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农业》2005,(3):1
引大灌区林草开发招商引资的初衷,因为发起者——甘肃省丰隆实业开发中心的法人代表是全国黄金开发重点区域——河南省灵宝市人,想把当地通过搞黄金发家致富的大户引来。其主要原因是黄金开发矿产资源已到深部,开采难度加大,手里有钱的富户也已过了拼搏的年龄,不想再冒风险,想过平稳的日子,但也不愿意闲在家,想开展一些挣钱不多、但保险系数大的业务,林草开发比较适合他们。  相似文献   

2.
在引大灌区建立全省最大的林草基地 ,经历了 1997年的提出、否定 ,2 0 0 1年的再提出 ,2 0 0 2年的准备 ,2 0 0 3年上半年的栽植、育苗 ,种草工作全面开始 ,虽然存在问题较多 ,但总算上了路子。笔者作为这个林草基地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具体的实践和探索中 ,逐渐形成了一套打上本人印记的工作方法 ,被灌区人称之为“周氏模式”。笔者根据林草建设者的要求 ,同时也为了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深化 ,有必要对“周氏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周氏模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撕开一条口子”的战略战术。引大灌区是国家花…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及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从间作年限看,9年生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大于7年生林草间作。从空间结构看,林草间作对20、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较80、100 cm土层明显。  相似文献   

4.
实现林草资源信息化,改善传统林草资源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提高林草资源生产和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决策,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山西林草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林草资源系统建设的过程,阐述了林草资源信息系统和林草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和构建方法,旨在探究如何充分挖掘繁杂的数据资源,建立标准统一的、可共享的、现势性强的林草资源数据库和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建设既解决了多年来数据不统一、不标准、无管理的现象,又可准确地为林草系统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林草资源成果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全省林草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林草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做好林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来看,林草行业迎来了新的窗口期和机遇期,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1发展面临的形势1.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省林草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林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要确保能够促进林草资源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对于林草管理加大了重视力度,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针对林草管理工作,做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科学的指导之下,推进林草管理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林草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之后探讨了当前林草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林草管理的具体举措,最后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之下的林草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业》2004,(1):1-1
招商引资,是落后地区改变现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西部大开发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近多年,各地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问题,导致一些错误行为,直接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进度和效果。笔者以丰隆中心林草基地建设的实践为例。  相似文献   

8.
重点对贵南茫曲镇、塔秀乡、森多乡和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巴沟乡,共和县环湖四乡(镇)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海南州退耕还林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一些建议,为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林草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国家规划21世纪初要基本遏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力争到本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种上林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和保护体系。使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完成山川秀美。新疆兵团农九师在新疆西北的边境线上屯垦戍边40多年.受自然条件限制.牧业发展较慢。自2002年以来。  相似文献   

10.
东北林草交错带是我国北方最具典型性和最具代表性的林草交错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受全球气候波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东北林草交错带草原生态系统面临一系列退化问题。以东北林草交错带为例,阐述了近年来林草交错带草原退化现状,分析了林草交错带草原生态退化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保护利用措施,以期为新时期的林草交错带草原保护利用提供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固原市近20年气候变化情况,结合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近3年的实施情况,简要分析了固原市气候暖湿化对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为"四个一"林草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旨在助力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极力推进林草改革,加快林草发展转型"是我党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林草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已基本实现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林草发展改革,首先要明确实现林草发展转型的重要意义,了解当前我国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把握现代化林草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方向,着力加强林草资源的保护与高质量林草发展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林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省委陈学亨副书记在永登县土门川老家探亲,看到沟里栽了许多杨树苗,同时还堆了一些杨树苗,马上查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栽完.当得知是河南人投资搞林草基地建设时,即可邀请河南老板座谈,当面了解情况,并提出到已栽好的地里看看.他说:这是一件好事,应该给予支持,但为什么还没有栽完?是不是遇到了问题?县上谁管这事?他要给县上领导打电话,解决遇到的问题."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14.
林草,主要是指树木和草地。林草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在保持水土流失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广东紫金县山区林草种植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保护好广东紫金县山区的林草,使得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林草资源作为绿色可再生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破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林草保护是必要的、紧迫的.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林草保护的重要性,从强化林草行政执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林草资源防火、林草保护资金管理、加强林草保护宣传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做好林草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解读了农村农业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和管理机制,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疏林草地是现代园林景观中常见的植物造景和空间处理形式。本文梳理概括了疏林草地的复合功能,并结合案例阐述了疏林草地的营造方法,旨在为疏林草地在绿地设计中合理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智慧林草系统建设作为森林经营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文分析了智慧林草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智慧林草系统建设的主要模块,并提出了建设智慧平台系统的对策建议,为实现森林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玲  徐永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2-22105
利用最小方差法将吉林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分为九大类型,包括耕园地主导类型区、林草地主导类型区、耕园地为主林草地为辅类型区、林草地为主耕园地为辅类型区、耕园地为主建设用地林草地为辅类型区、耕园地为主林草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未利用地为主耕园地林草地为辅类型区、林草地为主耕园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和林草地主导其他地类均衡类型区,揭示了吉林省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律,为吉林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农业区的规划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非  王孝忠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63-65,131
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扩灌区划分为5个责任分区,运用水蚀径流场和风蚀小区等方法对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固海扩灌区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总面积为409.5 hm2,林草成活率达87%以上,区域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扬沙日数减少至5.9 d,沙暴日数减少至0.5 d,相对湿度提高到47.2%,年蒸发量降低到1 835 mm,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7 862.90 hm2;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均达到了2级以上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45,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8%,林草覆盖率为15.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