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经过选优确定的8株4-松油醇型白千层优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同一基质、同一生根促进剂及同一浓度的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插穗以及不同优株对扦插生根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2、3、4、11、12月扦插其生根成活率平均可达45.6%以上,其它月份扦插生根成活率很低,只有5%~0;同一优株不同插穗生根成活率差异不大;不同优株其扦插生根成活率差异显著,生根成活率最高的是28号优株,平均生根成活率达到86.9%~91.9%,扦插生根成活率最低的是34号优株,平均生根成活率仅有32.1%~37.8%.本试验研究结果对生产上进行4-松油醇型白千层优良种源的无性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把全光迷雾条件改装成半全光迷雾条件 ,选用当年生嫩枝做插条并用生长素和根宝 - 3进行处理 ,提高了插条的生根率。其中以IBA效果最好 ,IAA、NAA和根宝依次次之。 50 0× 10 - 6的IBA处理下的插条生根率、平均根量、平均根长与根数最大值分别高于对照 79.5%、2 0 %、2 4 0 %、550 %。根宝 - 3对日本晚樱嫩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在半全光迷雾条件下 ,使中午温度控制在 2 5~ 30℃ ,夜间温度控制在 16~2 1℃ ,最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3.
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了解IBA、NAA和IAA对云南红豆杉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水平组合的愈伤组织产生率为71.3%~89.2%,处理组合间愈伤组织产生率无显著差异(P≈0.9440.05);16个处理组合的生根率为66.3%~85.0%,处理组合间生根率无显著差异(P≈0.894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根率与愈伤组织产生率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961);16个处理组合的平均生根率最高的是处理组合3(A_1B_3C_3,0.00 g/L IBA、1.00 g/L NAA和0.80 g/L IAA)。  相似文献   

4.
球根海棠无土扦插基质配方评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蛭石、泥炭、珍珠岩、煤渣作基本基质,以此设计了9种配方进行球根海棠的无土扦插基质配方评选的研究.通过9种无土扦插基质配方中球根海棠插条生根率、生根数量等指标的试验比较,评选出了适合球根海棠扦插繁殖的无土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种配方中最优的球根海棠无土扦插基质配方为:泥炭、蛭石、煤渣、珍珠岩的配比为:1:3:2:4(T2),其插条的生根率达到90.50 %,平均根数为11条;而泥炭、蛭石、煤渣、珍珠岩配比为3:3:1:3(T8)的基质次之,其插条的生根率为85.7 %,生根数为10条,均显著优于园土基质(对照),其插条的生根率为20.00 %,生根数为1条.经试验得出:较适合球根海棠扦插繁殖的基质理化性状为:容重0.40~0.51 g/cm3,总孔隙度52.56 %~71.6 %,毛管孔隙度31.75 %~49.43 %,气水比0.45~0.65,pH值5.4~5.9,EC值22.0~52.8 μS/cm.  相似文献   

5.
选用 4种基质和 3种市场上出售的激素对一品红插穗进行生根试验 ,结果表明选用KLASMANN(4- 2 -2 )泥炭土为扦插基质的效果最佳 ,其生根数比采用黄泥的高 178% ,使用萘乙酸 10 0~ 10 0 0mg/kg的其生根数高于对照 14 5 %~ 15 7%。生根数及根系粗壮度是决定扦插苗移栽上盆后保持良好生长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 MS BA 1.0 mg/L NAA 0 .2 mg/L 糖 30 g/L 琼脂 7g/L为分化和增殖培养基 ,分生倍数可达 9以上 ;以 1/2 MS IBA 0 .5 mg/L 糖 2 0 g/L 琼脂 7g/L为生根培养基 ,生根率可达 90 % ;移栽成活率达 85 %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转BADH-反义4Cl二色胡枝子(L.bicolor)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盐性试验。通过在茎段增殖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 Cl(0g/L,2g/L,4g/L,6g/L,8g/L)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 C(0g/L,1g/L,2g/L,3g/L,4g/L),对转l BADH-反义4Cl基因的不同株系,进行茎段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2g/L Na Cl不能抑制生根,适合作为生根阶段的选择剂浓度。当Na Cl浓度达到4g/L时茎段分化率低下,该浓度可作为适合茎段分化的选择剂浓度。Na Cl浓度大于6g/L就抑制了茎段分化,Na Cl浓度大于3g/L浓度就抑制了根的生长。两个浓度为胡枝子的筛选浓度或极限浓度。综合茎段增殖系数、平均分化芽数量等测定因素,22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综合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等因素,74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本实验旨在为转基因胡枝子的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自由人槭采穗圃内枝条单节茎段穗材,研究了不同生根剂添加物质和移栽基质对自由人槭扦插生根和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滑石粉为生根附着物质,同时添加4~6g/kg 1号ABT生根粉和15g/kg蔗糖,自由人槭扦插生根率在95%以上;以草炭土∶珍珠岩=4∶1为移栽基质,平均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红吉利粗肋草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蔗糖浓度对红吉利的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消毒60 s,再用0. 1%Hg Cl2消毒20 min效果最好,合格率达到63. 3%;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腋芽萌发率高达96. 7%,平均萌芽3. 8个;丛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0 mg·L~(-1)+NAA 0. 1 mg·L~(-1)+蔗糖20 g·L~(-1),增殖系数可达5. 1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 2 mg·L~(-1)+蔗糖20 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米邦塔仙人掌的营养价值很高,可加工成多种保健品或作为蔬菜、水果直接食用。为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对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离体快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茎片在M S KT 3 m g.L-1 6-BA 2 m g.L-1 NAA 0.2 m g.L-1 IAA0.15 m g.L-1中的平均不定芽数为3.44个;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 S 2,4-D 0.5 m g.L-1 NAA 0.1 m g.L-1 BA 0.5 m g.L-1 KT 2 m g.L-1,接种30 d后,平均增殖系数为11.64;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 S IBA 1.5 m g.L-1,生根率100%,每株平均根数9.63条,平均茎长3.99 cm;试管苗生根35 d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 :樟子松根系分布集中 ,在 2 50cm范围内 0~ 2 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 50 %~ 6 0 % ;樟子松生长迅速 ,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 6 0cm ,粗生长量达 1.0cm ,移栽苗木 2~ 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 ,樟子松适应性强 ,同时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 ,充足的光照、水分 ,有利于其生长 ,干旱、低温条件下 ,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造林后第4年进行摘芽试验,结果表明,摘芽与不摘芽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摘芽处理的高生长较不摘芽处理高出13.9%,胸径生长高出9.49%;摘芽处理树干无节高度平均为5.0 m,无节处直径与根径相差2.7 cm,而未摘芽的直径与根径相差5.4 cm,树干圆满度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洞庭湖区9年生桤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桤木单株生物量为44.39ks/株,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林分总生物量为96.06/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67/(hm^2·年)。桤木根系发达,根深60~80cm;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两者之和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27%。在垂直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51%。在水平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离树桩0~50cm的范围内,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49%;特别是粗根,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29.47%;茵根的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0.39%,主要分布在离树桩50~100cm的范围内,该区域根系的生物量占茵根总生物量的70.97%。  相似文献   

