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9(3^4)混合正交设计,对3个施药时期、3种药剂、3个浓度梯度进行化学防治落叶松红瘿球蚜效果比较,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该虫效果最好。防治最佳时期为越冬虫产卵前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防治最佳浓度为1:2000倍,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灭蚜净防治刺槐蚜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灭蚜净水溶性粉剂按1:400、1:500和1:600倍兑水喷雾防治刺槐蚜的试验表明,用灭蚜净防治刺槐蚜的效果较理想,药后3天的校正防效为84.7%~89.5%药后9天的虫口减退率保持在97.3%以上。该药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对人畜低毒,残毒小,对刺槐安全。  相似文献   

3.
选用1%灭蚜净水溶性粉剂按1:400、1:500和1:600倍兑水喷雾防治刺槐蚜的试验表明,用灭蚜净防治刺槐蚜的效果较理想,药后3天的校正防效为84.7%~89.5%,药后9天的虫口减退率保持在97.3%以上。该药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对人畜低毒,残毒小,对刺槐安全。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防治栗大蚜越冬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几种药剂对板栗栗大蚜越冬卵的防治试验表明:柴油乳剂在板栗发芽前防治栗大蚜越冬卵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有杀卵作用的杀虫剂,能有效控制栗大蚜的发生,减少生长季节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角倍春迁蚜的迁飞期与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倍春迁蚜的生殖率及其所产性蚜的雌雄比率与羽化迁飞期有关,最早和最末迁飞的角倍蚜的生殖率和雌雄比率较低,以末期迁飞部分尤为明显;在相对湿度50% ̄65%,室内日均温度为17 ̄19℃的环境条件下,春迁蚜的迁飞率接近100%,90%以上的越冬蚜集中在8d内羽化迁飞。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在宝兴林区铁杉球蚜一年 2 代,每代 5 龄,以 2 代 2 龄若蚜在当年枝梢或干皮上越冬,翌年2 月开始活动,4 月初产卵。第1 代卵孵化盛期在5 月上旬至中旬,第2 代孵化盛期在 6 月中旬至下旬。成虫产卵量越冬代为519 粒,第 1 代为 94 粒。第1 代是铁杉球蚜的主要增殖期和最佳防治期。防治对策是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力和利用天敌昆虫控灾,而不宜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7.
紫薇长斑蚜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薇长斑蚜是紫薇叶面上最严重的害虫,还经常诱发紫薇煤污病。该虫在贵阳最多可产生26代。正常条件下成蚜都是有翅蚜,当紫薇进入落叶休眠期,气温明显下降时,产生无翅成蚜,并以此为越冬虫态。若蚜历期相当于全代历期(通常为5~7d),当天羽化的成蚜当天产若虫。成虫寿命、产蚜量及发育速率的回归式建立。虫口周年变化为单峰曲线。药剂防治,全年3~5次即可。  相似文献   

8.
影响角倍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作了主导气象因子的筛选,指出影响角倍产量的主要时期及主导气象因子是越冬若蚜速生期的极端气温;翅蚜出现期的平均气温;性蚜生育期的降雨量或湿度;干母生育期的平均气温。本文还提出,用主导气象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式建行角倍产量预报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桃树蚜虫越冬卵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在桃树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践中发现,桃树蚜虫越冬卵分布很不均匀。为此,从桃树蚜虫越冬卵的分布入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把桃树赤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越冬卵作为1个混合体进行研究。并运用生物数学的方法进行运标统计,得出桃蚜越冬卵呈聚集型分布。为桃树蚜虫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柏大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是侧柏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新乡市1年发生17-22代,以卵和无翅胎生雌蚜越冬,为留守型。经多年防治试验,用有机磷类农药树冠喷雾或树干基部打孔注射50%久效磷液,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文中还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六、枸杞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虫害(1)枸杞蚜虫。俗称蜜虫,以卵在枸杞枝条芽腋处或枝条缝隙处越冬。翌年5月上旬孵化危害新芽,6月盛发,7月随着气温升高虫口下降,8月又上升延续危害至10月。虫口密集危害叶片、花蕾和幼果,使枝梢萎缩,花果变小。10月上旬性蚜交配产卵越冬,一年约发生15代。防治方法:4月下旬枸杞杞植株展叶拍新梢时,可采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6月进入座果期时.用20%杀灭菊脂3000倍液树冠喷雾。秋季采用杀灭菊胎3000倍液)Jg50%久效磷1200信液树冠喷雾,杀灭性蚜,控制…  相似文献   

