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杨酸与植物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本文对水杨酸诱导植物的抗病性、抗旱性、抗盐性、抗温性及抗紫外辐射进行了综述,并对水杨酸与植物抗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诱导抗性及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虫性和抗病性的最新研究发展,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虫害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在调节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诱导抗病的重要机制是产生植保素,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也能诱导植物抗病并且累积植保素.对植物自身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将为合理制定作物病虫害控制策略,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利用植物自身抗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是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植物诱导抗性是指植物抵御各种外界不良生存环境的能力,包括对不同病虫害、各种不良环境因子以及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的抵抗能力等,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遗传性状.本文归纳总结主要植物诱抗剂及植物诱抗性作用机制,为利用植物诱导抗病性提高植株抗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和改良土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光合细菌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中的研究应用,从植物系统抗性的定义、光合细菌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光合细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光合细菌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在棉花病害防治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指经诱导物处理后 ,植物体对有害病原菌产生抗性的现象。生物诱导物和非生物诱导物皆可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产生。植物诱导抗病性早在 2 0世纪初即被发现 ,现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研究领域 ,并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一种新途径、新技术。迄今已发现 2 ,6 -二氯异烟酸 (INA)、苯并噻唑类制剂 (BTH)、氨基丁酸 (BABA)等多种诱导物可诱导棉花产生对黄萎病、枯萎病及叶斑病等的抗性。植物诱导抗病性具有不可遗传性、可控性、广谱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文中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产生机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并对诱导抗病性和遗传抗病性相结合 ,实现综合防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诱导抗病性以其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谱性以及对环境安全的优点已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诱导抗性的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并分析了诱导抗性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水稻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水稻对病害的作用效果和机制,简述了诱导抗性在水稻病害控制实践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水稻诱导抗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寡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寡糖是一类重要的激发子,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几种寡糖激发子及诱导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植物的细胞膜上有寡糖的受体,寡糖诱导活性氧爆发、引起信号物质NO、H2O2的产生,寡糖激发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寡糖激发抗性相关酶活性提高,诱导产生植物抗毒素。寡糖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及其信号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是诱导抗性的一种,是植物受到病原物感染后建立的新抗性;水杨酸(SA)是其重要的信号分子;经SA信号转导,可激活NPR1,而NPR1亦可以负反馈调控SA合成;NPR1可进一步与其下游WRKY和TGA等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诱导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最终植物建立了系统获得抗病性;信号分子SA与脱落酸(ABA)、茉莉酸(JA)之间存在复杂的(被)调控平衡关系,从而影响着SAR是否启动。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SA)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水杨酸不仅能够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具有诱导植物提高抗逆性的作用,使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简要综述了水杨酸在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诱导植物抗逆性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际非病原细菌介导的系统诱导抗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非病原细菌可诱使植物产生诱导系统抗病性(ISR)。在拟献芥、菜豆、康乃馨、黄瓜、萝卜、烟草和番茄等植物上,已发现根际非病原细菌与病原菌隔离条件下诱导了对真菌、细菌、病毒的系统抗病性。诱导菌株在不同植物品种上表现不同的诱导活性。诱导ISR表达的因子包括脂多糖、嗜铁因子和水杨酸。根际非病原细菌诱导ISR的途径有所不同,一些根际细菌通过水杨酸途径,,而其它根际细菌则通过茉莉酮酸-乙烯途径诱IS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salicylic acid acts as an endogenous signal responsible for inducing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in plants. The contribution of salicylic acid to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harboring a bacterial gene encoding salicylate hydroxylase, which converts salicylic acid to catechol. Transgenic plants that express salicylate hydroxylase accumulated little or no salicylic acid and were defective in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acquired resistance against tobacco mosaic virus. Thus, salicylic acid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in tobacco.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7-17,19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油菜受到零上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及不同施用模式对低温伤害的比较。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显著提高逆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能显著降低体内丙二醛的含量和质膜透性,说明水杨酸对低温胁迫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水杨酸与活性氧、抗氧化系统、热激蛋白、光合作用、脱落酸和钙离子的关系方面综述了水杨酸与植物抗热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减少植物体内H2O2的含量,且外源 SA可提高植物体内POD活性,但对CAT和POD的活性的影响尚有争议.外施SA和高温锻炼可能有相似的提高抗热机制,SA可能诱导热激蛋白的合成.适当浓度的SA能够保持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SA和ABA都是响应高温锻炼的重要信号分子,SA对抗病信号的传导可能通过钙信使系统.最后就SA在植物抗热性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A central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ransgenic tobacco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expressing the bacterial enzyme salicylate hydroxylase cannot accumulate salicylic acid (SA). This defect not only makes the plants unable to induce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but also leads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viral, fungal,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The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extends even to host-pathogen combinations that would normally result in genetic resistance. Therefore, SA accumulation is essential for expression of multiple modes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纳米硅(SiO2)对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及与木质素、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银帝’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用BTH、SA和SiO2溶液分别预处理,5d后接种白粉病菌并分4次调查处理植株的发病情况、测定叶片细胞壁中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结果】(1)BTH和SA处理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尤以BTH效果为好,抗病品种发病较感病品种轻,SiO2只在发病初期显著降低病情指数。(2)白粉菌接种和BTH、SA处理对甜瓜叶片木质素及HRGP含量增加具有显著的系统诱导作用,且细胞壁中HRGP积累与木质素沉积在时间进程和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抗病品种的增加程度大于感病品种,SiO2无显著诱导效果。【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病菌互作的重要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外源GA_3和SA对德国鸢尾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外源赤霉素(GA3)和水杨酸(SA)对园林植物耐盐性的诱导作用,以德国鸢尾为材料,在100 mmol/L的NaC 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激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GA3和SA对德国鸢尾的形态指标、盐害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GA3和SA能明显改善盐胁迫下德国鸢尾的生长状况,显著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降低了盐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诱导植株增强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GA3最佳的浓度范围是100~200 mg/L,SA最佳的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豇豆病虫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物多样性,将不同抗性的豇豆品种与辣椒、苦瓜、西红柿、洋姜、落葵等作物进行多样性种植,根据豇豆田间主要病虫害和天敌的发生发展情况,品种的抗性,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天敌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不同组合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效应调查,结果表明:①生物多样性种植对病虫害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对白粉病的平均控效幅度为19.82%~80.62%;对豆荚螟的控效幅度为11.11%~66.67%,红蜘蛛为21.53%~47.4%,斑潜蝇为11.5%~45.8%。②不同组合及其栽培方式的增产效果不同。增产因组合不同而不同,幅度为600~3390 kg/hm2。③天敌总数间作比净作增加30.56%.④诱导植物美菘菜和金盏菊对斑潜蝇有很好的效果,早期叶片受害率为达90%以上;美菘菜对菜青虫的效果最好,高峰期叶片受害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capsici L.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for reducing pepper yields in the world. Building up varietal resistance and induced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are of agricultural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the disease resistance induced by salicylic acid (SA) against P. capsici were studied by using four hot pepper line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t abilities and one P. capsici strain with middle pathogenicity. Results show that SA could induce significantly the resistance of pepper seedlings to P. capsici, but CaC12, KH2PO4 and VAM couldn't. SA at a relative low concentration from 0.15 to 0.3 g L-1 had no antifungal activity in vitro against P. capsici. That means the disease resistant enhancement of the plants treated with SA is due to the induction effect, but not the antifungal effect of SA. About 1 to 5 days internal between SA-treatment and challenge inoculation was sufficient to induce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hot pepper. The resistance could remain more than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with 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