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探索出花生—小麦—大葱两年三熟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使油粮菜三种作物丰收,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威害,从而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甘薯是鲁西南丘陵山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中邹城市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山区河谷冲积洼地等少数地势平坦地块,多实行小麦—甘薯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其他丘陵地块大部分土壤贫瘠、水源缺乏、水浇条件差,多以甘薯—花生两年轮作或甘薯—甘薯—花生三年轮作模式为主。丘陵山区一年一作甘薯种植模式,一方面造成春秋大量光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常年春薯种植,甘薯全生长期170~180天以上,单个薯块偏大,蛴螬、茎线虫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许多农民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甚少,下面介绍一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根病是土传病害,由于长期施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制,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轮作方式应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棉麦两熟轮作,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制,小麦  相似文献   

4.
正上蔡县国营农场的耕作制度基本上为一年两熟,小麦是主栽作物,多采用小麦—玉米、小麦—大豆或小麦—花生进行轮作。近几年来,小麦倒伏现象一直困扰着小麦生产。笔者分析了问题原因,并提出如下对策:一、倒伏的危害倒伏是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3年,农场小麦的倒伏现象发生较为普遍,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且倒伏后多伴生病虫害等此生灾害,还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与销售价格。生产实践表明,倒伏越早,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14,(1):36-36
<正>花生、小麦轮作或套作适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陕西、江西、四川、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等地区。该技术不仅可调节农活忙闲,克服粮油作物争地、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还可以改善作物光热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变原来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实现在稳定和提高花生产量的基础上增收一季粮食,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应用该技术一般增产小麦、花生10%以上。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试验数据研究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对低肥力砂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肥砂质土壤上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花生单作两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0.6%-33.8%,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甘薯单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两年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22.9%-31.7%。相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单作和谷子单作,连续种植两年后,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不利于砂质农田培肥。该文还提出砂质农田培肥的具体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建议,为砂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物轮作方式产量效应模拟与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田间轮作试验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 ,采用作物生长模型 DSSAT3和 AL MANAC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作物轮作方式的产量效益 ,提出了轮作耗水系数、轮作耗氮系数和轮作经济收益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并应用于作物轮作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评价 ,得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和银川平原区的最优轮作方式分别为“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小麦→小麦—谷子→玉米”三年四熟制和“小麦 /玉米→小麦 /玉米”套作一年二熟制  相似文献   

8.
<正>冀南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大蒜—花生一年两熟轮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增产增收途径。近年来在专家的指导下,该技术模式在冀南地区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亩纯收益在5 000元以上。1大蒜—花生一年两熟复种模式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滦南县传统的种植模式是两年三熟种植,主要是玉米—大白菜—花生和小麦—玉米—花生。2018年程庄镇大贾庄村进行花生—大白菜两茬规模化高效生产试验并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9年程庄镇的俊山农机合作社成员实施花生—大白菜规模化生产面积达到100亩,并辐射到周围村镇。2020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和花生、  相似文献   

10.
<正>优质高产的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普遍应用。但有些花生种植农户,没有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现介绍一下地膜春花生在生产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一、施行轮作倒茬。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倒茬,尽量避免重茬。采用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薯类、棉花、蔬菜轮作,轮作以三年为宜,或采用种一年隔两年再种的办法。不要与豆科作物重茬或迎茬种  相似文献   

11.
杨金广 《河南农业》2020,(13):43-43
一、轮作倒茬,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是麦套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此,种植花生应重施前茬小麦基肥,并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全层施用,提高土壤的地力水平。在技术上要求实行2~4年轮作种植,实行花生与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及甘薯、蔬菜、棉花等作物轮作,切忌与烟草、芝麻及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2.
滕州马铃薯一年三熟(薯—粮—薯)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推广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与玉米一年三熟、三种三收(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套种,科学搭配粮经作物茬口,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节本增效,马铃薯产区普遍实现年产玉米7 500 kg/hm~2、马铃薯75 000 kg/hm~2,年产值15万元/hm~2以上,实现亩产"千斤粮、万斤薯",亩收入过万元,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地处中国地区的中部,比较适合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小麦-玉米轮作是河南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也是保证保证一年两熟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的一种很好的种植方法。小麦-玉米轮作的方式不仅起到丰收的作用同时也对土壤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河南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点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浇水等,对小麦和玉米的增产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小麦和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小麦/西瓜—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小麦、西瓜、大白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粮油菜轮作效益高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衡水市桃城区赵啳镇,改传统的小麦——玉米粮粮型模式为粮油菜轮作型种植模式。即第一年:小麦——大葱——葱田套小麦;第二年:麦田套花生——小麦轮作,两年一周期。经三年示范研究,取得了平均小麦412.5kg/667m~2,花生223kg/667m~2,大葱4700kg/667m~2,年667m~2平均效益2966.4元的好收成。比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习惯种植平均效益1066.8元/667m~2(小麦每667m~2产410kg,玉米产量350kg/667m~2),年增效1899.6元。现该模式已发展到133hm~2,年总增纯效375.97万元以上。该项目已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的达标验收。 该种植模式优势有三点:①间套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争取了作物所需有效积温,产量高;②轮  相似文献   

16.
南阳盆地每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花生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模式,在其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种植技术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气候因素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华北地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主要种植作物的重要因素,也是冬小麦成为该区域轮作制中核心作物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及一年一熟制,熟制及轮作复种技术的选择,是综合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力恢复等多种因素的结果。时至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为核心的二年三熟制有所发展,一年二熟制也的所扩展,间作套种更加多样化,而这一区域的北部地区,如内蒙地区则采用轮作休闲制。本文试从环境影响的视角,考察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7,(24)
<正>耕地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兴城市被确定为耕地轮作试点地区,承担耕地轮作试点2017~2019年任务,面积5万亩。兴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推广玉米与油料作物轮作,实行花生—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耕地轮作涉及8个乡镇21个村,其中普通户占总任务95%,规模户占总任务5%。耕地轮作密切影响农民收入、种植结构、农业供给体系等问题。那么农民朋友就会问了,耕地如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夏播花生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生产基地。小麦、花生是该区域的主要大宗作物,然而,特殊的生态条件、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多雨易造成渍害以及较低的机械化生产程度已成为该区域特别是豫南地区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改平播为起垄种植、大力推行机械化等,并集合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以机械化起垄种植为核心的淮河流域夏播花生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川南田多地少,是制约旱粮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川南地区在小春推行的小麦与马铃薯套作模式,可变原来的一年三熟为一年五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一、合理分带轮作根据川南多年分带轮作经验,以“双三0”分带为佳(根据不同作物套作可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