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法:36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造影剂为碘海醇300,85~100ml,注射速率4.0ml/s,应用MPR、CPR、MIP、VR等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并根据标准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36例增强扫描图像,28例(77.8%)图像质量为一级,6例(16.7%)图像质量二级,1例(2.8%)图像质量三级,1例(2.8%)图像质量四级;37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59(96.0%)个节段能够满足管腔评价,15(4.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结论: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较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等术后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具有无创、安全、患者痛苦小、经济快捷的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查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扫描本身及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外,患者心率、增强延迟时间、注药速度及患者屏气的状况等因素对检查的成功率也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68例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观察并分析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0层容积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wide-volume扫描模式对CT肺动脉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90例拟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A组/非门控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B组/螺旋组)、回顾性心电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平面重建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螺旋CT平扫.12例同时行平面重建CT检查。结果:本组病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受伤部位分别为近端胫骨6例.肘部2例.肩2例.髌骨1例.腕舟骨1例.耻骨支1例.腰椎椎体1例.颈椎1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急性外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严重.X线平片又未发现有明确骨折征象者,于X线检查后行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结合轴位及多平面像.可提供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肋骨骨折初期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率及其临床考价值。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性别的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82例,对比骨折初期与3月后复查的骨折数量及情况,分析肋骨骨折初期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及其临床考价值。结果 82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单发及多发骨折初期总计查出244处,3月后复查为279处,骨折初期阳性率为87.46%。结论肋骨骨折初期多层螺旋CT检查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需结合初查和复查以及临床表现确定肋骨骨折数量及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间眼眶外伤并骨折的病例45例进行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分析。结果单纯内侧壁骨折25例,内侧壁和下壁骨折12例,内侧壁、下壁骨折合并同侧蝶骨大翼、上颌窦及颅底骨折8例;上颌窦积液6例,筛窦积液27例,蝶窦积液12例;内直肌增粗23例,视神经增粗并球后出血22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眼眶壁骨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CR与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kafa CR系统的后处理功能获得满意质量的CR片;运用GE公司Prospeed Advantage/i型CT机。对30例复杂鼻部外伤采用轴位及改良冠状位扫描.三维表面成像(SSD)。全貌显示鼻骨骨折影像.将CR与CT、SSD对比。结果:CT及SSD影像纠正了4例漏诊和10例CR片骨折类型不确切的诊断。结论:CT扫描及SSD成像在诊断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程度方面优于CR。  相似文献   

9.
近年小肠脂肪瘤临床报道病例不断增多,多层螺旋CT及其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等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消化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微创治疗机会,从而减轻了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加快了切除术后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外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128层螺旋CT对各个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外伤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单纯性眼球外伤性白内障检查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本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过的13例因单纯性机械性外伤后眼球CT表现作系统回顾分析。结果13例眼球均见变形或缩小。眼晶体随时间推移可发生密度和形态、大小、位置改变;外伤2周后未经治疗而来检查眼球的患者3例,眼球及晶体均见不同程度增大或缩小,视力模糊不清,CT表现可见晶体密度降低,境界模糊不清,甚至密度降至玻璃体密度或更低。10例眼球内均见较小的透过性或非透过性异物残留。结论多层螺旋CT对眼球进行薄层高分辨扫描并多平面重建,能准确检查出眼球内透过性或非透过性微小异物,同时检测外伤后眼晶体的完整性和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密度变化,为尽早治疗和挽救患者视力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X线、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等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1例怀疑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颈椎病的检出结果各有不同.结论X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检查有一定优势,脊髓型颈椎病应首选CT或MRI检查,而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CTA、MRA更有诊断价值,食道压迫型颈椎病则以X线平片结合食道造影为主.结论用比较影像学指导各型颈椎病影像检查,有利于临床找出各型颈椎病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X线、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等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1例怀疑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颈椎病的检出结果各有不同.结论X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检查有一定优势,脊髓型颈椎病应首选CT或MRI检查,而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CTA、MRA更有诊断价值,食道压迫型颈椎病则以X线平片结合食道造影为主.结论用比较影像学指导各型颈椎病影像检查,有利于临床找出各型颈椎病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RIF)肾穿刺病理检查(RBP)与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SCTDCS)对照,探讨RIF病理与螺旋CT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RBP检查证实的正常及轻中重度RIF患者112例,肾活检病理组织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行肾脏SCTDCS作出影像诊断。结果中、重度RIF组肾皮/髓质厚度比、CT值及肾体积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DCS诊断RIF的敏感性为70.7%,准确性为78.6%,特异性为86.7%。结论SCTDCS通过综合判断肾脏相关指标其诊断RI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RIF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异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例疑似气管异物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喉部至膈面,分别于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儿经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后均确诊存有气管异物,其中1例位于主气管,6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3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伴有肺部炎症,2例伴左肺阻塞性肺气肿,1例伴肺不张,另4例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论多排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CR与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kafa CR系统的后处理功能获得满意质量的CR片;运用GE公司Prospeed Advantage/i型CT机,对30例复杂鼻部外伤采用轴位及改良冠状位扫描,三维表面成像(SSD)。全貌显示鼻骨骨折影像,将CR与CT、SSD对比。结果:CT及SSD影像纠正了4例漏诊和10例CR片骨折类型不确切的诊断。结论:CT扫描及SSD成像在诊断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程度方面优于CR。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在输尿管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对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价值。方法:对30例疑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泌尿系CT平扫及输尿管多平面重建(MPR)。结果:30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其中结石29例,未见结石1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能直观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眶壁区外伤后眶壁骨折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轻伤二级条文"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和轻微伤条文"眶内壁骨折"进行影像学研判。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眶壁区外伤者眶部平扫加冠状位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结合CT显示眶周软组织损伤情况,单纯眶内壁骨折98例(65%),眶壁复合骨折52例(35%)。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鉴别单纯眶内壁骨折和眶壁复合骨折的具体形态,具有较高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增强造影时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T造影增强技术,是一项已被公认的、标准的CT检查技术,螺旋CT及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使CT增强方法和影像质量发生了明显标化Ⅲ。我院自2002年6月引进螺旋CT机后就配合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MRI、CT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及CT对多发性硬化(MS)病灶的显示情况,评价其对MS病灶的显示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的影像资料。46例均经MRI的T1WI、T2WI常规检查,其中12例使用脂肪抑制技术(Fast IR),8例行增强扫描,6例同时经CT检查。结果:多发性硬化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的T1WI为中等或稍低,T2WI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CT上为低密度影。CT的显示率仅为MR的54%,T2WI显示的病灶较T1WI为多,Fast IR对显示脑干、胼胝体、视神经的病灶敏感,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结论:MRI诊断MS明显优于CT。MRI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有机结合,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