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杭州市蔬菜产销形势很好。全市4.9万亩常年性蔬菜基地,年产蔬菜30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每天403g,不但满足人们对蔬菜总量的需求,而且做到“淡季”不淡,品种多样,质量鲜嫩,上市均衡。而1993年蔬菜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量少价高,“菜篮子”问题突出。即使1994年菜多价稳,但动用蔬菜风险基金和经营亏补资金各百余万元,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建立蔬菜产销测报系统,调控“淡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我县现有市属常年商品菜地25259亩,年种植茭白等水生蔬菜3.5万亩次,成为上海市商品菜的重要基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蔬菜实行放开以后,菜区各级干部认真贯彻“郊区生产为城市服务”和“菜区生产以菜为主”的方针,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生产设施,促进蔬菜生产稳步发展,特别实行放开蔬菜市场、放开蔬菜品种、放开蔬菜价格的三放开政策后,我县按照“放、建、管、转”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稳定生产基础,强化流通服务,使全县蔬菜生产在改革中稳步发展,为服务城市、丰富市场供应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南江县委、县政府把居民吃菜问题当做城市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结合县情,以深化改革统揽全局,实行“管、放、建”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蔬菜产销机制和市场机制,基本做到了产销平衡,流通活跃,菜价平稳,市场繁荣,种菜的、卖菜的、管菜的、吃菜的都满意。这个县首先进行了蔬菜生产改革,他们坚持实行管放结合,即管菜田面积,放开品种种植。对菜田面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确保种足种够。通过管住管好蔬菜生产总面积和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现状 上海蔬菜经营自1991年全面放开后,加大了产销体制改革的步伐,蔬菜批发市场得到了发展,较为顺利地进入市场经济,形成了基本适应目前产销体制的蔬菜批发市场体系。打破了蔬菜批发长期以来由蔬菜总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形成了国有、集体、商业、农业等多元经营,产地、销地分工比较明确,吸纳客菜和中、远郊菜并举,以蔬菜批发为主,兼批水果、南北货、粮油的综合市场新局面。 (一)市场分类 据调查统计本市现有批发市场49家,从业人员4535人。1995年经营总量 169.04万吨,总成交额达20亿元。其中蔬菜156. 6万吨,占市场经营总量的 92.6%,占全社会供应量 95%左右,成交金额13.8亿元。在这49家批发市场中,蔬菜总公司26家,农办管理20家(其中3家与蔬菜总公司联营联办),区副食品公司2家,其他1家。其中29家市场主要是供应市区吃菜的销地市场,20家主要以解决菜农卖菜难的产地市场,其销路主要是“四直”和搬往销地市场。从市场布局看,市中心3个,浦东6个,北区7个,西北地区7个,西和西南7个,其余的19家在中远郊产地。年经营量4万吨以上的市场有曹安、真如、北市、中山西、南市、大场、塘桥、北郊、华亭、华新等市场,1995年蔬菜经营总量达81.3万吨,占全市批发市场经营总量的51.9%。交易形式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蔬菜产销全面放开,蔬菜生产基地由近郊向中远郊转移,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本市农办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市参加中级蔬菜联营公司的农办市场已有23家,1997年蔬菜成交总量已达到98.37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 农办市场的兴建和发展,为搞活蔬菜市场流通,缓解菜区(特别是远郊新菜区)卖菜难,促进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转移,促进蔬菜产业化,促进蔬菜大市场、大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近年来本市蔬菜供应的总量平衡,淡季不淡,品种丰富,菜价平稳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农办市场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农办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市场的发展势头很好,部分市场发展不快,还有少数市场至今门未打开局面:二是部分市场辐射面不广,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自我发展能力薄弱;三是部分市场在连接产销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在促进蔬菜产业化方面的“龙  相似文献   

6.
蔬菜的生产与流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回顾总结上海蔬菜产销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研究制定今后的发展战略,把上海“菜篮子工程”建设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联系起来,这对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菜篮子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从1993年起,由于各级领导重现,干群共同努力,各方支持协作,以设施化、科技化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蔬菜生产迅速发展,全市常年菜田生产总量逐年增加,年产量达到120-130万吨,鲜菜日均供应量保持在4000吨左右,数量充沛,品种丰富,价格平稳,市民比较满意。近年来上海“菜篮子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蔬菜基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现代  相似文献   

