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鸭IFN-α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免疫的番鸭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培养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按照GenBank中序列号为X84764鸭I型IFN(DIFN1)基因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番鸭IFN基因,命名为MDIFN-α,包含编码MDIFN-α成熟蛋白全部核苷酸序列。DIFN1开放阅读框架(ORF)有576个核苷酸,编码191个氨基酸,其中切除信号肽的IFN-α为成熟DIFN1,共有48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61个氨基酸。MDIFN-α(含有不完整的信号肽)与X8476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7%,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5.7%,结果显示,MDIFN-α可能为鸭I型IFN一个新的亚型。  相似文献   

2.
番鸭催乳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番鸭的遗传分化,以番鸭脑垂体的总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了含有催乳素(PRL)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鸭PRL基因由765 bp组成,编码229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北京鸭、马岗鹅、皖西白鹅、莱茵鹅、家鸡、火鸡、鹌鹑等禽类PRL基因相比,PRL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0%-99.0%和98.3%-99.1%.说明PRL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番鸭PR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北京鸭比较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仅在第9(K/E)、176(V/I)、194位(K/I)各有一个突变,可以推测这两者之间就巢性的差异可能与PRL的结构关系不大;但与家鸡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东北白鹅α干扰素(IFN-α)基因(AY524422)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从经鹅副粘病毒(GPMV)刺激培养的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获得广西鹅IFN-α基因,将其连接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鹅IFN-α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76 bp,共编码192个氨基酸残基,其推导的氨基酸中有7个半胱氨酸残基和2个潜在的糖基化结合位点(NDT和NHT).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其他IFN-α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广西鹅IFN-α基因与东北白鹅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6.4%),与鸡、牛、猪、鼠、犬、人等的同源性较低.说明IFN具有种属特异性,且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这与物种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一致.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鸡α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直接从鸡肝组织基因组中扩增罗曼鸡、海兰鸡及固始鸡α干扰素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3个品种鸡IFN-α全基因序列,长度均为582bp,编码193个氨基酸残基.3个品种鸡IFN-α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海兰鸡和罗曼鸡IFN-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固始鸡与海兰鸡和罗曼鸡IFN-α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3%,有4个碱基发生非同义变异,氨基酸同源性为97.9%.克隆的3个品种鸡IFN-α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7条鸡IFN-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98.1%~1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9%~100%之间.  相似文献   

5.
从吉林白鹅(Anser cygnoides)肝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一对加入EcoR Ⅰ和BamH Ⅰ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α干扰素基因(IFN-α),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菌落进行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IFN-α已被成功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狮头鹅(A.anser)lFN-α序列(登录号HQ009755)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6.
藏獒犬α-干扰素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α-干扰素(IFN-α)基因核酸序列(AB102731),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藏獒犬肝脏基因组DNA中扩增犬α-干扰素全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犬IFN-α全基因序列,其大小为564 bp,包含1个完整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克隆的藏獒犬IFN-α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5条犬IFN-α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96.8%~99.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7%~98.9%之间,并无插入和缺失变异,但是存在氨基酸点变异.藏獒犬与人和其他8种动物的IFN-α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FN-α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犬IFN-α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藏獒犬IFN-α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鸡α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直接从鸡肝组织基因组中扩增罗曼鸡、海兰鸡及固始鸡α干扰素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3个品种鸡IFN-α全基因序列,长度均为582bp,编码193个氨基酸残基。3个品种鸡IFN-α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海兰鸡和罗曼鸡IFN-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固始鸡与海兰鸡和罗曼鸡IFN-α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3%,有4个碱基发生非同义变异,氨基酸同源性为97.9%。克隆的3个品种鸡IFN-α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7条鸡IFN-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98.1%~1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9%~100%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对犬干扰素-β(IFN-β)进行研究,用PCR技术从犬血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了牧羊犬IFN-β基因,并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牧羊犬IFN-β基因含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前21个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0kD,等电点为5.737,有2个潜在磷酸化位点、5个N糖基化位点和4个半胱氨酸残基,大部分为亲水区。二、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蛋白主要由5段α螺旋组成。犬IFN-β基因与赤狐的完全相同,与貉、雪貂和猫的同源性很高(85%~98.4%),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而与禽类和鱼类的同源性仅为2.9%~8.6%。  相似文献   

9.
为对犬干扰索-β(IFN-β)进行研究,用PCR技术从犬血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了牧羊犬IFN-β基因,并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牧羊犬IFN-β基因含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前21个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0kD,等电点为5.737,有2个潜在磷酸化位点、5个N糖基化位点和4个半胱氨酸残基,大部分为亲水区.二、三级结构预测显示,蛋白主要由5段α螺旋组成.犬IFN-β基因与赤狐的完全相同,与貉、雪貂和猫的同源性很高(85%~98.4%),在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而与禽类和鱼类的同源性仅为2.9%~8.6%.  相似文献   

