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治理民勤荒漠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民勤县是我国乃至全球沙漠化及其防治的“模式标本”。历史上,民勤土地沙漠化与大规模垦荒种植所构建的农业系统呈现一一映射关系,是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斗争与融合的产物。民勤现行农业系统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奇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补给困难、水质变坏;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单一、作物种植盲目追随市场、经济作物更替频繁;三是科技支撑水平低,节水技术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农业高新技术的使用效果适得其反,荒漠区农业与绿洲农业缺少系统耦合,防治沙漠化的农业措施缺乏系统性。民勤县沙漠化防治的出路在于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应该遵守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原则、生产原则和经济原则,构建适应性的作物-家畜综合农业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2.
草原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孙筱平  杨再 《家畜生态》2002,23(3):61-61
20 0 1年以来 ,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十几次大规模的沙尘暴现象 ,通过对卫星图片的分析 ,冲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来源有二 :一是 ,“内尘”,来源于新疆和内蒙古 ;二是“外尘”来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人民共和国目前荒漠面积为 65万km2 ,占其总领土面积的 40 % ;沙漠面积为 4.37万km2 ,占其总领土面积的 3%。那么 ,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呢 ?主要是近些年来 ,由于蒙古国的牧场和树木毁坏程度严重 ,草原沙漠化越来越突出 ,这样不仅给本国的畜牧业经济带来了损失 ,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也殃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具体来源 :1 .…  相似文献   

4.
5.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放牧草地的沙漠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过牧是沙质草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过牧,植物大部分光合器官被啃食,生长受到抑制,使高度和盖度下降,生产国降低;同时根层变浅,根量减少,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部分植株死亡,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亡。(2)过牧情况下,群落植物组成趋于简单,种群密度下降,但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由“持续型”向“恢复型”转变稳定出低。  相似文献   

6.
论在荒漠草原建立旱作草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草地学报》2004,12(3):240-245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9.
草原沙漠化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艳  杨剑虹 《草原与草坪》2004,(4):28-32,38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草原沙漠化形成原因的研究。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2%,而全国草原沙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35.6%,潜在沙漠化面积占46.7%。目前,草原沙漠化的成因可归纳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1)气候干燥化加剧,为沙漠化的扩展创造了环境条件;(2)大风频发,构成沙漠化扩展的重要动力;(3)地表裸露面积大、组成物质松散、沙源丰富,提供了沙漠化扩展物源基础。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垦植、樵采挖药、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等,分析了草原沙漠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兰旗是内蒙古重要的牧业旗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草地利用不当,草地退化沙化情况严重,据1992年卫片资料,全旗沙漠化面积已达19.4万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的19.1%,在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人类强度的经济活动是导致沙漠化发展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措施是草地进行合理利用,补播牧草和种植灌木,以及教育群众保护自然植被。  相似文献   

11.
鲁北滨海草场建立人工草地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土壤盐碱化。针对土壤盐碱化提出建立条田、冲洗脱盐、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适时适法播种等耕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略论草地农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华 《草地学报》1994,2(1):83-88
本文回顾和分析农业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其生产特征与评价,说明属于生态农业模式之一的草地农业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危机问题。草地农业系统是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类型的发展概况、概念、体系、结构与功能,最后提出建设我国草地农业系统的六条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苜蓿草场高产建植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立苜蓿草场所必须抓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提出,选择适宜的品种、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合理种植和科学管理是成功建植高产苜蓿草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制度,是草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本文在总结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草原有偿承包制度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建立草原有偿承包制度之理论、法律、现实和实践根据及其在草地畜牧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甘膦防除灌草丛草场灌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杰 《草业科学》1998,15(5):27-29
用草甘膦喷洒灌草丛草场灌木和半灌木对其防除效果及再生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施药浓度0.05%以上时,半灌木死亡率100%;浓度0.5%以上时,灌木死亡率85%以上,75d后无再生植株,120d后,浓度0.5%以上时,无再生植株,浓度0.15和0.05%时再生植株分别为1株和3株,占观察数的4%和12%。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与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陈东华 《青海草业》2008,17(2):21-25
本文依据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认为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西部地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西部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地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提出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西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阐述了草地农业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宁夏草原沙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发林 《草业科学》1993,10(1):55-57
对宁夏草原沙化现状、成因及其危害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的各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