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防控胶带对枣树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枣园防控胶带应用的防治效果,对在防控胶带加入杀虫剂及不同茎干高度缠绕防控胶带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防控胶带对食芽象甲、枣尺蠖、绿盲蝽象、枣树红蜘蛛防治效果明显,其中食芽象甲、枣尺蠖控制效果95%以上,枣树红蜘蛛防效90.5%。防控胶带也可监测害虫发生高峰期。胶带加触杀剂和内吸剂后的防治效果有所提高,对绿盲蝽象、枣尺蠖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3.76%、7.89%和6.46%。主干分叉下缠绕胶带研究表明,分叉下20~40cm处为最适防虫区。可见,胶带防虫操作简便、持效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建议在生产中大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食芽象甲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又名枣飞象、小灰象甲、食芽象鼻虫等。各地俗名较多,如顶门吃、尖嘴猴、土猴等。北方各大枣区均有分布。以成虫为害枣树的嫩芽或幼叶,大量发生时期能吃光全树的嫩芽,迫使枣树重新复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野外罩枝放养幼虫以及观察林间样树上幼虫一昼夜自然落粪数等方法对危害枣树的枣步曲幼虫的排粪量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排粪量来推算枣树上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 :枣步曲幼虫的排粪量与日平均气温及昼夜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但各龄幼虫间变化不大 ;枣步曲幼虫的排粪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呈几何级数增加 ;枣步曲幼虫在枣树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各方位间无显著差 ;建立了以日平均气温和排粪量为自变量来推算出虫口密度的动态模型n =mF =m1 6849+0 81 42T  相似文献   

4.
枣镰翅小卷蛾是目前陕北红枣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其越冬老熟幼虫在每年9月中下旬有向下爬行在主干翘皮出化蛹越冬的习性。利用该虫这一生物学特性,研究使用无公害粘虫胶涂抹在枣树主干上,形成一粘虫胶环来粘捕枣镰翅小卷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粘虫胶涂抹宽度为20cm时效果最好,越冬蛹数量及来年的虫口数和枣树受害率大大降低,防治效果能达到85%以上。利用无公害粘虫胶粘捕幼虫的方法可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轻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为掌握绿盲蝽卵的防治时间、防治地点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沧县高川乡朴寺村和盐山县城关镇的纯枣园及苹果-梨-枣混合枣园,调查2类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情况,并将越冬卵带回室内饲养观察其孵化规律。【结果】在纯枣园,绿盲蝽卵的越冬场所主要为夏剪剪口、多年生枣股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未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在枣-梨-苹果混合枣园,越冬卵在枣树上分布最多,占总卵量的50.40%,其次为苹果和梨树,越冬卵分别为总卵量的35.29%和14.31%。4月份采集的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最高,其孵化率达到87%以上,与其他月份采集卵的孵化率有极显著差异;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此时枣芽长度一般为2~3 cm。【结论】绿盲蝽越冬卵主要集中分布在枣树的夏剪剪口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无分布,其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枣麦间作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时空异质性,为系统内科学的肥料管理技术提供参考。基于枣麦间作生态系统(JIE)内部的异质性,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不同位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呈递增趋势,水平分布上表现出距枣树越远其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越低,并且0~20cm土层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20~40cm土层。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性。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基本呈下降趋势;水平分布上,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距枣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在垂直分布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因此,在枣麦间作生态系统中,应适当增加20~40cm土层和距树体150~200cm的氮肥、磷肥施用量,以缓和枣树和小麦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7.
宁夏旱砂地和灌区枣树根系生长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灌区三至四年生灵武长枣嫁接树、自根树和旱砂地一至三年生的中卫大枣、同心圆枣根系垂直分布生长发育的调查结果表明:灵武长枣酸枣嫁接树总根量比自根树高20.66%,其中在60-100cm土层,嫁接树比自根树根量多66.67%;嫁接树粗度大于3.0mm的根系有3.4%,自根树主要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浅层;随着树龄增加,嫁接树根系向深层扩展。压砂地当年栽植的枣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尤其是0-20cm的表层土壤.并且有近90%根系粗度小于0.2mm。与一年生同心圆枣相比,三年生同心圆枣根量增加了1.46倍,垂直分布深度达80cm,水平分布150cm(距离主干)。旱砂地枣树根系主要向表层土壤和水平方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枣粘虫越冬规律与冬季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以来进行研究。枣粘虫越冬蛹的分布规律是,枣树主干越粗,其树体上越冬蛹就越多,而且主要分布在主干上,南面树体上的数量又多于北面树体。在枣粘虫越冬蛹期采取人工细致刮树皮的防治措施,能显著减少越冬代蛹量和第一代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9.
枣麦间作系统枣树与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枣-冬小麦间作系统中果树和作物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吸收根根量在垂直方向主要集中在0~80cm土层,占总量73.11%,水平方向主要集中在距枣树0~100cm,占总量的56.31%;小麦吸收根根量在垂直方向主要集中在0~60cm土层,占总量的83.05%,水平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距枣树50~150cm根量占总量52.30%;综合来看,距枣树50~100cm、土层0~60cm是枣树和冬小麦根系交错最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认为采用塑料绑缚并绕毒草绳的办法防治枣食芽象甲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那些耕作不方便、土壤干燥的山区效果更佳.同时该方法对所有通过主干上树为害的害虫均有同样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水稻田间的分布情况,采用全田调查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运用l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空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幼虫在秧田返栽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移栽田,幼虫在秧田返栽田和移栽田水稻植株根部均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田块的中部区域,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系环境因素造成,秧田返栽田密度较高田块的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稻水象甲幼虫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枣棉间作系统枣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环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带——阿克苏市的枣-棉花间作系统枣树吸收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枣-棉花间作系统枣树根系吸水运移模型的建立、枣树保护带宽度的确定及田间灌水、施肥技术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根系分层挖掘法,挑拣每一个土层样方内的活根,清洁、阴干、分类、扫描,并用专业软件对根系长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垂直方向上,枣树吸收根根量主要集中在0~ 120 cm土层内,约占总量87.09;;(2)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枣树树干0~150 cm范围内,占总量的83.67;;(3)根据棉花根系的分布,得到枣树与棉花根系分布密集区在距枣树100~150 cm、土层深度0~80cm的范围内.[结论]保护带的设置对于枣树根系的生长、缓解枣树与棉花间水分、养分的竞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保护带宽度的设定值得探讨,需要根据枣树的年龄、冠幅等进行综合判断.就此试验地的情况来看,在不改变该试验地枣树保护带宽度的条件下,枣树的施肥区域应在距枣树树干100~ 150 cm.  相似文献   

