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明华 《作物杂志》2001,17(1):18-19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近年来,闽清县在平原稻区推行粮经两熟制的栽培模式—番茄 +杂交晚稻,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据统计,1999年全县推广面积250hm2,平均单产番茄7.44万kg/hm2,产值66960元 /hm2;晚稻7650kg/hm2,产值8874元 /hm2,年产值75834元 /hm2;比双季稻实收稻谷1.38万kg/hm2,产值14778元 /hm2 增61056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 合理安排茬口虽然番茄晚稻栽培季节不十分紧张,但为了提早番茄上市和保证晚稻安全齐穗,番茄应在上年11……  相似文献   

3.
大棚茄子—杂交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宁海县在稻区推行粮经两熟制栽培模式 :大棚茄子 +杂交晚稻。实行水旱轮作,既能防治土壤病害、草害,又可防治土壤酸化、盐化;既确保粮食生产总产的稳定,又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达到粮经双丰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1年全县推广面积150hm2,平均单产茄子57180kg/hm2,产值92631元 /hm2;晚稻7989kg/hm2,产值10386元 /hm2,年产值103017元 /hm2,扣除生产成本33045元 /hm2,年纯收入69972元 /hm2;……  相似文献   

4.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赤峰地区滴灌玉米施肥技术体系,指导农业生产,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肥料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过拟合玉米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函数方程,进行综合决策分析,得出在本试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滴灌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369.53kg/hm2、P20578.52kg/hm2、K2049.50kg/hm2,最高产量是11824.61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N342.02kg/hm2、P2O575.13kg/hm2、K2O47.53kg/hm2,最佳产量是11787.99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2:0.14。通过试验得出的最佳施肥量即为适合赤峰地区滴灌玉米生态系统的推荐施肥量,也即是滴灌玉米优化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在相同播量条件下,麦套花生采用精播耧条播比人工穴播平均增产花生荚果171.15kg/hm2,平均增幅为4.1%,减少劳动用工18.75个/hm2,两项合计增收节支885.3元/hm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新疆特色林果高效用水研究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以新疆主要特色林果之一的核桃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核桃种植总面积2.72×105 hm2,占全疆核桃总种植面积的97.20%;(2)核桃栽培模式大致可分为栽植单作种植模式和栽植间作种植模式2大类;(3)核桃的灌溉仍然以漫灌和畦灌为主,低压管道灌、涌泉灌和滴灌技术在逐渐发展;(4)核桃在地面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200~ 3000 m3/hm2,灌水5~8次,微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50~600 m3/hm2左右,灌水13~30次;(5)核桃树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单方水的产量为0.05~0.54 kg/m3,通过科学管理,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核桃均能高产。  相似文献   

8.
李战国 《作物杂志》2008,24(1):44-46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不同农艺措施对菜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菜豆生产寻找高效节水技术措施。滴灌能明显降低耗水量,比畦灌节水30%,耗水强度也明显降低,菜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增产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6kg/mm.hm2。在畦灌条件下,不同农艺措施之间耗水总量和耗水强度差异不大,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抗旱剂、保水剂的菜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增产分别达25.2%和18.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4.0kg/mm.hm2和11.1kg/mm.hm2。菜豆根瘤菌生长发育状况在不同处理之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滴灌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节本、增产、增效为目的,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肥料用量和施肥时期处理,研究其对滴灌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前期种肥的供给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非常重要,在种肥用量为尿素37.5kg/hm2、磷酸二胺75kg/hm2、硫酸钾45kg/hm2时,滴灌大豆效益最高;在此基础上,结荚期再滴施尿素63.75kg/hm2、磷酸二氢钾66.75kg/hm2,滴灌大豆产量提高,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0.
稻 (田 )菇 (蘑菇 )轮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达州市逐渐兴起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它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或中棚栽培蘑菇,该技术在农区大面积试用后,深受农民欢迎。它的开发推广,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冬闲田一般可栽培6000m2/hm2 的蘑菇,产量3万kg/hm2 左右,产值可达9万~12万元 /hm2 。加上水稻 (产值按1.05万元 /hm2 计 ),稻菇轮作则可创产值10.05万~13.05万元 /hm2 。除去成本开支,净产值在6万~9万元 /hm2 之间。稻菇轮作,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提……  相似文献   

