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崇义 《海洋渔业》1988,10(1):6-10
<正> 本文通过对1987年东黄海的海况分析,联系该年马面鲀渔汛期的渔况特征,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初步得出:1.马面鲀提前进入对马渔场与日本海南部降温较早有关.2.对马渔场分成东西两个中心渔场与对马岛和济州岛中间长期存在着朝鲜沿岸水冷舌南冲现象及对马岛附近长期存在着北指瞹舌有关  相似文献   

2.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4,6(2):68-70
<正> 对马渔场位于对马海峡,日本的对马岛与南朝鲜的济州岛之间的海域,是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一个优良越冬场。自1979年开发利用以来,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全国主要的国营渔业公司都派有机轮在此捕捞,产量和产值在全年生产中占有一定比例。据估  相似文献   

3.
<正>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我国自1074年和1979年相继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来,年产量从开始时的4.5万吨逐年增长到20多万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每年的马面鲀、鲐鲹终渔汛期,我国各大国营渔业公司渔轮纷纷云集日本对马、五岛一带海域生产,我国群众渔船也正由Ⅲ类海区向豆类海区发展。随着作业渔场的外移,渔船的安全问题就相应突出。当渔船远离我国岸台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安全通讯联络的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70年代初开发的马面鲀,得到了各渔业生产单位的重视,发展十分迅速。到1979年开发对马越冬场后,马面鲀越冬、产卵洄游一直到产卵场,形成了连贯的生产汛期和连片的渔场。一般对马渔场称为越冬场,东海外围渔场称为过路渔场,钓鱼岛渔场称为产卵场。马面鲀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主要鱼种,好的年份产量为30~33万吨(表1),初级产值超过3亿元;差的年份只有7~8万吨,产量悬殊。同时各渔场逐年产量差异也  相似文献   

6.
十二月渔事     
海洋捕捞:对马~钓鱼岛绿鳍马面鲀汛,汛期12月~翌年5月,对马海域为越冬场,钓鱼岛海域为产卵场,投产渔轮200对,产量25万吨右右。石东渔场黄海鲱鱼汛,汛期12月~翌年4月,资源已衰退,年产只有1,000多吨。海水养殖:开始鲻鱼育苗(12月~翌年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马渔场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顾新根 《海洋渔业》1994,16(2):55-58
<正> 前 言 对马渔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多种经济鱼类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该渔场冬季的马面鲀渔汛,我国于80年代起逐步投入生产。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海北部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组自1985~1987年间,每年冬、春季在此渔场进行了资源和环境调查,其中作为渔场环境条件之一的浮游物植项目因,限于人力不足,仅于1985年12月17~28日调查期间,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王立军 《海洋渔业》1988,10(1):36-38
每年的马面鲀、鲐鲹渔汛期,我国各大国营渔业公司渔轮纷纷云集日本对马、五岛一带海域生产,我国群众渔船也正由Ⅲ类海区向Ⅱ类海区发展。随着作业渔场的外移,渔船的安全问题就相应突出。当渔船远离我国岸台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安全通讯联络的畅通,尤其是当渔船遇难时,如何快速地组织力量援救,这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减,马面鲀已成为当前各渔业、水产企业的主捕品种之一,因目前马面纯作业渔具装配工艺尚未有进行系统的总结,本文介绍的是441千瓦渔轮马面鲀作业网具的装配工艺,以供各渔业、水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1):34-35
<正> 一年一度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鲀)渔汛又开始了。1984年度全国东、黄海的国营机轮都普遍获得高产,产量约为21万吨。我们上海公司也取得了6.1万吨的好成绩。渔汛前上海市水产学会资源专业组曾组织了上海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讨论了1985年马面鲀的生产预测。会上有三种不同看法:1.根据世代分析方法计算1985年我国在对马至钓鱼岛各渔场的可捕资源量为40~46万吨,如1985年的捕捞水平与  相似文献   

13.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4.
沈惠民  倪勇 《海洋渔业》1983,5(5):195-199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正> 19193年春汛马面鲀生产由于十多年的醋渔滥捕,至使资源衰竭,已不成渔汛。全国沿海近20个国有海洋捕捞企业今年第一季度马面鲀仅有几千吨产量。因马面鲀减产而造成经济效益下降,亏损企业面达60%,渔捞生产的不利困境迫使部分企业渔轮停产、转  相似文献   

16.
1974年和1979年先后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鱼)以来,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春季(5月)已成为国营机轮海洋捕捞的一个最大渔汛。据参加1984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的东、黄海十二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5月马面鱼产量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东海的马面鲀鱼资源骤增,上升为我国东、黄海渔获物的第二位。但是这种鱼外形奇特,貌不惊人。怎样才能改变人们的偏见,还它营养学上的本来面目,以达到有效地利用马面鲀鱼资源呢?这里介绍一点日本的情况以供参考。日本的马面鲀鱼,学名Navodon mcode-stus(绿鳍马面鲀),在三崎、东京等地又称马面鱼。体长一般是1令20~22厘米,2令26~28厘米,3令32~34厘米。马面鲀鱼在日本沿海分布很广,北海道以南的沿岸各海域均有出现,尤以日本海一侧的富山湾、两津湾(佐渡岛)、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沿海)、新泻县沿海、对马海峡以及太平洋一侧的相模湾等为主要栖息  相似文献   

19.
<正>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现有441千瓦对拖渔轮46艘,常年作业在外海渔场,北从对马五岛渔场,南到闽南渔场。作业渔区水深80—150米。年产量一般为2万吨左右。主要捕捞马面鲀、带鱼、鲅鱼、大眼鲷等鱼类。近年来,由于传统底层鱼类资源的衰竭,严重地影响了拖网渔轮的正常生产,使公司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为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改变拖网渔轮单捕底层鱼的状况,1986年在省水产厅海洋处、省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参照祥渔四片式网型,结合我司渔轮性能、作业渔场特点,我们试验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