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6,(3)
牛病毒性腹泻是因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传染病性疾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牛黏膜或者是BVBD。黏膜病毒在被感染的牛体内大量生长,破坏了牛本身的免疫机制,造成牛群之间的恶意传染。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特点、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5)
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一种严重的热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引发。为了有效防治牛病毒性腹泻,结合实践对牛病毒性腹泻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海鹏 《畜禽业》2013,(6):83-84
<正>牛病毒性腹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学特性的差异,给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疫苗研究和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本文尝试论述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疫病的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疫病防控困难,提出疫病主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从而保障养牛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牛病毒性腹泻是黑龙江省养牛业常见的一种牛疫病。牛病毒性腹泻(粘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4)
牛病毒性腹泻病-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制约着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容易感染牛、猪及野生反刍动物,常引起口腔、鼻和肠道黏膜溃疡并易发生继发感染、胎牛畸形生长、孕牛流产。主要从病毒粒子结构及其功能、BVDV的分型、防控措施等方面对BVDV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1,(8)
牛病毒性腹泻是阻碍牛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牛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很高。描述了黄牛病毒性腹泻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治疗黄牛病毒性腹泻症状的措施,为黄牛病毒性腹泻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牛只都易感的一种传染病,重点感染幼龄牛,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该病带毒时间长,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病牛和带毒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只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预防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7,(8):42-43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给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感染该病的病毒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等。该病主要对犊牛、育肥肉牛、及奶牛有较大的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严重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主要论述了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技术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6)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病毒性腹泻给牛带来的主要不良影响有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抑制以及母畜流产等,给养牛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文章中主要介绍了BVD疫苗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使用疫苗的效果,以对国内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以发热、口腔及其他消化道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笔者在门诊时多次遇到牛口腔溃疡、流涎病例,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案,收到理想效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0年11月26日,我市某牛场张某送来一病死牛,主诉:在刚修好的养牛场,原计划进行规模养殖肉牛,于本月7日从黑龙江省某一交易市场购回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暂时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突然发作,有周期性。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低。笔者就经历几个流行周期和临床诊疗积累,谈几点防治体会,供同行参考。1病源及传染途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暂时热病毒(BEFV),病毒以库蠓、疟蚊等为传播媒介,患病牛也是传染源,一般不传染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12.
<正>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从丹麦、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引进奶牛和种牛,将本病引入我国。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9,(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奶牛养殖中一类常见的疾病,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有效预防以及控制该类疾病。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了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高调查结果准确性、全面性的同时优化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防控,确保奶牛正常发育以及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某牧民家的1~3月龄犊牦牛发现腹泻为主症的疾病,传播极快,为查明发病原因,采集了犊牦牛的腹泻粪便样本11份,先用酚-氯仿法和Trizol法提取腹泻粪便的总DNA和RNA,然后用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特异的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牛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2.7%(8/11),其余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结合临床,明确了该病例中的犊牦牛腹泻主要由牛轮状病毒(BRV)感染引起,为犊牦牛腹泻疾病的针对性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范红冰 《畜禽业》2023,(1):58-60
为探究牛病毒性腹泻治疗中采取中药复方干预的效果,选择某县3家养殖场在2021年11月—2022年2月确诊的病毒性腹泻带病牛60头,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牛30头),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金根注射液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中药复方干预方法,并在第一轮发病之后对用药效果进行观察,对6个月内每次发病用药后牛病毒性腹泻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干预效果更佳,病牛精神状况、体态特征、食欲状况、腹泻状况逐渐缓解,且长期来看治愈总有效率更高。可以采取中药复方干预法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16.
袁圣  贺真 《畜禽业》2008,(1):18-19
<正>冬春季节是猪只腹泻的高发时期,从病原上分类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细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仔猪大肠杆菌型红、黄、白痢、猪痢疾等,传染速度相对较慢;病毒性又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三者临床上都表现为水样腹泻、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行及防制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在我国存在以来,许多学者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目前该病在我国易感动物中的感染日益严重。国外以检出并淘汰持续感染牛和疫苗接种预防本病,国内对本病尚无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主要概括了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之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方面进行逐一详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08,(1):11-11
猪病毒性腹泻的免疫防控要坚持三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共防的原则,可用联苗进行免疫接种,也可使用单苗进行同步异途(以各个弱毒或灭活单苗所要求的接种方式多途径同时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此三病都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所以要加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加强哺乳期对母猪乳房、产床和产房以及保育舍地面的消毒,降低环境中的病原密度,减少传染机会。免疫预防和环境消毒并重、药物治疗为辅,可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牛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牛、马和猪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侵害多种动物。自然情况下,牛、马、猪等家畜较易感,绵羊、山羊、犬、兔等家畜易感性差。成年牛易感性高,1岁以下的犊牛易感性较低。病畜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而感染,唾液和水疱液是重要的传染物。一些吸血昆虫也可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