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欧洲牛瘟根除的早期历史世界上暴发牛瘟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以至于很难从过去记载的事件中找出牛瘟的流行方式。由于牛瘟大流行、零散感染长期存在,病毒持续感染的总体情况往往被忽视。一般而言,我们只会报告异常情况,现在尤其如此。由于牛瘟对国际牲畜贸易的影响,报告牛瘟疫情变成了一个敏感问题。不过,将记载的历史结合对"灰色文献"的理解,可以洞察病毒  相似文献   

2.
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我国历史上及世界上牛瘟的流行情况及特征作了具体阐述,并对其流行病学及风险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牛瘟潜伏期最长为21d,流行周期在中国历史上为3~10年,在欧洲历史上为30~40年,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流行周期为4~5年,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流行季节多为4~5月份。为能全面掌握世界各地牛瘟的流行分布情况,进行了牛瘟的周期性、季节性两方面的分析,并对各个国家针对牛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2.3流行病学分析(图11个,略———编者)2.3.1周期性分析。据资料记载,过去在欧洲牛瘟流行周期为40~50年,在中国解放前某些地区牛瘟的流行周期为3~5年或10年左右。以下是对一些省份及一些亚太国家过去牛瘟流行情况的分析。2.3.1.1中国历史上的牛瘟流行周期分析。1949~1956年青海省牛瘟发病率出现了2个明显的周期,1949~1954年出现1次大流行,其持续时间为5年,1954~1956年再次出现发病率的上升,其持续时间为3年。由此可推测在青海省,过去其牛瘟流行的周期为3~5年。1955年发病率虽然达到最高峰,其致死率(78.92%)却最低,这可能是由于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5.
OIE的创建     
OIE(The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cs,国际兽疫局 ,又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是一个与动物健康、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以及兽医工作有关的国际组织。OIE创建于 1 92 4年。该组织的创建与牛瘟侵入欧洲 ,尤其是 1 92 0年牛瘟在比利时流行有关。由法国提出倡议 ,邀请世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马、牛、羊传染病的防制技术工作中,以消灭牛瘟、牛肺疫和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国前牛瘟流行几乎遍及全国。建国初期在十几个省区的牛瘟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牛瘟的防制工作。全国推广应用我国陈凌风、袁庆志等研制的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积极开展扑灭牛瘟的工作,到1956年全国已不再有牛瘟发生。自1949年算起,只用了6年的时间,在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养牛7000万头以上的国家彻底消灭了牛瘟,其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所少见的,这为我国近代兽医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 0 0 3年 2月 18日称 ,巴基斯坦宣布消灭牛瘟 ,使全亚洲千年来第一次进入无牛瘟状态。根据国际兽疫局的规则 ,一个国家宣布无牛瘟状态 ,必须是在至少 2年内无暴发 ,而且已经停止免疫并有有效的监测机制 ,而巴基斯坦的最近一次牛瘟暴发是在 2 0 0 0年 10月。根据 FAO的全球消灭牛瘟计划 (GREP,Global Rinderpest Eradication Programme)负责人称 ,全球力争在 2 0 10年消灭牛瘟 ,而亚洲消灭牛瘟的胜利 ,增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 (现在仅非洲的部分地区还有牛瘟流行 )。该负责人还指出 ,亚洲各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牛瘟是一种对牛危害极大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5%以上。本文讨论了牛瘟的致病性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牛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牛瘟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牛瘟为家畜传染病中最大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在世界各地曾数次造成牛只的严重损失。从下列诸表说明,迄今在亚非大陆,尚有流行。我国在建国之初,即将防制牛瘟列为中心工作之一,不论在科研与防疫方面,均有突破,故于1955年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  相似文献   

10.
<正> 解放前,我省有26个县是牛瘟流行地区。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崇义等县常年受到牛瘟的危害,严重地影响着农牧业的生产发展。据高令老农反映:龙南县的一些村落,在1927年间,牛瘟猖獗流行,几乎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崇义县上堡、关田等地有一年大面积发生牛瘟,死亡不胜计数,不少农户缺牛,只好靠人拉犁翻耕田地,艰困之至。可是,就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前,尽管有的兽医专家和好心人  相似文献   

11.
<正> 牛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对牛只的为害具有毁灭性。解放前每年因此病而死亡牛只数以若干万计。在牛瘟流行时,有的村落,牛只死亡殆尽,故农牧民深引为苦。由于牛瘟为害如此巨大,故各国均予重视。国际上,常以一个国家消灭牛瘟与否来作为衡重一个国家先进的指标之一。所以解  相似文献   

