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玺  叶占胜 《畜禽业》2001,(3):32-34
换羽是鸡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羽毛。自然换羽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而且自然换羽的鸡群,因为换羽有先有后,恢复产蛋也有快有慢,整个鸡群难于出现产蛋高峰,这对进行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缩短母鸡的换羽时间,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常采用强制换羽技术。所谓的强制制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造成强制激,引起鸡体的器官和系统发生特有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和更换新羽,从而达到在短期内使鸡群停产、换羽,然后恢复产蛋,并提高蛋的品质,延长鸡利用期的目的。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3,(8):27
蛋鸡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产蛋后,在秋天有一个换羽修产阶段。由于鸡群在此期间耗费饲料,许多人采用限饲、限水、限光照的办法,人工强制换羽。这种办法,一是对鸡的体质基础有所破坏;二是蛋鸡50d左右才能恢复产蛋。新的方法是:在鸡日粮中增加2%的锌,喂3d后,蛋鸡产胆量下降50%,其羽1/3脱  相似文献   

3.
吴忠良  曹义宝 《畜禽业》2005,(10):46-46
蛋鸡的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产蛋高峰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蛋鸡的产蛋高峰,才能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徐和蛟 《畜禽业》1998,(10):11-12
本试验通过对产蛋高峰期前两种加料方式对产蛋高峰阶段生产性能的影响之对比,发现在炎热季节条件下采取快速加料方式比传统加料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高峰产蛋率和增强鸡群抵抗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温度较高,在集约化饲养环境下,鸡舍气温往往超过30℃,甚至高达40℃。高温对蛋鸡是一种较强的热应激源,易造成蛋鸡采食下降、产蛋减少、蛋壳变薄、蛋重减轻,严重时还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制了孕酮抗原,并研究其对强制换羽期(72周龄)的蛋鸡和产蛋高峰期(237日龄)蛋鸡主动免疫后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72周龄强制换羽期试验组的产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蛋高峰期(237日龄)孕酮主动免疫第2组和第3组的产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1.38%和19.7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徐明 《畜禽业》2005,(4):25-25
蛋鸡由于经过培育已具有很高的产蛋量,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长而高产的产蛋期结束时才进行彻底换羽,约要花4个月的时间,才能脱尽旧羽,长全新羽。然而采取强制换羽,母鸡能迅速换羽并长全新羽,再刺激其产蛋。整个人工换羽过程。不超过8周。所以在养鸡生产中经常使用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8.
<正>1啄癖种类1.1啄羽癖雏鸡、蛋鸡换羽期容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维生素缺乏有关。1.2啄肛癖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尤多见于高产笼养鸡或开产鸡群,由于过大蛋产出时造成脱肛或肛门撕裂则可引起啄肛癖。1.3啄蛋癖产蛋旺季最易发生。多因饲料缺  相似文献   

9.
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通常在雏鸡和青年鸡中最容易发生,在蛋鸡和种鸡生产中尤为常见,对鸡群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较大影响,增加病死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啄癖的预防和治疗,对养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啄癖发生的种类1.1啄肛癖雏鸡、初产蛋鸡或高产蛋鸡较常见,处理不及时可全群蔓延。1.2啄羽癖鸡群在换羽时容易发生,严重时可造成“赤膊鸡”。多与B族维生素、含硫氨基酸和硫缺乏有关。1.3啄蛋癖多发生于蛋鸡产蛋旺季。与饲料中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有关。1.4啄趾癖雏鸡易发生,严重时造成脚趾脱落。1.5…  相似文献   