7.
蔬菜是营养物质的“绿色仓库”,是人们维持生命的主要滋养来源。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说,产销境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这对国际化的特大城市上海来说尤为重要。 一、上海蔬菜产销现状和存在问题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的全面实施,上海的蔬菜产销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产基地由近郊向中远郊转移。90年代以来,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展,近郊菜地也逐步转移到中远郊。90年代以前,全市17万亩常年菜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方圆20公里范围内,近郊占90%以上。到1996年,13万亩菜地已转移至中远郊,所占全市比重上升至75%。今后,除因都市型农业需要,镶嵌式地保留不到全市菜地总量10%的面积外,其余菜  相似文献   

8.
率先将蔬菜放开的武汉市,四年来在产销体制上经历了“完全放开”、“基本管住”两个阶段后,于1988年9月步入“以放为主、放管结合”的新阶段。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市政府根据李鹏总理在西安城市蔬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四年来蔬菜改革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其要点有:  相似文献   

9.
每年7、8、9三个月是上海地区高温、干旱、暴雨和台风的多发季节,也是本市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夏淡”季节.去年本市蔬菜保“夏淡”工作,在各级政府重视,广大干群努力,农商紧密配合,有关各方支持之下,取得了灾后恢复迅速,供应总量增加,品种结构改善,供求基本平衡的较好成绩.据统计,7、8、9三个月“夏淡”期间,全市蔬菜有效供应总量达到了36万吨(其中郊菜24万吨,客菜12万吨),日均供应3913吨,比前年同期增加二成,较好地完成了“夏淡”供应任务.国庆供应全面超额完成任务.据统计,国庆期间4天蔬菜供应总量达到1.7万吨(其中郊菜9600吨,客菜7500吨),日均达到4250吨,供应品种超过60只.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本市蔬菜供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蔬菜流通工作的两个根本转变,按照“保供应,求发展,搞规模,增效益”的要求,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蔬菜供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总量平衡 确保供应(一)本市蔬菜产销工作,贯彻“产略大于销,以郊菜为主,邻省为辅,外省调剂”的原则,1996年本市生产、供应总量安排157万吨,其中供应市场的商品菜135万吨,加工及销剩菜处理22万吨.在菜源安排上,基地常年菜90万吨,季节性非常年菜20万吨,外地客菜47万吨.国有批发公司经营量安排85万吨,其中郊菜50万吨,客菜35万吨,达到全社会供应总量的60%~70%.  相似文献   

11.
上海蔬菜市场放开以来,供应比较稳定,品种增多,质量提高,购买方便,形势是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菜场经营萎缩,旺产不旺销,菜少价高,影响主渠道稳定市场、平抑菜价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一切努力理顺流通。根据大城市蔬菜流通的经验,本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拥有1300万人口的大都市,蔬菜行业在上海农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根据上海大都市的消费特点,上海蔬菜已从农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大主导产业。建设都市型蔬菜产业化体系,是上海各级领导和城乡人民十分关心的重要内容。 一、上海蔬菜产业发展剖析 (一)上海“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基本完成了新一轮蔬菜基地的转移,初步建成了立足远郊建立常规蔬菜大中型基地,建立了精致鲜嫩蔬菜生产的自给性保障体系。1993年至1996年间,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1万亩,占全市常年菜地18.9万亩的58%,常年商品菜稳定在120万吨左右,基本达到了鲜绿蔬菜立足郊区的自给率指标。 2.引进竞争机制,建成两大蔬菜疏通渠道,形成以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产销批发市场为纲,零售市场、集市、超市、连锁店为网的蔬菜市场形态体系。1992年以来,在进一步巩固、发挥传统商业蔬菜公司主渠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上海蔬菜全面开放,产销稳步走向市场,菜农参与流通,在市农委统一指导协调下,先后组建了一批农办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形成以上海申绿蔬菜联营公司为龙头的23家农办批发市场蔬菜交易网络,常年市场交易量、蔬菜合同定购量、蔬菜经营总量等全市占有率达到50%。农、商两个系统在蔬菜经营中已各占半壁  相似文献   

