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玉前  李留霞  代明  李平 《畜禽业》2006,(24):33-35
随着养鹅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广普及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在养鹅生产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使公母比例提高到1∶(15~20),使公鹅饲养量减少75%左右,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还可提高受精率,防止疫病传播,克服公母鹅固定配偶交配的习惯,特别是可以克服因公母鹅体形大小悬殊自然交配困难或习性不同引起的品种间杂交的困难。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谈谈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1设备与材料准备配备显微镜、干燥箱、计数器、计数板、输精器、集精杯、医用镊子、医用剪刀、器械盘、药棉、纱布及精液稀释、保存药品。…  相似文献   

2.
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前  李留霞  代明  李平 《畜禽业》2006,(12):33-35
随着养鹅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广普及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在养鹅生产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使公母比例提高到1:(15-20),使公鹅饲养量减少75%左右。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还可提高受精率,防止疫病传播,克服公母鹅固定配偶交配的习惯,特别是可以克服因公母鹅体形大小悬殊自然交配困难或习性不同引起的品种间杂交的困难。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谈谈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3,(10)
通过近3年鸡人工授精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详细介绍了鸡人工授精的意义、采精技术、精液检测技术及输精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鸡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4.
牛人工授精技术是采用假阴道人工采集公牛的精液。经检查并稀释处理和冷冻后,再用输精器将精液输入母牛的生殖道内,使母牛排出的卵子受精后妊娠的技术。牛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有价值的牛育种技术,通过牛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了牛的繁殖率,加快养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本金 《畜禽业》2011,(3):38-39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精液的数量和质量、适时输精的准确性、精液的稀释、保存和运输、输精技术等。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农村猪人工授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徐志洪 《畜禽业》2005,(10):14-15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利用器械的方法采取公猪的精液,对其进行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适当处理,再用器械把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猪子宫内从而使其受孕的一种方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市自70年代开始引用猪人工授精技术以来,逐步推广应用到各乡(镇),现在我市的大部分乡(镇)、商品猪场采用这一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精液稀释技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猪、牛和羊的人工授精生产中普遍使用,但在家禽方面应用较少。文章从器具准备,鸡精液稀释液保存,精液采精集、质量检测,精液稀释,母鸡输精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更好地将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刚 《畜禽业》2006,(8):28-32
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9.
韦骏  莫兴恒 《畜禽业》2007,(7):19-20
<正>猪人工授精是否成功一般以公猪输配母猪数量的大小、受胎率的高低、窝产仔数的多少来决定。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上都要好于本交。  相似文献   

10.
张春喜 《畜禽业》2013,(7):63-64
<正>建水县从1973年引进猪人工授精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开展和推广,有效地促进了生猪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但建水县在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15年,在工作实践和生产应用中总结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1建水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猪人工受精技术的不断推广和生产应用,对其技术应用中的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  相似文献   

11.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  相似文献   

12.
品种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液品质的优劣是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影响到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大白猪、长白猪和皮杜猪的精液品质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种猪对精液品质产生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合理的应用不同种猪,指导养猪生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5)
畜禽精液冷冻保存是人工授精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在精液冷冻保存中稀释液起关键作用。稀释液通过粘附到精子膜上,保护膜结构,增加膜流动性,调低精子对冷休克的易感性,增加了精子冻存能力及解冻后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4.
申惠敏 《畜禽业》2007,(5):33-35
<正>精液冷冻保存是人工授精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冷冻通过降低和抑制精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和强度,达到延长精子在体外存活时间的目的。它对于精液的长期保存、充分发挥优良种公畜的作用、加速品种的育成和改良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1,(10)
公猪精液质量、对母猪发情时间的把握以及输精时的操作方法等多种原因直接影响猪人工授精改良效果。部分养殖户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对关键技术环节的操作把握不好,造成改良失败,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通过实践工作,分析总结了提高猪人工授精改良效果的技术措施,以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9,(11):12-13
研究以最新研制的雉鸡专用1号精液稀释剂开展了不同精液稀释配比和输精间隔天数对雉鸡受精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雉鸡专用的1号精液稀释剂进行人工授精时,最佳稀释比例为1∶2,最佳输精间隔为6 d,雉鸡受精率可达97%以上,有效提高了人工授精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17.
李林春 《淡水渔业》2005,35(1):39-40
以中华鳖的新鲜精液为实验材料 ,研究鳖类人工授精技术 ;以自然受精作对照 ,研究人工授精对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对子代稚幼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样体重的人工养殖雄鳖精巢重量、精液量分别是野生雄鳖的 3 32倍和 6 1倍。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为 79 8% ,自然受精的受精率为 85 6 % ,人工授精受精卵的孵化率为 98 5 % ,与自然受精的孵化率 98 6 %基本一致。人工授精对其子代稚幼鳖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10)
<正>牛的人工授精技术是利用器械以人工方法采集种公牛精液,经过检查、稀释、冷冻、保存以及解冻等特定处理后,用器械输入发情母牛的生殖道中,使母牛妊娠的一种繁殖技术。这种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了优良种公牛的配种效率,加快了品种改良进程,在疾病预防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污染精液引发的猪伪狂犬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种公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优良种公猪的高效利用创造了技术条件,但如果携带繁殖障碍性病原因子的种公猪通过污染精液散播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1)
<正>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相对传统的本交配种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减少疾病的传播,有利于良种的迅速推广,避免体形大小差异的弊病,有效利用优良种质资源等。但是,很多地方生猪人工授精出现"三低、三高"现象,即:精液产品质量低,情期受胎率低、产仔数低,阴道炎发病率高、子宫炎发病率高、母猪淘汰率高。生猪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