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的杂优模式及血缘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在玉米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玉米品种的更新更换方面,从70年代的品种单一化发展至今的品种多样化,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条件和栽培条件去选择适宜的品种,这样对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BHO、AIHO、Syn.DO、RYD、ASK这5个高油玉米群体按Griffing方法2作完全双列杂交,根据中亲优势值表现,将其分为3个类群,即RYD群、Syn.DO群和AB群(含BHO、AIHO和ASK),3个类群间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AB群内的3个群体间杂种优势较小.并探讨了群体间杂交种产量与含油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快RYD和Syn.DO群的选系,有可能和AB群内的选系测配出含油量达到15%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
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子粒容重低于普通玉米,含水量高于普通玉米;在子粒大小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则是高蛋白玉米最大,普通玉米次之,高油玉米最小。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玉米科学》2004,12(Z1):020-021
对贵州玉米生产和育种概况进行描述,指出贵州杂交玉米良种推广潜力很大,增产潜力可挖,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对贵州玉米组合(品种)杂交类型进行简述,还分析了历年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相关玉米新组合杂交类型,历年贵州省级审(认)定玉米品种杂交类型和贵州省主要玉米育种单位的玉米主要杂交类型,提出了贵州玉米育种杂优模式的发展方向应依据玉米气候区域来划分,主要分为:(亚)热带种质与温带和地方种质正反交,温带种质与地方种质和温带种质正反交。  相似文献   

7.
玉米油和优质油玉米育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6,4(3):023-026
玉米油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用价值.其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等。油酸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某些糖尿病亦有疗效。但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油产生混浊和酸臭味.玉米油分因品种不同而异,受多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研究表明,通过连续选择或诱导基因突变,可有效地提高玉米子粒的含油量,改善的品质,培育优质油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美国玉米杂优模式在新疆的应用与改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论述美国玉米杂优模式在中国新疆应用与改良。单交种B73×Mo17在73.58hm2面积上,创造平均单产16t/hm2高产记录。我们对单交种B73×Mo17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育种与杂优模式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俊光 《杂粮作物》2009,29(5):307-309
阐述了中国玉米育种和利用杂优模式研究的状况,主要总结了玉米自交系选育的重要性、在选育自交系主要采用了二环系、回交改良和群体改良;明确了杂优模式的概念和利用的几种主体杂优模式;重点阐述了杂种优势群构建方法:包括系谱分析法、形态标记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同工酶标记法、分子标记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群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七五”、“八五”河南省已审定命名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Reid系统(A),塘四平头系统(B),旅大红骨系统(C)及Lancaster系统(D)。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是:(A×B)、(A×C)、(D×B)、(D×C)。基于这一分析,提出了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优模式配对群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点与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②亲本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淀粉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郑58的淀粉含量和GCA效应均较高,是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之一。③所用组合的淀粉含量均表现正向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4.24%,超高亲优势率1.64%。不同组合优势大小不一,变幅分别为0.31%~9.05%和-1.80%~6.24%;选自不同杂优类群的高淀粉自交系易配出高淀粉组合,亲本之一含量不宜过低。④母体效应对F2当代子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子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郑单19的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的前期和后期都高于通油1号和吉单209;郑单19的蔗糖含量在前期较低,在后期较高,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杂交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前期和中期郑单19的果糖含量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结果表明,在子粒灌浆前期果糖的转化是淀粉积累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常规(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群体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玉米群体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了1.39%~36.55%、2.78%~18.98%、5.88%~45.75%;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6%~13.89%;叶片、茎秆和叶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了1.92%~23.08%、5.48%~34.31%、19.56%~53.39%,子粒产量贡献率提高3.50%~62.50%。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2018年产量提高14.16%~30.34%,2019年产量提高4.19%~9.28%,2018年产量增幅较大主要来源于空秆率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在干旱年份不均匀种植表现出更大的增产优势,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中大垄双行两年子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6 264.68 kg/hm2和12 449.4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6×5 NCⅡ设计,以玉米乳熟期子粒为材料,在反转录水平上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间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与亲本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可分为7种形式。在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相关分析中,有15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差异表达模式与中亲优势相关分析中,株高与杂种特异表达型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亲表达沉默一型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重和单亲表达沉默一型呈显著正相关;出籽率和蛋白质含量与单亲表达一致二型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和百粒重与杂种特异表达型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与超亲优势相关分析中,株高与单亲表达一致一型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赖氨酸含量与单亲表达一致一型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行粒数与双亲共沉默型呈极显著正相关,赖氨酸含量与双亲共沉默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7个Reid、Lancaster类群自交系为母本,6个旅大红骨、塘四平头和PN类群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2个杂交组合,设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万、7.5万、9.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低密度下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较高,随密度增加F1杂种优势降低,耐密自交系PH6WC在高密度下F1杂种优势却较高。一般配合力结果表明,Reid系统7923和PN系统666在3种密度条件下均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稳产性好。PH6WC一般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说明该自交系更适于密植环境。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以丹黄34作父本与PH6WC、7923所组配的杂交组合比以8F349作父本与其所组配的杂交组合更耐密植。  相似文献   

16.
以3组不同的核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别与4个高配合力的测验种测交,对测交种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胞质不育系类型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型不育系T103、DT-合344和ZT-合344所组配测交种和其保持系组配的测交种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C型不育系85218A组配测交种的产量比保持系增产11.81%,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东北、黄淮海和利用西南地方种质(在河南选育)的各5份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设计,组成105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10个性状的GCA、SCA、TCA以及各自交系的SCA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自交系的GCA、S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Z684、Z141、Z442、昌7-2、246这5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是在黄淮海地区组配强优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