13.
青浦县华新镇距上海市中心28公里,种菜历史悠久。全镇固定菜田5333亩,占总面积的22.8%。每农户种菜1.05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自本市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以来,华新镇认真按照“放、建、管、转”结合的工作指导原则,在沟通产销、强化社会化服务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形成了以镇为龙头,村为主体,队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1993年,全镇上市主渠道各类蔬菜26.91万公担,占总量的70.5%,平均亩产值达2955.7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服务方向 蔬菜放开后,计划管理的比重明显缩小,市场调节的比重不断扩大,这对原来的“统购包销”体制是一次很大的冲击。部分干部片面认为:“蔬菜放开了,计划不要了,可以什么都不管,让菜农自种自卖好了”。镇政府和农业公司针对这种糊涂观念,进行了“郊区为城市服务”,“干部关心群众疾苦”等思想教育,树立干部的职责就是服务的观念,从而坚定了坚持办好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经过近五年的改革实践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蔬菜产销体制。1989年,在蔬菜市场全部放开的条件下,蔬菜产销两旺,市场供应基本均衡,零售价格比上年上升6.4%,低于全国平均数2.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31.4个百分点。同期用于蔬菜的财政补贴为1500万元,比上年减少22%:按420万吃菜人口计算,人平3.75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是较低的。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通过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一、蔬菜产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从80年代后几年以来,蔬菜生产供应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产销持续两旺。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分析,40个大中城市1986年比1985年蔬菜产量增加16.4%,1987年又比1986年增加5.4%;1988年统计的36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量2881万吨,比1987年增加11.7%;1989年统计的32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量2968万吨,比1988年增加4.5%;1990年秋大白菜继前两年丰产丰收后又获得大丰收。80年代初期反复出现的蔬…  相似文献   

16.
自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以来,蔬菜产销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由于蔬莱生产基地和菜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还未摆脱“多与少”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按市场经济要求,改善蔬菜产销。  相似文献   

17.
现行蔬菜商品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病:据我们调查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是,一头放,一头统,产销不适应,“三脱节,一背离”,四方不满意。即农村蔬菜商品生产“放”,城市蔬菜商品流通继续“统”,产销不相适应。种植与需要脱节,收购与销售脱节,管理与经营脱节,价格与价值背离。因而造成四方不满意:亏损补贴年年增加,国家不满意,辛辛苦苦经营,亏损挨骂,蔬菜公司不满  相似文献   

18.
上海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两年多来,蔬菜产销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原有计划生产、计划交售(生产单位按计划每天将蔬菜送进指定的蔬菜购销站)、计划分配(菜场按计划到指定的购销站进货供应市场)的蔬菜流通格局已被冲破。 一、上海蔬菜流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近几年来,上海城区不断延伸扩大,吃菜人口不断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原来以市属计划常年菜田保城区市场,郊县城镇菜田保郊县市场供应的产销老格局已经起了变化,计划常年菜田在市场供应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季节性和非计划菜田供应量以及外省市来沪客菜供应量逐年上升。1993年三者比例大体为2:1:1,菜源的变化必然带来流通形式和渠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襄樊市郊区于1985年初实行了蔬菜生产大包干责任制。郊区政府本着“统而不死,放而不乱”的原则,采取了“宜统则统,宜放则放”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产体制,使全区蔬菜生产出现了好形势。1986年,全区蔬菜总产量达8000多万公斤,单产6500公斤,分别比上年提高23%、6.5%。 (一) 襄樊市郊区在完善蔬菜生产大包干责任制时,坚持把个人想办而办不了的事“统”起来,而把个人能办的事“放”下去。实行“五统一”、“三放开”,具体作法是: 五统一:一是统一种植计划。在全年的五大播骨干品种中,每播的种植面积由区菜办统一下达,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层层分解,一直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20.
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供应市场之一,平均年上市总量达到240万t,供应品种多达80多个。1999年主要菜场统计,上海郊区生产的蔬菜占总成交量的58.17%,客菜占41.49%,2000年上海郊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蔬菜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从全国各地来沪的蔬菜也大幅增加,估计郊区蔬菜和客菜的比例仍维持在同一水平。全国蔬菜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对丰富上海的“菜篮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的蔬菜供应和生产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十五”规划的实施,上海的蔬菜基地又将面临一次调整;上海周边地区发展了超过6万hm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