10.
羽色是半番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l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根据鸡、鹌鹑、雪雁、孔雀等MC1R基因同源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以半番鸭、北京鸭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获得了2个长度为900bp的基因片段,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77265和EU877264.经比对,发现北京鸭与半番鸭核苷酸序列存在8个变异位点,其中位于184bp(T/A)、229bp(G/A)、364bp(A/G)、385bp(G/A)处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分别在第62位(c/s)、77位(E/K)、122位(T/A)和129位(v/i)发生突变.为进一步研究半番鸭羽色MC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奠定了基础;通过BLAST进行相似性搜索,结果表明,鸭与黑雁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4%,与其他家禽的同源性也保持在92.8%~98.2%之间.可见禽类的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番鸭、北京鸭与雪雁、黑雁、皇雁亲缘关系相近,从分子角度验证了它们在动物学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种番鸭是否感染禽坦布苏病毒颇受国内学者关注。本研究于国内外首次自表现产蛋下降的种番鸭卵巢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WYZLJ-1359株),经RT-PCR方法鉴定为禽坦布苏病毒。经比较分析该病毒与我国其他禽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表明,种番鸭源分离株WYZLJ-1359主要分子特征未出现变异,与2010年以来我国分离的其他禽源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4%以上,且亲缘关系非常近,遗传距离均在1.8%以下,远低于与2000年以前分离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宿主在不断增加,但病毒在不同品种家禽的传播过程中遗传较为稳定,基因组未出现基因的缺失或插入等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探讨骡鸭和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饲养品种.结果表明,骡鸭、母番鸭、公番鸭的上市日龄分别为8周龄、10周龄和12周龄,上市体重分别达3.67、2.44和5.06 kg;它们增重速度最快阶段分别在4~6周龄、6~8周龄和5~6周龄;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4.80、34.10和59.70 g;全程成活率分别为89.61%、75.77%和82.61%.骡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是92.20%、84.19%和70.52%,均显著高于番鸭(P<0.05);骡鸭腹脂率为1.52%,显著低于番鸭(P<0.05).骡鸭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且具屠宰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番鸭细小病毒病。[方法]用番鸭细小病毒连续免疫产蛋母鸡3次,收集鸡蛋,并制备出高免卵黄抗体。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制备的卵黄抗体进行效价测定,用雏番鸭进行中和与治疗试验。[结果]制备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达到1∶32,能有效中和番鸭细小病毒对雏番鸭的致病性,对发病的雏番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番鸭细小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4.
以中型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0、2、4、6、8、10周龄体重和70日龄屠宰性能,并采用Gompertz模型对中型黑番鸭010周龄体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探究中型黑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结果显示:中型黑番鸭公、母鸭在4周龄前生长速度基本相同,4周龄后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在610周龄体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探究中型黑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结果显示:中型黑番鸭公、母鸭在4周龄前生长速度基本相同,4周龄后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在68周龄达到生长高峰,公鸭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鸭。生长屠宰性能表明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脚易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的雏番鸭依然发生类雏番鸭"三周病",除出现死亡外,幸存鸭的番鸭翅脚易断、上喙变短,83%感染鸭成为僵鸭,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实验室感染试验,发现其病原为与原经典的雏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基因组上、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番鸭细小病毒,鉴于此,将之暂定名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深入研究鸭IL-18的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分子佐剂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中香港鸭IL-18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广东水鸭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广东水鸭IL-18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广东水鸭的IL-18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03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2 kD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广东水鸭IL-18基因与GenBank中香港鸭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它与鸡和火鸡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1%,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7.0%。[结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鸭IL-18基因与鸡和火鸡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番鸭细小病毒(DPV)VP3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正确表达.[方法]根据番鸭细小病毒VP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VP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ET-32a-VP3.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成功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约89 k Da;且当IPTG浓度为1.2 mmol/L,诱导时间为6 h时蛋白表达量最大.[结论]该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DPV、VP3蛋白,并摸索了蛋白最佳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在番鸭体内中和抗体消长规律,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了经弱毒疫苗免疫后的雏番鸭不同时间其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疫苗注射1日龄雏番鸭,免疫后28 d部分鸭血清中出现抗体,35 d全部鸭血清中出现抗体;6个月抗体效价达高峰,有效免疫期在18个月以上。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期较晚,但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500多头次采用母鸭诱情法采精和食指定位法输精,对番鸭本品种人工授精方法、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影响等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番鸭平均采精量为1.07±0.26mL只-1,密度为(1.85±0.23)×109mL-1,活力为7.5-9.8;以16:00-17:00输精,输精量0.05mL只-1,间隔6d输精1次为好,受精率可达89.11%;采用人工授精,公鸭利用率比自然交配提高20倍,可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用不同稀释液(生理盐水、蛋黄葡萄糖液和磷酸缓冲液)按11稀释番鸭精液与原精液输精比较,以磷酸缓冲液稀释组的受精率(90.01%)较高,但与原精组受精率(89.09%)差异不显著(P>0.05);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液以11稀释后在2-5℃保存24h输精,受精率分别为30.56%和45.32%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贵州省某养鸭场送检病鸭5例,为确诊病因,同时为其及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学、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病例为番鸭细小病毒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分离的沙门氏菌具有高致病性,仅对氧氟沙星敏感,对多种常用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