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我国6种麝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是名贵中药材麝香的原动物。近年来,随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规范化生产,使得人工养麝逐渐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林麝饲养量占人工饲养麝科动物数量的  相似文献   

2.
林麝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在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香囊,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故得名。据了解,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优质定香剂,具浓郁香味,穿透力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目前,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一克卖价在500元左右,胜过黄金的价格。  相似文献   

3.
林麝,又名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3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1只成年雄麝每年产麝香可收入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4.
牛蛙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大肠杆菌引起林麝死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仔麝的心、肺、肝标本的致病性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确认大肠杆菌为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同时,采用常规K-B法(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本研究为今后预防和诊疗林麝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林麝(Moschus berzovskii)皮肤的显微结构和特点,其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头、体背、腹部位的皮肤厚度和结构有一定差异,皮肤腺体较少.表皮细胞层数少,角质化程度较低,以保证适应胚胎期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林麝的人工养殖与取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药材市场上 ,麝香货源非常短缺 ,价格昂贵 ,这为林麝的人工养殖创造了良好机遇与广阔前景。现将林麝的人工养殖与取香技术简介如下。1 人工养殖方式1.1 半散放式饲养 力求保持林麝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 ,用铁丝网或篱笆封围山体与自然植被。1.2 圈养 用大圈分群饲养断奶后的雌麝或断奶至 1岁的育成麝 ,并设公用运动场 ;用小圈养哺乳期、怀孕后期雌麝和断奶前仔麝 ,种雄麝小圈养 1头 ,小圈外设运动场 ,小圈运动场和大圈公用运动场均植树 ,创造良好的环境。1.3 棚养 把大棚舍隔成若干小室 ,并设公用运动场。1.4 笼养 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圈养林麝常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本研究制备了负载AgO纳米粉末的两种不同抗菌材料:抗菌织布和活性炭抗菌剂。针对一只因化脓性疾病死亡的林麝,分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细菌。利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这两种抗菌材料对这三种细菌的杀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抗菌材料均有很强的抗菌性,洗涤100次的抗菌织布依然能产生较明显的抑菌圈;活性炭抗菌剂在与细菌接触5 min即可达到90%的杀菌率,接触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明显,可达99.9%。为AgO抗菌剂在动物养殖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该文结合安庆市宜秀区水产养殖和双山湖省级水产良种场的特色,通过创新亲鱼选择、培育、雌雄鉴别、成熟度的把握、催产、孵化以及鱼苗培育等技术手段,总结了多年的养殖和繁殖翘嘴鳜的经验,开展了鳜鱼人工繁殖,提高了鳜鱼的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为安庆宜秀渔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苗种保证。  相似文献   

13.
林麝,又叫香獐、香子,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专家根据其体型大小及毛色分为三种:麝、马麝及林麝.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和高级香料.养一只成年雄麝,年产麝香收入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3头林麝的躯干骨进行了研究,并与牛羊躯干骨作了比较。林麝躯干骨的主要特征是:胸椎为13~14个,第2~10胸椎棘突高度比较接近。腰椎为6~7个,腰椎的横突朝向前腹外侧。腰椎的棘突宽,前后棘突顶端相互重叠。荐椎为5个,愈合成荐骨。荐骨后端显著变宽。荐骨翼发达。尾椎为7个,无脉管沟。肋为13~14对,其中,胸骨肋为8对。胸骨由7个节片构成,均呈上下压扁状。  相似文献   

15.
紫宝良  王春凤 《饲料博览》2022,(1):50-52,56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物质追求转变到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寻求精神享受的方向,锦鲤等观赏性鱼类的经济市场变得越发广阔,锦鲤人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为了满足锦鲤饲养的需要,池塘高效养殖技术逐渐应用于锦鲤养殖工作当中.文章重点介绍了锦鲤的人工繁殖技术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以期促进锦鲤养殖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周文良  王毅 《新农业》2007,(3):38-39
青稍红鲌属于复科鳊鲌亚科青稍红鲌属,东北俗称“捣子”,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林麝资源日渐枯竭,濒临灭绝。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组织把麝从《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调整为附录Ⅰ,我国政府于2003年2月将麝属所有种列入Ⅰ类保护动物。于是,人们开始从事野生林麝人工饲养,以求保护和扩大种群,合法、科学的利用资源。但过去捕获的野生林麝人工驯化饲养多归失败。为了探索野生林麝抢救驯养的方法技术,我们将群众捕获的受伤野麝调往凤县养麝大户李吉有养殖场(该李为医生世家,养麝近20年,具有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经验)。截至目前,该野生麝生长发育正常,已与原有麝群合群饲养,抢救驯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从石塘湖选择黄颡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73%~95%。使用精子保存液实施人工授精,受精率65%~93%,2004~2007年共繁殖黄颡鱼182万尾。黄顙鱼的养殖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冬片塘口套养,产量可达150~375kg/hm2,可增收4 500~12 000元/hm2。成鱼塘套养,一般产量可达150~600kg/hm2,可增收3 600~15 000元/hm2。大水面放养产量达9~32.5kg/hm2。  相似文献   

20.
斑鳜是重要的经济鱼类,本文总结了人工催产、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网箱设置、鱼种的放养和养殖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