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方式,它能充分利用本地光热、水土资源,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两茬均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1品种选择夏玉米一般指小麦收获后播种的玉米,且成熟收获后能及时播种小麦。在玉米品种选择上,应首先选用熟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其次选用耐密植、抗性强、适合机收的品种,如登海605、先玉335、纪元168、中科玉505等。选用新品种种植,必须经过审定,适合本地栽培。2抢时播种施足底肥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收获后,应立即贴茬播种,播种期越早越好。以充分利用雨热同期和丰富的光温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小麦玉米两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小麦玉米周年光热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考虑,通过合理选用搭配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新确定小麦玉米播种收获期、改革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集成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稻茬小麦免耕机条播高产生育形态指标,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选用多抗品种、推广免耕争早播、合理密植、施肥、防倒搞实、配套沟系和灌水出苗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瑛 《农村科技》2007,(4):16-17
我团尝试小麦一年两熟高产栽培,其一采用“空气整根”育甘蓝苗,移栽于麦收后的地块;其二在麦收后的地块上带茬播种玉米,以收获青贮饲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是邯郸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与夏玉米复种一年两熟是主要栽培模式,冬小麦常年种植570万亩左右,夏玉米常年种植500万亩左右。2010~2012年邯郸市进行了"吨粮市"建设,全市小麦亩产平均达到了455.2 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546 kg,两茬合计1 001.2 kg,如期建成了"吨粮市"。  相似文献   

8.
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是通过对小麦和夏玉米品种与密度试验、小麦播期与密度试验、夏玉米熟期比较试验,筛选出小麦高产、夏玉米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并通过肥水试验结合病虫草害相关试验,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出大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长夏玉米品种的搭配、多穗型小麦与生育期较短夏玉米品种的搭配、零农耗和短农耗接茬、肥水调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实现小麦、夏玉米"优质、高产、高效、节水"技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4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2.
正河北省南部地区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或者两年三熟制栽培,小麦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日渐成熟,产量水平连年增加,实现甚至超过了"吨粮田"的产量水平,即小麦玉米连作年产量达到1000公斤/亩以上,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加快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广玉米高产集成栽培技术,是河北省南部两熟制地区实现粮食作物再获高产的关键农艺措施。1合理密植河北省南部适宜栽培中早熟玉米杂交品种,玉米杂交种从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阿克苏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种植制度转为小麦--玉米两熟,需要配套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大面积旱作两熟达吨粮的高产栽培途径,连云港市作栽站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赣榆县海头镇、东海县洪庄乡、云台区中云乡等地进行了1318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实现了亩产一吨粮的高产指标。其中赣榆县海头镇102亩小麦玉米吨粮田,1984年亩产976.6公斤,1985年亩产1008.12公斤,1986年亩产  相似文献   

15.
在耕地资源约束的背景下,通过调整品种类型、改变产品用途及田间套种等措施,使荞麦的前茬作物提早收获。在荞麦生产上,利用农家品种如皋甜荞进行育苗移栽、田间套播和常规撒播等多种技术,建立"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全年总产和肥效,试验在全年N、P、K肥施用总量分别为630、296、302 kg/hm2的情况下,探讨了上下茬配额及品种搭配对全年总产量的影响。4因子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上下茬品种搭配,副处理、副副处理及次副副处理分别为N、K、P在上下茬的分配比例。品种搭配、K处理、N×P、N×P×K对年总产作用极显著,P处理、品种搭配×P×K作用显著。石新733与郑单958搭配,N平均分配,冬小麦施2/3的PK肥、夏玉米施1/3,是获取全年高产的最优方案,并突破了19 500 kg/hm2。N、P、K上下茬平均分配、或小麦均施2/3、或玉米均施2/3,都不利于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资源,对作物的品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了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的种植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在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为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抢茬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开展长江中下游稻茬麦中弱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该区光温水条件及稻麦两熟协调高产的品种,明确其适宜种植范围,提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优质弱、中筋小麦品种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资源,对作物的品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了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的种植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在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为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抢茬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小麦夏玉米两熟连作制是丰县1980年以后采用的主要耕作栽培制度,目前已发展到60万亩左右,其产量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但是,由于两熟连作茬口紧张,互相影响,如小麦播种迟,影响苗期早发,越冬前大分蘖不足,返青后无效分蘖多,成穗不足,穗型不大;后季玉米早发差,抽雄吐丝后气温下降,易造成秃顶,灌浆后期气温偏低,千粒重下降,成熟晚,又影响下茬小麦播种,因此,在同一块田里小麦夏玉米都要高产,难度很大。为此,我们于1986年9月28日小麦播种起到1988年9月21日玉米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