,N需求量最大,P需求量次之,K的需求量最小.  相似文献   

14.
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与分析,对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树皮和树枝,最低是树干;1.5~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2.19~850.54 kg/hm2,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70.92%~80.73%,林下植被层占13.84%~22.99%,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占4.63%~6.48%;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50.72~224.93kg/(hm2.a),其中干材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Ca或K>N>Mg或P;1.5、2.5、3.5、4.5年生各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2.62、298.81、241.46和204.95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68.83、73.88、63.42和54.23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8、0.53、0.39和0.30,周转期分别为4.66、7.61、9.83和12.51 a。  相似文献   

15.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不同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各层次持水能力及其林地土壤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为分析基础,来评价各林 源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巨尾桉人工林其水源涵养能力存在显差异,其中以密度为1325株/hm^2的人工林为最佳,林分总持水量最大,为170.11t/hm^2,林冠持水量和林地持水量也最大,分别为14.37t/hm^2和155.74t/hm^2。  相似文献   

16.
朱宏光  赵金龙  温远光  侯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68-17570,17584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的长宽比、形状因子等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与叶面积构建回归模型。其中,利用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叶长×叶宽值构建的2个叶面积测算模型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这2个树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叶面积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1-6 a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0-60 cm)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pH随林龄增加而升高,有效硼的变化规律与pH相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相关关系分析发现, 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林分土壤肥力得分依次为:1a>2a>3a>4a>6a。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是全钾、有机质、全磷、水解氮、有效硼。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注重无机肥、有机肥、菌肥的配施;注重对磷肥、硼肥的施用,控制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生物量变化于15.11~301.80t/hm~2。各林龄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均最大,为36.07%~90.49%,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基本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分别占4.62%~18.73%,1.55%~24.09%和2.83%~21.11%。乔木层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24.91%~66.79%,在1~3年生尾巨桉林分中其比例呈增长趋势,在3~5年生林分中呈下降趋势,在5~7年生林分中又逐渐增加;叶、枝、根、皮生物量分别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2.37%~23.63%,8.90%~20.70%,17.34%~30.49%和4.55%~8.08%。【结论】1~7年生的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表现各异;5~7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较其他树种人工林林分高,是生长较快、碳汇潜力巨大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对巨尾桉不同无性系6年生人工林生长量及材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T35无性系生长量最大,其次为T13,T28;无性系128胶合板材品质最好,其次为T35.不同无性系人工林胶合板材各材性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8个无性系中T28是最适宜作定向培育胶合板原料林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性能与树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巨尾桉木材资源,提高其利用价值,对不同树龄巨尾桉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巨尾桉树龄为4-6 a时,其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随树龄增加明显提高,在巨尾桉树龄为6-8 a时,其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不大。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全干体积干缩率、气干径向湿胀率、吸水湿胀率、弦面顺纹抗剪等性质在巨尾桉树龄为6 a时达到最大,说明巨尾桉木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在其树龄为6 a时已经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本研究为巨尾桉的栽培、采伐和木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