11.
在往年正规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简比中间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在酸性及镉污染稻田施用石灰对调酸改土、水稻增产和降低稻谷镉量的效果。中试结果显示:在供试稻田土壤pH 5.64情况下,施用石灰平均750 kg/hm2能提升土壤pH 0.153个单位。施用石灰3000 kg/hm2比未施用石灰平均增产稻谷1529.98 kg/hm2,增产率14.74%,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石灰3000 kg/hm2比未施用石灰平均增收1738.15元/h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了水稻长势和分蘖,增加了每蔸谷重。中试结果显示,施用石灰3000 kg/hm2比未施用石灰可降低稻谷镉量0.21 mg/kg,降低率37.8%,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中试再次表明,在酸性及镉污染稻田中施用石灰对调酸改土、增产增收和降低稻谷镉量都具有良好效果,可以因地制宜加以科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氮利用及氮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甘蓝过量灌溉和施肥问题,试验通过设置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灌溉量和施氮量等因素,从水氮运移及其利用效率出发,探讨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水肥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模式下施纯氮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57135 kg/hm2。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处理,其中施300 kg/hm2纯氮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模式。垄膜沟灌模式矿质态氮向下运移的深度和数量明显要大于膜下滴灌模式。收获后,整个200 cm土层矿质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垄膜沟灌高于膜下滴灌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在陕西全省小麦总量持平略减的情况下,陕西省部级科技入户小麦示范县小麦单产普遍提高,8个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小麦平均产量8250kg/hm2的有1个县(区),超过7500kg/hm2的1个县,超过6750kg/hm2的1个县,有4个县超过了6000kg/hm2,地处旱原的长武县,示范户小麦产量也达到了4404kg/hm2。全省8037户科技示范户3199.2hm2小麦,平均单产6622.5kg/hm2,较前3年平均单产增加1437kg/hm2,增长21.7%,实现节本增效2094元/hm2。并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福顺  李冲 《作物杂志》2002,18(3):23-23
河北省地膜水稻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始于承德。冀东是重要优质大米产区,近年严重缺水,水稻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由于本稻区多为沿海洼地,不易改种其他作物,所以研究推广节水种稻技术,成为本区种植业的唯一方向。为此,丰南市农业局率先在学习承德地膜水稻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试验、摸索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生产条件的地膜水稻湿种技术,并已示范266.7hm2 获得成功。实践证明,该技术在生产成本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单产与普通水稻持平,且包括水整地在内的全生育期用水量仅为6000m3/hm2 左右,比普通水稻少用水约10500m3/hm2,节水效果明显。具体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陉县位于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华北严重的贫水县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24133.3hm2,其中1/2是旱地。长期以来,旱地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1800kg/hm2 水平。从1997年起开展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试种和推广,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增产增收效果1997~1999年,共示范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面积1333hm2,平均单产达4231.5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2055kg/hm2 。按市场小麦均价1.00元 /kg计算,增值2055元 /hm2;扣除地膜等成本450元,净增收益……  相似文献   

16.
冉敬才 《作物杂志》1995,11(5):29-29
玉米半膜侧栽技术的应用冉敬才(四川省酉阳县农业局648800)酉阳县于1986年试种全膜直播玉米成功,到1992年累计推广面积1.7万hm2,年均0.28万hm2,平均产量4483.5kg/hm2,比当地露地栽培玉米增1974kg/hm2,增产78....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 hm–2)、50%(W2:2000 m3 hm–2)和60%(W3:2400 m3hm–2) 3个处理,研究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玉米产量和花后叶源特性、光合特性、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18—2020年玉米籽粒产量W3与CK差异不显著, W2和W1均显著低于CK, 3年产量平均降低3.91%和11.18%;滴灌下W3产量与W2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W1, 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W1增加17.56%、9.06%和9.56%。开花期W3和CK瞬时光合利用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速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均不显著,W1均最低,气孔限制值的表现则相反。叶源特性和光合碳代谢相关酶活性花后30d至成熟期W1和W2均低于W3,W3优于CK,其中,单株叶面积、比叶重、穗位叶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有利于提升红毛丹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料利用效率的大田滴灌施肥有效模式,田间小区试验以海南保亭当地主栽的‘保研7号’红毛丹(BR-7)为对象,设3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和滴灌施肥(DF),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常规施肥比较,滴灌施肥处理红毛丹产量可达到5570.4 kg/hm2,增产率达24.84%。果实内在品质得到提高,可溶性固形物、Vc、固酸比分别为21.7%、44.66 mg/100 g、68.49,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9.60%、25.20%、31.21%;可滴定酸为0.36%,较常规处理降低13.19%。纯收益比常规处理提高14362元/hm2,增加76.32%;VCR(vario-cost ratio)值由1.91上升到2.81。N、P2O5、K2O分别节省44.57%、21.89%、9.63%。滴灌施肥技术具有提升产量和品质、节省肥料和人工及促进增收的优势,是一项适于在红毛丹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新型灌溉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黄芩在甘肃中部地区最佳的定植密度和采收年限,本文以黄芩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20万株/hm2的二年生和三年生药材,测定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关指标,并估算效益。结果表明:两年生和三年生黄芩在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50.46 kg/hm2和62.77 kg/hm2;密度为105万株/hm2时,其鲜药产量较高,分别为11167.23 kg/hm2和16725.84 kg/hm2;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药材的平均单根最长最粗,鲜药和籽粒产量较高,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41009.39元//hm2和85083.64元/hm2。三年生黄芩除折干率外,产量性状指标均极显著高于二年生黄芩,纯收益增加35237.89~44074.25元/hm2。可见,适于甘肃中部地区黄芩最佳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收获年限以三年生为好。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水肥组合,在全生育期设置4个灌水量,4个施肥量梯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探究其对‘克瑞森’果实膨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主副互作对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差异显著。灌水量5850、540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果实横径、纵径伸长、单粒重增加、硬度增强,以灌水量5850 m3/hm2与施肥量270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灌水量5400、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灌水量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