10.
王春光  张锋  徐敏 《畜禽业》2005,(2):24-25
强制换羽是现代养鸡业为提高蛋鸡产蛋量,实现循环产蛋而进行的一项技术措施,在蛋鸡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商品蛋鸡的强制换羽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6)
正通过短时间减少饲料的数量、质量和饲喂次数,使家禽出现暂时的半饥饿或全饥饿现象,借以达到锻炼鸡群一旦发生断料应情况时能减轻应激的程度,同时能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力;对过肥蛋鸡、种鸡减肥,调整鸡群生长速度,促使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发展,缩短换羽时间;蛋鸡的饥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中,大多数养鸡专业户十分注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管理,而当产蛋高峰过后,往往疏于管理,使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养鸡经验,浅谈一下蛋鸡产蛋高峰过后的管理要点,供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用315只14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乌贼骨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乌贼骨显著提高产蛋率、单枚蛋重、日均蛋重和蛋壳厚度(P<0.05),实验组平均分别比对照组高13.0%、5.7g、8.4g和0.05mm;实验组的破蛋率和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P<0.05),分别降低31.2%和13.7%;添加乌贼骨对改变蛋壳重、蛋黄重和蛋白重效果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日粮中添加1.5~2.0g乌贼骨对改善蛋鸡(150只)综合产蛋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2002年4月上旬,河南安阳某养鸡户饲养的224日龄760只罗曼褐壳商品蛋鸡产蛋率突然从93%开始迅速下降,一周后降到65%。之后产蛋率逐日上升,第9d恢复至93%,鸡群产蛋量从下降到恢复共经过16d。期间鸡群采食、饮水、粪便正常,蛋重减少,蛋壳颜色、厚度无明显变化,鸡群无一死亡(详见表1)。表1鸡群产蛋下降情况表2诊断鸡群产蛋下降后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9)抗体监测无明显变化。产蛋恢复后第2d(4月19日)采血清,用鸡脑髓炎标准抗原作琼扩试验,结果为阳性。因鸡群未作过此病的免疫…  相似文献   

15.
钙是蛋鸡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母鸡,对钙的需要量特别大。一般母鸡每产1枚蛋约需钙质4~4.4g。但并非饲喂钙质越多越好,日粮中含钙量如果超过4.0%,一方面会引起盐在体内蓄积,消化不良引致拉稀,甚至出现痛风症状;另一方面会使饲料适口性变差,使鸡群采食量和产蛋量减少。若钙摄入量不足,易出现软骨症,还会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量。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给予产蛋母鸡合理的补钙。  相似文献   

16.
<正>秋冬季,随着气温降低,日照减少,鸡就要进行自然换羽。产蛋鸡经产1年后,也要休产换羽。这种自然换羽约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休产换羽期的效益损失,养鸡户都是在产蛋1个周期结束后将产蛋鸡全部淘汰,继而再购进雏鸡进行第二周期的蛋鸡饲养,这其实并不是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最好是使育雏1次利用1个产蛋周期变为育雏1次利用2个产蛋周期,这样可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蛋鸡进入产蛋高峰后,高密度的产蛋频率对蛋鸡本身来讲就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在疾病、饲料营养、外界环境突变等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鸡易引发产蛋率的急剧下降,如不采取及时的措施,产蛋率将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1引起产蛋率下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许超 《畜禽业》2019,(8):41-42
产蛋鸡群的生产性能往往取决于前期的饲养和管理,后备母鸡育成对蛋鸡的养殖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母鸡育雏期的培育技术进行介绍,使其在产蛋阶段能发挥出品种的遗传潜力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树民 《畜禽业》2013,(6):73-74
<正>产蛋鸡猝死症又称产蛋疲劳症,是近几年来处门诊病例和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条件病之一。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新开产母鸡病和夏季病。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产蛋鸡,以初产鸡和产蛋高峰鸡多发。鸡群采食饮水正常却有部分在夜间死亡。在早晨喂鸡时挑出死鸡,死亡鸡往往泄殖腔突出,肥胖鸡较多。鸡群不断出现瘫痪鸡,如发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随着疫病的不断出现,使养鸡的效益日益下降,成为制约蛋鸡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蛋鸡腹泻的大面积发生,对产蛋率以及蛋壳品质都造成重大影响,现将在日常中的蛋鸡腹泻的原因分析如下,提供给养殖户进行参考:1蛋鸡本身的原因1.1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发生转移,由生长到生产,要求肠道必须通过更密集的消化作用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饲料品质的突然变化尤其是高能高蛋白的饲料的使用,导致肠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