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丽 《农学学报》2012,2(5):71-74
为了探讨中国农村沟域地区低碳发展的模式,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郊区红螺沟的低碳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螺沟地区资源丰富多样,产业正在向低碳产业转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发展山区半山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发展低碳产业方面,启动初期,政府补贴和政府引导市场建设均起到关键作用。在倡导低碳生活模式方面,政府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农村低碳发展模式的建立应该逐步实施,一般包括3个阶段: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耗能污染产业,实行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低碳生活模式在第2个阶段逐步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培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低碳发展方式是农村响应全球变暖的具体行动,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海文 《农业展望》2010,6(10):30-33
低碳农业是一种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效益并产生最少农业污染的先进“三低”现代农业形态。发展低碳农业大势所趋,各地已将低碳农业发展提上议程,并进行积极探寻和实践。我国农业碳资源极为丰富,低碳改进空间巨大,在固碳产业、节碳产业、低碳消费产业、碳再利用产业、碳替代产业、碳汇产业六大领域,都蕴藏着门类众多的低碳农业产业发展商机.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和光明。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新兴低碳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认为福建省新兴低碳产业虽然具有碳汇能力强、政策扶持等优势,但也面临能源转换效率低、低碳技术研发较难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发展福建新兴低碳产业的对策:建设低碳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低碳科研的投入力度、改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高碳能源的利用仍较多、高耗能产业仍是产业主体、能源消耗处于不断增长阶段。而德国在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及发展、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低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因此,中国可借鉴德国经验,确保立法先行,提前做好发展战略规划,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低碳消费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优化硅产业集群结构,促进硅产业集群长远发展.结合安徽省凤阳县硅产业集群现状,从凤阳县硅产业集群的产业集群层次、产业布局、低碳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指出其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凤阳县硅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依据黑龙江省175家典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实证分析了促进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因素、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策扶持,构成了促进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因素体系,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对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驱动效应分别为0.93、0.82、0.76;产业转型具有中介变量特征,是推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载体;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是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组合,可实现"1+12"的实践成效;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对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各有侧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林业产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凤翔县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发展林业产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大改造”有助于完善农村绿色低碳循环性发展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河南省乡村经济生态体系、促进河南 乡村产业经济结构绿色升级,促进河南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低碳建设、加强低碳清洁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消费。从绿 色改造,构建乡村绿色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新兴产业等方面提出河南乡村低碳循环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 做大做强广垦橡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做大做强广垦橡胶产业,必须立足产业资源优势,规划低碳循环绿色产业发展蓝图;立足胶林抚管全程,建设现代低碳循环绿色生态胶园;立足加工技术全程,以科技进步创新低碳循环绿色工艺流程,把广垦橡胶产业打造成为资源环境、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钰  姜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0-17351,17384
按森林资源的类型,从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和林区特殊功能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按照国有林区三大产业构建产业间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并从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中部崛起中的水稻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部地区为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是该区域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为促进中部地区水稻产业优化、转化、升级、增值,使水稻产业转变成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本文在认真分析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中部崛起”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战略的高度,提出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战略重点,并从发挥地域优势搞好区域布局,加强水稻新品种选育、探索推广应用现代高效农作制、发展水稻高产生态栽培及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诸方面,提出了中部水稻产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与归纳等方法,依据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及辽宁体育产业的城市发展现实情况,通过依托“两核四极”城市节点的体育产业支撑,构建具有辽宁体育产业地区特色的“伞状地域发展模式”。辽宁整体经济水平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体育人文环境等社会条件给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伞”状模型构建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归结到围绕城市集群空间范围内协调发展,起到调节、协调、推动的历史作用,也将会形成辽宁体育产业及城市间体育产业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奉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主题。本文通 过对中国林业产业近年来自身的发展特征,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针对林业产业建设问题,论述了林 业产业的基础背景,基于林业产业特点,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展望中国林业产业 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三位一体”茶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研武陵山片区茶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以推动该片区整体经济的综合发展,在调研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联动理论,提出构建茶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三大优势产业联结互动的发展思路。初步探索了切合武陵山片区实际情况的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产业为实践推动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三位一体茶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多领域、多层面驱动武陵山片区整体经济的提升,加快国家实现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计划的步伐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从江  瞿群臻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83-8585,8809
在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实践,提出了基于SWOT战略矩阵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及基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雁阵模式与基于产业间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相结合的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是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在构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逻辑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进行判定,实证分析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进而结合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基础条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定符合生命周期阶段要求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娜  康焦焦  李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58-5559,5571
蔬菜产业是河北省农业主导产业,居河北省种植业首位。近年来,河北省蔬菜产业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等各种发展问题,基于集成创新原理来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模式探讨,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创新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链连接不紧密、产业链条短、资金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鼓励现代经济要素进入农业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漫宇  彭虎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745-4753
【目的】评价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分析其地区差异以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影响因素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全面了解中国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制定区域性的绿色食品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依据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各影响因素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结果】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的整体评价值将其分为发展程度高、中、低3组,发展程度高的组包括山东省等11个地区,发展程度中等的组包括陕西等8个地区,发展程度较低的组包括重庆等11个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系数达到70%。各影响因素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表现为: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降低而下降,灰色关联度分别由0.298降到0.189、0.233降到0.125;资源条件、政策支持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降低而上升,灰色关联度分别由0.125上升到0.218、0.183上升到0.220。【结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关联。市场需求,资源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政策支持这5个因素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差异明显,这决定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差异,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