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长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壤耕作层变浅,犁底层逐渐增厚,耕地日益板结,制约了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机械深松的方式,改善耕地质量,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专门的关于农机化发展的阐释,特别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财政部也将农机深松整地项目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重点支持范围。从这项技术在逐步推广中,也获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接受。本文就机械深松技术的含义、实行的必要性及机械深松技术的益处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刺槐又称洋槐,为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其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近年来,已成为辽西北半干旱低山丘陵的主要造林优良树种,在建平县有了大面积的栽植。为了更好地利用开发刺槐林木,现将其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柠条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绿化的优良树种,柠条在辽西北地区又俗称之为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等,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锦鸡儿属植物。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为柠条原产地,柠条具有极强的抗寒性、喜光、再生能力强、极耐干旱瘠薄的生物学特点,在辽西北地区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不可替代的优良灌木树种。近年来,已在建平县大规模用于荒山荒滩造林。现将柠条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侧柏,又称扁柏、柏树,是柏科侧柏属的常绿乔木,原产我国北部及西北部,为我国特有树种。由于其特有的抗旱、抗寒性,并具有对土壤适应性强、耐瘠薄的特性,近年来,已成为辽西北半干旱低山丘陵的主要造林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5.
祁国良 《新农业》2015,(3):18-19
<正>绿豆,原产我国,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广为种植,其生育期短,喜温喜湿,对日照长短反应迟钝,适种时间较长。耐干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种植。我国绿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面积发展很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商品化经营。这一地区的建平县每年种植绿豆2万~3万亩,平均单产在6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的大面积栽植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退耕规模的扩大,优质、抗旱、抗寒的速生杨品种苗木用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苗木自给,加大育苗力度和提高苗木质量已成为辽西北地区林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措施。为了更好地指导育苗生产,现将速生杨规范化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结果早、寿命长、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是辽西北比较适宜的栽植树种之一。但由于辽西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在建园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一直是困扰果农的大问题。2010年,喀喇沁镇在阚杖子村栽植大扁杏768亩,由于干旱少雨、栽植技术水平低,致使当年成活率不足40%,后又通过三年的补植才达到标准。以至于杏园整齐度差,影响早期效益。鉴于此,我  相似文献   

8.
<正>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延伸与努鲁儿虎山山脉的交汇地带,主要农业气候特征是干旱与半干旱,雨养农业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典型特征,随着全球水资源匮乏的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水资源环境的日趋恶化的现象凸显,因此,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推广节水农业工程技术已成为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克服水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而当前农业灌溉用水的特点是,用水规模较大,用水量所占比例较大,农业灌溉用水占工农业总用水  相似文献   

9.
<正>寒富苹果由沈阳农业大学经多年潜心培育出的优良耐寒大苹果品种之一,寒富苹果应用抗寒砧木,安全栽培范围可达到年均温度7℃、1月均温-12℃、极端最低气温-30℃、无霜期150 d左右的地区进行栽植。为实现寒富苹果的安全生产,我们集成了寒富苹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以期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1砧木及园址选择在辽宁西北部地区朝阳以南及其同类气候区域,应用抗寒矮化中间砧GM256进行栽植是可行  相似文献   

10.
郭月华 《新农业》2009,(11):26-26
建平县是辽西地区南果梨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达2.4万亩。为了提高南果梨生产的经济效益,县林业局从2006年开始实施“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南果梨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开发”项目,三年来累计开发南果梨2.268万亩,南果梨亩产增加100~200公斤,优质果率提高20%~30%,达到85%以上,优质南果梨产量达54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15)
正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地下根茎入药。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辽西北地区即可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亩收入达万元以上。1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抗寒,同时耐干旱、不耐水浸,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种子需要在湿润的情况下,经过低温阶段才能发芽,隔年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2整地播种前深翻地30~40厘米。同时将粪肥翻入,耙耘整平做成平畦,畦宽1.5米,长度不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柠条的生长特性,提出了更新复壮的技术建议,对柠条的适宜平茬期、平茬周期、平茬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辽西北地区位于辽、蒙、冀三省交汇的地区,西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地区,西南是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其光照资源、土地资源、信息资源、加工资源都为该地区大面积开发马铃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辽西北地区,马铃薯在种植规模上是仅少于玉米的第二大种植作物,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0.4万hm2,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8%~22%。在马铃薯的推广栽培中,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三大病害一直是困扰马铃  相似文献   

14.
在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进行麻黄春季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温稳定达到13℃,即4月30日是最佳播期;采用地膜、拱棚覆盖.育苗成活率较只覆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油松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山林树种,油松极其耐寒、耐旱,是一种抗性十分优异的针叶树种,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贫瘠山地栽植规模较大。近年来,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大树油松挖移再植工程项目较多,但是普遍存在着挖移再植成活率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油松大树挖移再植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应用十分广泛的绿化工程措施,油松大树挖移再植过程中,由于  相似文献   

16.
在风沙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中,施用化肥仍然是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但是,目前在风沙半干旱地区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化肥施用技术上,往往照搬非旱区的惯用方法,造成化肥的增产效益不高。化肥的增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对当地风沙半干旱地区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年来旱灾频发,已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探索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旱情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选取1965~2006年降雨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方法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历年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及强度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干旱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干旱强度及干旱覆盖范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位于30.95%~42.86%之间,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及临海城市相对较低的分布趋势。夏旱频率略高于春旱频率位于30.95%~45.23%之间,但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秋旱发生频率位于28.57%~45.28%之间,冬旱频率位于14.28%~30.95%之间,秋冬两季均体现沿海城市旱情略高于其他城市;春旱、夏旱及秋旱的覆盖范围有增强的趋势,而冬旱覆盖范围则有降低的趋势;强度分析表明,春旱及秋旱的强度均有增加趋势,而夏旱及冬旱强度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合  任宝君 《新农业》2012,(15):22-23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枣黏虫和红蜘蛛是危害枣树生长的主要虫害,对枣业栽培生产具有较大威胁,因此,科学掌握和适度防治枣树虫害,是保证枣树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枣业开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目前每年种植玉米面积200万hm2以上,而辽西地区每年种植玉米的面积占辽宁省的2/3,平均单产6 000 kg/hm2。在耕地日益减少、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提高辽西地区玉米单产,对促进辽宁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稳定粮食总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膜覆盖与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落后,亟需加强开发研究.该地区降水少,土壤肥力低;但光、热及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探讨气候、土壤及耕作栽培措施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对确定旱地农业的限制因子和开发技术,挖掘农田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辽西北建平县马场乡为试验点,通过田间试验和调查分析,对该地区农田生产力进行了测算.马场乡位于建平县东北部,太阳年辐射142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2500小时;年平均气温6℃,≥10℃积温2800℃;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且集中于7~9月;冬春干旱,降雨极少,年际间降水变率23%;全年水面蒸发量1760毫米.农田土壤以栗褐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