14.
以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抽梢率均表现良好,分别为81.3%和84.5%,其中长林53号成活率最高为92.7%,长林27号抽梢率最高为96.1%;各无性系苗木长势好,苗木高度、地径和根系、叶片生长都较茁壮,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变异幅度不大,成活率和抽梢率变异幅度分别为32.2%和35.2%,苗高、地径、高径比、根深和根幅,变异幅度为17.2%~44.4%,叶片生长数变异幅度稍大为50.8%。说明各无性系生长整齐、均匀,群体生长优势明显,适于湘西南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花椒干旱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在天水浅山半干旱地区,采取鱼鳞坑工程整地和定植区薄膜覆盖蓄水保墒,苗木根系保湿醮根处理,花椒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第2年新梢平均最长生长量在45 cm以上,分别比一般造林提高30.7%和21.6%;并且提前2~3年挂果受益,第5年平均单株花椒产量在2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分密度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分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林分(1 500~1 650株.hm-2)楠木单株标准木的平均生物量为56.52 kg.株-1,是高密度林分(2200~2400株.hm-2)的1.39倍。单株标准木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总平均生物量在干材中的分配基本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低密度的为53.59%,高密度的为53.72%),在根、皮中的分配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略有增大,而在枝与叶中的分配比例则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干材>根>皮>枝>叶这一规律,其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物量的比例最大,均超过了50%,最大达到61.11%。  相似文献   

17.
青钱柳子叶不定根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钱柳子叶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ABA和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并对不定根发生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5~5 mg·L~(-1) 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1.5 mg·L~(-1)效果最佳,诱导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根长均达最大,生根率可达到100%;而添加0.01~0.5 mg·L~(-1) ABA和不加激素的对照没有不定根的发生.内源激素的动态测定表明IAA对不定根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根原基的启动需要较高的内源IAA,而不定根的形成与根的伸长需要相对较低的内源IAA水平.较高的IAA/ABA,IAA/GA_3比值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能较好反映出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间的平衡需求,GA_3可能不是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青钱柳生根诱导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 10 8生根宝不同浓度溶液沾根处理 ,云杉、落叶松、红松换床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及新播苗的保苗率等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果表明 :换床苗适宜浓度为 2‰ ,新播苗适宜浓度为 0 .5‰~ 1.0‰。  相似文献   

19.
以20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根部萌条获得的无菌组培苗作为试验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杉木组培体系进行优化,并开展了指数施肥对组培苗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DCR+6-BA0.4 mg·L-1+NAA0.02 mg.L-1,其增殖倍数达到4.19,每瓶平均总芽数高达31个,去除顶芽接种方式较之带顶芽,其增殖倍数、有效芽所占百分比分别提高了21.7% ~ 45.5%和31.7% ~ 39.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DCR+NAA0.8 mg.L-1,生根率达76.4%,平均生根条数为6.67;不同生根方式对移栽成活率皆无明显差异,均达到90%以上;指数施肥对苗高和高径比影响差异显著,N150为最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台湾青枣根系的分布状况,调查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数量、根系含水率、根系密度等项目。结果表明:台湾青枣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壤中,根系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但根系含水率则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系数量则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多的特征。因此,A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55%)是台湾青枣生长的最适水量,通过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以此调节根系生长与空间分布,最终达到调控作物生长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