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1.病害发生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相似文献   

2.
1鞘腐病简介水稻鞘腐病的发生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而且其产量也在随病害发生而降低.水稻鞘腐病(RiceSheathRot)是一种新病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发生,是为害叶鞘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稻草和种子内越冬。田间发病主要靠病稻草上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为害。高温、多雨、偏施氮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在夏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情况下发病严重。病害多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使玉米叶片过早枯死,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1996年,我们对农场的2 267 hm2水稻作了调查,结果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率为42%,给农场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996年以后,我们对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发展及为害等因素作跟踪调查,并对水稻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方法作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发病条件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菌属半知菌,顶柱霉属此病菌在种子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距离传播.第二年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遇伤口即可侵入危害.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初为暗褐色小斑,后扩大形成虎斑状大型褐纹,边缘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间颜色淡.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剑叶叶鞘,使幼穗全部或局部腐败造成抽穗缓慢,或抽不出穗,被侵染的颖壳灌不上浆,形成大量秕粒.此外,病菌侵入形成病斑后,在病斑表面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昆虫携带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1玉米纹枯病1.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佳木斯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年发生面积达3.34万公顷。总结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针对其发生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谷子锈病和白发病是谷子的两大病害,其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方法不同。谷子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经风雨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和蔓延。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谷子从萌芽到抽穗后,在各生育阶段,陆续表现出多种不同症状。土壤温湿度和播种状况影响侵染和发病程度。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一种以稻株基部叶鞘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有恶臭等为主要特征的水稻新病害,近几年在浙江省普遍发生,为害较重,对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报导1980—1982年对此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工作,初步认为该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sp.)侵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9.
一、纹枯病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  相似文献   

10.
谷子锈病和白发病是谷子的两大病害。对这2种病害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为害症状进行比较发现:谷子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经风雨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和蔓延;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谷子从萌芽到抽穗后,在各生育阶段陆续表现出多种不同症状,土壤温湿度和播种状况影响侵染和发病程度。最后从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方面分别总结出针对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是近年来南方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1发病症状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一般造成减产1至2成,严重发生时,减产超过3成或更多。随着水稻分蘖后、禾苗封行、温度开始升高后,水稻开始发生纹枯病、并不断扩展;进入拔节、孕穗期后,田间密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1,(9)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矮秆密植品种水稻大面积推广,纹枯病等病害经常发生。病害发生时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会造成严重减产。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以菌丝体侵染水稻叶鞘的病害,属于土壤传播真菌性病害,与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并称为水稻三大病害。1水稻纹枯病的传播途径次级侵染源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通过越冬侵染在土壤中菌核,植株病残体和受侵染种子为初级侵染源,  相似文献   

15.
博乐地区玉米主要病害包括丝黑穗病、锈病、条斑病等。玉米侵染性病害种类占玉米病害总数的80%以上,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技术对有效防治玉米病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博乐市玉米主要病害,分析了发病症状和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等原因造成。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药作辅助。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做辅助。1.水稻恶苗病1.1发病症状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鞘腐败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随着黑龙江垦区水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叶鞘腐败病已成为寒地稻作区的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造成水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2008~2010年查哈阳农场开展了寒地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近几年随着矮秆品种种植、密植度提高、肥水施用以及杂交稻的推广,纹枯病的为害在全国稻区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在稻秧返青发棵之后发生.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稻脚发病后,如碰上连阴雨,很快向植株上部扩展,使叶、穗、谷粒全部发病.地上部分发病后,根也感染发病.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且植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30%~50%.  相似文献   

19.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发生较重,一般在水稻开始分蘖时明显发生,孕穗至抽穗期前后发病加剧,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危害茎秆和穗部[1-2].田间湿度大,偏施或过量集中追施氮肥,稻株生长势过旺有利于纹枯病发生且病情严重[3].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等原因造成。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药作辅助。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做辅助。一、水稻恶苗病1.发病特点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