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庐山现有防火设施和森林消防实力尚不具备阻隔和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阻隔带的基础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逐步形成生物林带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互衔接的林火阻隔网络,增强综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能力,实现防火效能、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生物防火林带是阻隔森林大火、减缓林火蔓延的保护带;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缓冲带;是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绿色屏障;是明确和稳定山林权属,减少、避免山林纠纷的和谐带;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带。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系统已具规模,初步奠定了“绿色防火”格局。本文以广东省东江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例,就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林火蔓延、控制大面积林火发生的重要手段,是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完善林火阻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十八盘林场为例,介绍了林场地域概况,概述了林场利用经济树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阐述了生物防火林带在林场当前防火工作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当前防护林带建设发展管理存在的瓶颈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川北重点林区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元市利州区重点林区林火阻隔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防火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野外火源复杂、生物阻隔带密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密度,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构建成一个新型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真正达到提高利州区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主要是为阻隔农事火源进入山林,有效阻滞林火扩散蔓延,实现永久性防火设施为目的,以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文章主要阐述了福建省平和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相关对策,以实现平和县生物防火林带的阻火功效。  相似文献   

6.
浅谈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5.78%,人工林面积6.46万hm2。生物防火林带是阻隔林火蔓延、实现"绿色防火"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祁门县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文/石瑞芝在森林防火中,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建设,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到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建设的议事日程。生物防火林带,是依据生物自身抗力,利用植物(乔木或灌木)个体或群体燃烧性、耐火性...  相似文献   

8.
林火阻隔网络设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是森林火灾防控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在分析千岛湖林火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从发挥防火阻隔效能,减少森妹火灾造成的损失,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千岛湖林火阻隔网络设置的原则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火林带系属人工防护林体系的一种,主要用于抗火、降低火强度、阻隔林火蔓延、拦截飞火、切断火源等方面。在国防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有效地防止外来火入境,境内火出界;在国内各省、旗(市)、县(局)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阻截各省、旗(市)、县(局)内的火肆意跨界、穿境,避免森林资源遭受更大的危害;在居民区附近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家火上山,山火进村,避免火烧连营现象。一、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和方法1.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营造区划应该是多级性的,用不同级别(不同细致程度)的区划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全国性…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能改善林分质量,改变植被群落,阻隔林火的蔓延,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工作实践,现将皖南山区生物防火林带设计、营造技术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同探讨。一、生物防火林带的设计1、生物防火林带设计最佳首选是乔木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11.
怀集县木荷防火林带的防护效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苎县营建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经测试具有很好的抗火性、耐火性、难燃性等特点,可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的蔓延,起到防火的作用,并可改善林地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盖显著。文章还介绍了木荷防火林带的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2.
红荷木防火林带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营造红荷木防火林带的试验结果表明:红荷木生长迅速,具抗火和耐火性,是理想的防火树种。以其营造的林带网络,在炼山作业中能有效地将火源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是一种可行的、多效益的生物防火林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的分析,将松阳县划分为Ⅰ、Ⅱ、Ⅲ级森林火险区,在行政区划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林中空地、防火公路和山脊线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分区控制的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的空间布局:在Ⅰ、Ⅱ级森林火险区内布设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将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分割成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为34 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有1909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28 hm2,Ⅱ级火险区有782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48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防火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密度为50.1 m/hm2,防火林带设计宽度应不小于15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5%。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杨梅(Myrica rubra)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防火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对泰顺县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后,研究和分析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抗火性、耐火性和燃烧性,筛选出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试验、结构与配置、造林规格及位置的研究.试验表明,由乔木-亚乔木-灌木构成复层结构,配置境界、主、副防火林带,结合山脊、山谷位置的防火林带,能达到理想的生物防火效果;对木荷、杨梅、茶叶等17个树种进行枝叶含水量和抗燃时间的测定的结果表明,杨梅、木荷、女贞、山杜英、甜槠、广玉兰、红花油茶、油茶、茶叶等树种可选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其防火和阻燃性能比较理想.开展生物防火林带造林,经检查造林保存率与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模式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布于浙江永康、建德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几种建设模式的群落外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与原生木荷常绿阔叶林差异不大,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木荷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垂直结构较差,乔、灌、草分层不明显,不能充分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生物防火工程阶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森林防火线的生土带上营造以木荷为主体的生物防火工程,经6~8年的管护后,可初步达到生物防火要求,调查表明,在海拔800~1000m的南坡山地,可营造木荷防火工程,海拔800m以下山地则不受坡向的影响,木荷较为耐瘠薄,可在脊地带营造生物防火工程。  相似文献   

17.
防火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营造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经过14a的培育,其林木生长不同,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木荷、火力楠纯林的林分生长量更具优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郁闭度、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木荷、火力楠纯林林分平均树高大13.54%、8.55%,胸径粗18.39%、14.21%,树冠大8.24%、22.26%,枝下高8.75%、17.67%,郁闭度大2.13%、3.23%,单株材积大45.43%、41.18%,蓄积量大54.95%、37.54%。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1.92%、1.79%,1.80%、6.00%、3.64%。木荷火力楠混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控制林火蔓延,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生物防火林带混交复层结构与配置及适地适树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选择木荷,红花油茶,杨桐等树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简单机械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了不同树种,不同配置,不同立地条件的混交和复层结构的新建型,改建型防火林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红花油茶;木荷+杨桐1:1比例梅花型混交复层结构林带,是较理想的生物防火林带的结构模式,具有良  相似文献   

19.
木荷生物防火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振问 《林业科学》1997,33(4):338-348
进行了木荷防火林带的模拟火烧试验,并对木荷针叶树混交林燃烧性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防火林带能够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从宏观上控制林火蔓延,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木荷在混交林中可成为间歇式的限制性林火蔓延带,降低林分燃烧性,形成微观密集型的防火网络体系,控制森林火灾发生。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多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对防火林带树种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建立了最优抗火性能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确定木荷为最优树种,同时也可利用竹柏、格氏栲、青冈栎等树种优化防火林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