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2012年3月山东省部分县市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该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均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防控措施主要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烟草花叶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花叶病在安福县俗称泡烟、花叶病,是世界性分布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烟草花叶病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马铃薯Y病毒(PVY)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2009年安福县普遍发生烟草花叶病,发生面积333余公顷,发  相似文献   

3.
1烟草漂浮育苗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引起烟草病毒病的病原病毒种类较多,以普通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为常见。这2种病毒不论是单独侵染还是混合侵染,其显著的症状是植株矮缩、叶色浓淡不均和畸形,烟农俗称“花叶病”。这2种病毒病都很容易通过汁液摩擦和昆虫进行传播,在烟草漂浮育苗中主要通过修剪、间苗等操作传播。以下是花叶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于2009-2011年对该烟区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兴义市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22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赤星病和烟草黑胫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与种类亦有所变化,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重,其中,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均达5.5以上,发病烟株多被2种以上病害复合侵染,4种主要病害复合侵染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侵染菜豆的三叶草黄脉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豆科蔬菜。菜豆病毒病发生相当普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已报道的侵染菜豆的病毒种类很多,其中以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最为普遍。1987年7月我们从泰安郊区菜豆上分离到一个分离物T-20,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鉴定,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河西地区菜豆病毒病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集自甘肃省河西地区表现病毒病症状的菜豆病株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鉴定出苜蓿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菜叶普通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4种病毒.对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表明:该地区菜豆病毒病的发生以苜蓿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复合侵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病毒病,也是国内目前玉米产区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Mackenzie等[1]根据对约翰逊草(SorghumhalepenseL.)的侵染性把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划分为两个株系,侵染的为A株系,不侵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化病毒(MD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特异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病毒CP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收集的48份样品中检测出SrMV阳性33份,SCMV阳性2份,SCMV和SrMV复合侵染1份,未检测到MDMV和JGMV.花叶病的发病率为75.0%,其中,SrMV、SCMV及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发病率分别为68.8%、4.2%和2.1%.台糖系列及其他引进品种的甘蔗花叶病感病率较高,桂糖系列品种的感病率相对较低.[结论]甘蔗花叶病已在广西大部分蔗区发生,其致病原以SrMV为主,SCMV零星发生,由SCMV和SrMV复合侵染的甘蔗花叶病发生机率较低.广西蔗区可能存在其他种类病原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  相似文献   

9.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单一侵染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与小麦品种、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播种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番茄病毒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一般年份可减产二三成,大棚栽培及严重年份减产可达四五成,甚至绝收。1、症状及发病规律番茄常见的病毒病有3种,即花叶病、蕨叶病、条纹病,其表现症状及发生规律是:(1)花叶病。为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绿岛状病斑、果实受害呈花脸状,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侵染。病毒主要存活在土壤、农肥、种子及植株病残体内,并通过田间管理人工操作如打杈、绑蔓、摘叶以及受风雨影响,造成反复侵染,加重或扩大病害。在低温条件下一般不表现病害或症状很轻,随着气温上升则病害加重。(2)蕨叶病。受害…  相似文献   

11.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是烟草病毒病的一种,也是文山市烤烟主要病害之一。1939年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才真正拉开植物病毒学研究的序幕。该病在世界各烟区普遍发生,中国南北烟区均有发生,尤其南方烟区受害较重,近几年来,烟草普通花叶病在文山市烟区有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豇豆病毒病 是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常见的有豇豆花叶病与豇豆黄花叶病。主要病毒病原是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叶上显黄斑、黄绿相间与深绿相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烟草病害种类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龙江主要烟区目前病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于2010-2013年对黑龙江烟草主产区病害进行普查。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烟草病害26种,其中真菌病害11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害7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发生普遍且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是烟草普通花叶病、角斑病。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大白菜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孤丁病、花叶病、抽风病,是大白菜的三大病害之一。能够侵染大白菜并导致严重病毒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病毒有三种,即芜菁花叶病毒、黄叶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由种子带毒传播;带毒的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田间作业时健株被病株感染传播。另外,在强日照、高温、严重干旱以及蚜虫严重发生时病害蔓延迅速。受病毒感染的大白菜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最严重。幼苗期发病时,往往先由心叶开始出现明脉,随后即表现为沿脉褪绿,叶片逐渐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境内10种花卉病毒病的毒原进行了寄主范围、症状反应、蚜虫传播、种子传播,血清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试验表明:美人蕉花叶病、美人蕉黄色斑驳病、美人蕉白色条点花叶病、唐菖蒲条纹花叶病、唐菖蒲环斑病、申红花叶病、早金莲花叶病.大理花明脉花叶病、大理花环斑病和鸡冠花花叶病的毒原依次为美人蕉花叶病毒、美人蕉黄色斑驳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理花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另外,在大理花病株中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的缺铁、缺镁和花叶病虽然在症状上都表现为花叶,但在本质上是两种性质的病害,缺铁和缺镁不能相互传染,而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后引起的病害,是可以传染的。区别这三种病害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自河南省中部烟区的花叶病标样检测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MV)是1992年该烟区花叶病流行的优势毒原,其侵染率及含量均高于烟草花叶病毒(TMV)。CMV的平均侵染率为65.8%,TMV为29.7%,CMV和TMV的复合侵染率为27.9%。还对转基因抗花叶病NC89与普通NC89受侵染后的病毒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大豆主要的种传病毒。大豆花叶病的侵染区占大豆产区70%-95%以上。植株被病毒侵染后的常年产量损失为5%~7%,重病年损失10%-20%,河南严重年份可减产25%-60%。防传毒昆虫同时用2%菌克毒克水剂或20%毒A可湿性粉剂连续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9.
一、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特点玉米病毒病是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已经从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目前世界上报道的侵染玉米的病毒种类已达40多种。在中国,常见种类是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有时混合发生,其中粗缩病为害尤为严重。1993年,以掖107等自交系为亲本的制种组合在辽西大面积发生粗缩病,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这也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菜豆病毒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菜豆病毒病发病率为14~37%。对采自九个地(市)的90份标样,根据寄主范围、汁液稳定性、传毒介体、病毒粒体的形态和血清学,鉴定出侵染菜豆的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花生丛簇病毒(PCV)、蚕豆萎蔫病毒(BBWV)和三叶草黄脉病毒(CYVV)。主要毒原是CMV,各地均有分布,分离频率为53.3%,与其它四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率为15.6%;BCMV分布也较广,分离频率为19.9%;PCV、BBWV和CYVV只分布在局部地区,分离频率分别为11.1%、10.0%和4.4%。本文还讨论了田间有翅蚜数量与病毒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