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2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从参赛人数、产量、品种等方面简要分析2012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美国全国和各州优胜者名单中各大公司玉米杂交种占的份额及优胜玉米杂交种在各州的表现,研究适应区域广的10个优胜玉米杂交种的特点,探讨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提高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2021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竞赛产量情况和优胜者各州分布情况、优胜品种分析情况,总结优胜者种植经验及高产原因,为发展我国玉米产业及高产玉米创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2020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产量情况、获奖者分布情况和优胜品种情况,总结美国玉米高产获奖者的经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美国全国玉米高产竞赛的获奖者注重选择适合的品种、重视播种质量、采取多次施肥喷药,确保整个生育期植株健康健壮.我国应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发选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等多抗的...  相似文献   

4.
从产量、品种等方面介绍2015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结果,深入解析取得优胜的玉米品种,探讨近5年来美国玉米高产品种的变化及10年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与玉米单产水平的变化趋势,强调品种选育在玉米增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产量、品种等方面分析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特点,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介绍了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结果的简要情况,包括9个竞赛获胜品种、获胜者所创造的产量及其种植技术等,为我国玉米高产、超高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总被引:17,自引:18,他引:17  
介绍了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历史、高产竞赛的参赛及测产规则、最高产量和主要的栽培技术.分析了竞赛优胜者创造高产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高密度下品种的综合抗性和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8.
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情况和竞赛结果,分析全美优胜者的分布区域、选用种子品牌及信息,进而分析玉米高产原因,从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参赛人数、产量、品种和密度等方面简要介绍了2007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概况,并以各竞赛组的全国前3名为对象,介绍了这些获胜者的高产经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民大卫·胡拉在2013年创造了28 560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纪录。在分析大卫·胡拉高产竞赛史的基础上,从土壤培育、选择品种、耕作栽培、运筹水肥、防治病害等方面研究了他的创纪录历程,总结他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启示,为中国玉米高产创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甜玉米新品种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华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17,25(3):38-42
试验以33个甜玉米新品种为材料,进行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其他农艺性状,筛选满足市场需求适合广东种植的高产优质突破性甜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广良甜31、粤甜28等6个甜玉米新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5%以上,甜度高甜,果皮薄或较薄,两年品尝评分平均值均达87.5分以上,综合抗性好,是高产优质新品种。广良甜31产量最高,粤甜28品质最好,圣甜2号生育期最短。  相似文献   

12.
对"3414"田间试验各处理玉米产量和不同氮水平(N0=0、N1=93.75、N2=187.5、N3=281.25 kg/hm~2)下测定土壤无机氮,探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不同氮水平下土壤无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升高,玉米产量先升高后稳定,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当地最佳推荐施氮量变化范围为93.75~281.25 kg/hm~2。施氮可以提高1 m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量。铵态氮易被固定,拔节期以后,土壤中铵态氮积累较为稳定。硝态氮在土壤中变异较大,尤其在高施氮量(281.25 kg/hm~2)时,1 m土体中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无机氮总量与施氮量显著相关,当施氮量为281.25 kg/hm~2时,大大增加中期(抽雄期)氮素损失风险,确定安全施氮量处于187.5~281.25 kg/hm~2。提高产量、减少氮素损失的生产目标,207.27 kg/hm~2的施氮量为当地经济安全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曾智  何蒲明 《玉米科学》2020,28(2):184-190
利用我国17个玉米主产区省份2005~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策性玉米价格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价国家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综合收入补贴政策、临储收购政策、价补分离政策下,玉米价格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玉米生产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玉米土地规模对农民收入有差异性影响,城镇化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城乡收入比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小,消费物价水平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从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看,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出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建立有效物价调节机制,加强市场动态调控力度,建设对称信息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清学  李佳辰  周慧秋 《玉米科学》2021,29(5):178-183,190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持续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利于释放生产潜力、提升玉米产量。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使用技术效率损失模型确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0.878 7,在6.67 hm2以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是否转入农地经营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农户劳动力规模、全年总收入等6个因素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化肥和除草剂投入量对技术效率近乎无影响。提出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化肥除草剂减量化施用和强化对农业的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后,农户可更加自主的选择新品种。吉林省作为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大省,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中占重要位置,其农户对新品种的选择行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吉林省粮食主产区12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规模、受教育年限、增产效果、对种子熟悉程度、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农户种植经验、农户风险偏好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正向影响,玉米种植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种子价格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投入、价格、品种、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4个方面提出调动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积极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旻  郭芳齐  谭晓婷 《玉米科学》2021,29(3):183-190
利用辽宁省铁岭市蔡牛镇玉米生产农户2018~2019年连续跟踪实地调研数据,对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有较大生产规模、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应用技术,普通农户应用技术比例较低。不论是灾害年还是正常年,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与正常年份比,在灾害年份更能发挥提高经济效益、技术效率的优势。政府应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专业素质,鼓励农户规模化经营,加大技术补贴力度,以提高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崔宁波  姜兴睿 《玉米科学》2020,28(3):180-18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利用黑龙江省424户玉米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禀赋、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意愿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资本禀赋与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利用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策工具的影响较弱。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价格变动对吉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帅  余晓洋  刘帅  刘文明 《玉米科学》2017,25(3):152-156
选取1982~2015年玉米价格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玉米价格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较大,长期内玉米价格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说明玉米价格上涨并不能在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