13.
2013—2014年,连续2年对旱作4~5年生同心圆枣园土壤水分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际间差异明显,2014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在8%~13%,6月至7月下旬土壤含水量为8%~11%,明显低于2013年平均土壤含水量1%~3%,其他时间高于2013年平均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排序依次为60 cm40 cm20 cm;2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与40 cm的基本一致,但含水量大部分时间比40 cm的低2%~3%。6月上旬以前,距离主干30 cm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距离主干70 cm和100 cm的土壤含水量;6月上旬以后,距离主干100 cm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距离主干30 cm和7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40 cm土层深处施用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大部分时间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约3%。为了保障旱作枣树正常生长坐果,需保证6月份以前(枣树开花前)和8月中旬以后(枣树白熟期以后)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0%,在6~8月份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2%。  相似文献   

14.
因气候变化、种植面积增加等原因,近年来枣树害虫危害有加重趋势。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枣树主要害虫种类、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北方枣树种植区发生的主要害虫(包括害螨)有6目24科41种。其中,宁夏分布的枣树主要害虫有枣瘿蚊、绿盲蝽、枣叶壁虱、桃小食心虫、枣球蜡蚧、梨圆蚧、黑绒鳃金龟、枣食芽象甲、红缘天牛等。同时,介绍了枣树主要害虫发生的诊断测报与防控技术,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镜对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焰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含7个鞭亚节)构成,共有7类8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2种端指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端指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数量较多。各种感器的数量分布以鞭节上最多,柄节次之,梗节最少;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在雌、雄成虫间差异不大,仅雄虫触角平均长度较雌虫长。  相似文献   

16.
<正>枣瘿蚊又叫枣蛆、枣卷叶蛆,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幼虫危害枣树嫩叶,受害嫩叶从两侧叶缘向内卷成筒状,叶色变为紫红色,质地变脆、变硬,最后变黑枯萎。花蕾被害后不能开放,花萼膨大,直至枯黄脱落。为害幼果时,幼虫蛀食于果心内,不久变黄脱落。1.发生规律。枣瘿蚊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树下土壤表层结茧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冬枣  相似文献   

17.
<正>枣树病虫害防治是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枣树从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至果实成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病虫发生,树体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受到病虫为害。酸枣尺蠖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地,幼虫危害酸枣和枣树的嫩芽、叶片、花蕾、枣吊和新的枝梢等所有绿色组织。发生严重时,可将枣叶或枣芽全部吃光,造成大幅度的减产或绝产。1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内6~9 cm深处  相似文献   

18.
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科  阎平  黄刚  刘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88-4889,4908
通过测定对照(自然状态)与芨芨草地土壤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分析了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芨芨草地土壤中均以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从微生物总数及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别来看,芨芨草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芨芨草地土壤中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0~10 cm土层范围内,特别是0~5 cm土层。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截形叶螨春季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截形叶螨在树干上的越冬分布、出蛰后的转移规律、耐饥饿能力、爬行速度、寄主杂草等进行为期2 a的研究。截形叶螨在枣树主干树皮裂缝、主枝和树干基部的土壤缝隙中均能越冬,其中距地面60 cm左右的主干是主要越冬场所,越冬数量占总虫数的70%,主枝次之。从树干不同方位上的越冬情况来看,主干南面越冬数量最多。出蛰后的成螨沿树干转移取食。其耐饥饿时间为24~104 h、死亡高峰期间为56~80 h。这为冬季和早春用树干捆草圈诱杀、刮老树皮、喷洒农药等措施来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和树干涂抹毒环诱杀、阻止转移以及清除灰绿藜等措施来控制截形叶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康月飞  康振利  冯涛 《北京农业》2014,(33):132-133
陕北地区是枣树理想的适生地,所种植红枣个大质优,营养成分含量高。近些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枣树病虫害发生趋于严重,其中枣疯病、枣锈病和枣缩果病等以及枣尺蠖、桃小食心虫、枣镰翅小卷蛾和食芽象甲等是当地红枣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病虫害多发年份危害严重,甚至可造成红枣绝收,应加强果园科学管理,采用农业技术、物理和化学药物防治相结合,提高枣树自身抗病能力,减少农药施用,确保红枣产业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