12.
<正> 现在的青年人,甚至是青年畜牧兽医工作者,谈到牛瘟这个病名,大概会感到陌生,因为,现在不但在全国各地看不到牛瘟病例,而且在兽医学教本里,也早已把这个病名删除掉了。只有上了年纪的人一提到牛瘟,就会感到是可怕的灾难。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省会南昌沦陷,江西兽医专科学校被迫迁到泰和,当时学校周围农村,牛瘟流行尤以赣江沿岸一带,危害更  相似文献   

13.
广东解放前乃至沦陷日军前,没有任何兽医科研机构及兽用生物药品生产.由于牛瘟严重流行,广东建设厅农林局计划筹建一个牛瘟血清厂,厂地设在广州东山区湛塘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里,厂长为中国第一代兽医专家罗清生(著有《家畜传染病学》一书).不久,广州沦陷,此事便告吹,农林局迁往曲江马坝,局长乃刘荣基,刘当时乃中山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主任,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迁往粤北一带,省长为李汉魂,此时各地牛瘟流行不断报到农林局,筹建牛瘟血清厂的事情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来,决定在连县选址设厂,负责筹建血清厂的是刘荣基局长的学生黄耀苍和何建民.  相似文献   

14.
<正> 牛瘟为害我省的历史很久,损失也大。一百七十年前我省名兽医付述风著《养耕集》一书中“治牛瘟疫法”篇谈到我省牛瘟流行为害的情况、1926年安福县城附近的枫田、瓜伞一带发生牛瘟,死了很多耕牛,群众叫“烂肠瘟”,曾记得三十里外的亲戚送头牛来我家避难,十多天后牛发病死亡,不久传及我家和全村的牛都发病死亡。从年头  相似文献   

15.
<正> 牛瘟是盘踞我省历史很长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解放前,是危害农民的大敌。牛是农家宝,一头牛就是农民半个家当。但是,牛瘟一发生,一个村,一个乡,甚至连遍全县或蔓延到邻近各县,死亡就是一大批,造成农村田无牛耕地无牛耙,给疫区农民带来极大的损失,据历史资料说明,全省牛瘟流行达26县之广,每年因该病死亡牛只是数以千  相似文献   

16.
牛瘟(Rinderpest)在我国和欧州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已宣告消灭。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展望》杂志“牛瘟增刊”介绍的1976年至今的世界范围内牛瘟发生分布示意图等部分资料看来,牛瘟近年来对我国也存在着威胁,必须引起重视1976—1979三年间牛瘟在非州的分布区域较小,仅局限于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和马里等个别国家。而1979年到现在的4—5年时间,牛瘟迅速流行,横贯整个中部非洲并已传到亚洲,波及20多个国家。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黎巴嫩、叙利亚也有波及。阿富汗、  相似文献   

17.
1伴有全身体温升高 患口蹄疫、牛瘟、牛流感的牛不仅有咀嚼、吞咽障碍,体温升高,而且是流行快、波及范围广的急性传染病。患牛口腔、蹄头、蹄叉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溃疡,主要在口腔、蹄头,其他消化道黏膜损伤不明显,也无血便现象。牛瘟大面积流行在我国已不存在,但周边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仍存在。牛瘟时口腔变化与口蹄疫类似,即从结节转为溃疡、糜烂,但极少有水疱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5月宣布全球消灭牛瘟。OIE全体成员通过决议,呼吁各国除指定的牛瘟病毒保藏机构外,尽快销毁牛瘟病毒,并禁止开展牛瘟全长基因感染性克隆合成。为保障生物安全,履行国际义务,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PPR)又名羊瘟疫,以发热、眼鼻黏膜卡他性炎症、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牛瘟相似,因此也称伪牛瘟。1流行特点小反刍兽医病毒是包膜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干燥环境、强酸强碱等非常敏感,不能在常态环境下长时间存活。PPR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期或干燥寒冷的季节流行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牦牛为我国高寒地带之一种牛只,分布在康藏、青海、及川、甘、的一部份,几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为牧民主要的生产及生活资料,但牦牛对於牛瘟非常容易感染,蔓延流行,常引起猛烈惊人的死亡,如1931—1932年青海共和及附近十二县,发生牛瘟,死亡82,600头,19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