12.
1998~1999年在盐城海河进行了20%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梨二叉蚜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梨二叉蚜发生期,用丁硫克百威1000~3000倍务防治,1~10d的防效维持在92.13%以上,其防效与对照农药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防效相等,持效期为10d。  相似文献   

13.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内飞出的秋迁蚜到达冬寄主并产幼蚜者,其比例很小,产于冬寄主上的幼蚜也只有一部份能取食而继续生长发育,其中,一部分发育为性母,一部分发育为无翅孤雌成蚜,越冬蚜的死亡率特别高,大约90%以上在一龄若蚜阶段死亡。此种数量变动规律 遗传特性所决定,环境因子,特别是藓层水分状况对越冬蚜存活的影响也极大。  相似文献   

14.
白毛蚜1年发生12代,以卵越冬。3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干母羽化盛期为4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产卵于树体上,以树干1~2m越冬位点最多,且卵多集中于树干的东面。各代单雌胎生蚜量一般为12~28头。采用树干基部钻孔注入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绣线菊蚜的药剂防治文/孙丹萍绣线菊蚜又称苹果黄蚜,俗称腻虫,是苹果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一年发生十余代,自春至秋营孤雌生殖,秋季产生性蚜,将受精卵产在小枝条的芽侧和裂缝里越冬。越冬卵多集中于树冠西南面,春季发芽时孵化,以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嫩芽和嫩叶吸...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环境,有利于果品无公害生产,探索替代污染环境、高残毒,危及害虫天敌昆虫的传统防治果树蚜虫的新药品种,进行了1.2%苦·烟乳油防治苹果黄蚜试验。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防治苹果黄蚜迅速高效,且对果树、果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苹果生长前期的主要害虫有苹果绵蚜、瘤蚜、黄蚜和叶螨(苹果红蜘蛛、山檀红蜘蛛)。历年来,全国各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因而果农不得不采取多次喷施杀虫杀螨剂来防治,不但费工费力、花钱多,而且防治效果差,同时又污染环境。为寻求防治新技术,提高其防治效果,自1990年招远县植保站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研究果树涂抹剂生产应用技术。1991年“涂抹剂涂干防治苹果前期害虫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元积分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了主要气象因子的筛选和分析。指出角倍产量高低主要受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不同时期影响因子不同,作用性质也不尽一样。其中,旬最低气温影响角倍产量形成的全过程,是主导因子;此外,还有秋迁蚜迁飞期反倍子速生期的月极端高温、旬最高气温,旬降水和日照;若蚜越冬期的旬降水量和月极端高温;春迁蚜飞期(包括性母羽化、迁飞、性蚜交配及干母的产生旬日照时数;雏倍期的旬降水量和月端高温.本文还提出用相关气象因子建立积分回归模式直行角倍产量预测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林业科技》1994,(1):18-18
防治苹果瘤蚜的最佳时期苹果瘤蚜每年发生10代左右,防治时期很难掌握,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出现叶片卷起,防效不好,总是事倍功半。苹果瘤蚜以卵在1-2年生枝条分叉处、芽缝隙处越冬。第2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4月中旬,此时防效理想。据此,辽宁省果树所...  相似文献   

20.
高晋华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12-14,36
明纹柏松毛虫(D end rolim us suffuscus illustratus L a jonqu iere)是侧柏树重要的暴发性食叶害虫。该虫在山西省1 a发生1代,以3龄-5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幼虫多为8龄,幼虫期133.5 d,幼虫越冬前期和结茧化蛹前期发育历期较长;雌蛾比雄蛾寿命长,雌蛹蛹期21 d,雄蛹蛹期28.5 d。可结合蜘蛛、食蚜蝇、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