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大豆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1.1 种植面积驻马店市是河南省大豆主要生产区.但建国以来,该市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不稳定,20世纪5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3.3%~35.4%,1965年,由于瞎指挥,视大豆为低产作物,压缩种植面积,大豆种植面积仅有12.11万hm2.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北美中西部广大地区非常适宜于种植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引进的大豆品种。优越的生产条件(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大豆生产的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北美地区成为全球大豆生产的领先者,这一领先地位保持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已累计选育推广合丰、合农号大豆品种63个,合字号大豆品种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30%~50%,占适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的80%以上,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000万hm2,创纯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大豆生产水平,并推动了大豆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大豆自给率不到20%,未来大豆自给率提升是大趋势。作为食用油和饲料原料重要来源的大豆严重依靠进口,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上的主要瓶颈。2019年我国大豆自给率仅为17%,进口依存度达到83%。受益"大豆振兴计划",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未来将持续增加,大豆自给率有望小幅提升。中国大豆自给率提升为细分品种带来需求增量。由于我国本土种植的大豆为非转基因作物,而进口的海外大豆为  相似文献   

5.
1生产现状 辽宁的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深受外商的欢迎.20世纪70年代以前,每年都有较大数量的大豆出口,是我省主要的创汇品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与大豆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125对SSR标记对中国大豆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的89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北向南大面积种植品种SSR标记的多态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黑龙江北部、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辽宁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依次为0.414、0.469、0.522和0.562。除黑龙江北部以外,其余3个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均比80年代以前种植的品种高。根据Nei和Li提出的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除黄淮海北部地区的冀豆12外,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各自聚成一类,而在东北地区品种中,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地区的品种归属不同亚类,表明同一区域内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同质化现象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7.
克新1号马铃薯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克新1号马铃薯自1967年审定推广以来,种植区域遍布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1600万hm2,是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年限最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高的自主知识产权马铃薯品种。回顾分析克新1号马铃薯的选育过程和应用实际,深度挖掘优良马铃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和验证实践,为今后马铃薯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长期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一麦一豆的种植习惯,夏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左右,是安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大豆长期单产较低,且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全省大豆平均产量44kg/67m2,其中面积较大的涡阳县年均产量17.1kg/667m2,水灾严重的1954年只有14kg,667m2.21世纪初,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大豆单产仍上升缓慢.2000-2003年全省大豆平均产量达94kg/667m2,有少数县平均产量上升到119.8kg/667m2,但仍然处于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我国和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1.1 世界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从1949年到1999年,大豆生产获得快速发展.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积1277.8万hm2,总产1400.6万t,1999年面积已达7205.2万hm2,总产15774.4万t,面积增长5.6倍,产量增长11.3倍.大豆生产发展快的国家,也是目前大豆的主产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1999年,美国大豆面积2964.8万hm2,单产2550kg/hm2,总产7561.5万t,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7.9%; 巴西大豆面积 1297.5万hm2, 产量2376kg/hm2,总产3082.1万t;阿根廷大豆面积747.0万hm2,单产每hm2 2410kg,总产1800万t,这三个国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美国以出口原豆为主,巴西出口豆粕,阿根廷以出口豆油为主.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近些年印度大豆生产发展也很快,1999年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645万hm2,总产610万t,但单产低,单产946kg/hm2. 1.2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生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36年大豆总产量1130万t,大量的大豆、豆饼和豆油从大连港源源外运,大豆作为大宗农产品大量出口.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农业生产萎缩,1949年我国大豆产量仅有509万t,不及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半.50年代大豆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195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274.8万hm2,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粮食压力大,大豆种植面积逐步下滑,"三五”计划期间(1966~1970)大豆面积平均800万hm2,"四五”(1971~1975)733万hm2,"五五”(1976~1980)只有667万hm2.改革开放后大豆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91年恢复到800万hm2,1986年大豆总产1160万t,花了整整50年,总产才超越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后期总产稳定在1100万t上下,90年代初又下滑到900多万t.1993年国家抓紧大豆生产,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00万hm2,总产1300~1500万t,尤其1994年大豆面积922万hm2,总产1600万t,是我国大豆产量最高年份.近几年大豆面积仍可保持800万hm2以上,总产量在1300万t徘徊,1999年大豆面积820.5万hm2,单产1671kg/hm2,总产1370.5万t.大豆供应不足,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 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产量的一半. 1.3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及其原因二战后由于食用油短缺,加上饲料的蛋白源不足,促进了大豆生产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大豆总产超过我国,20年后1974年巴西又超过我国,再过2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与我国不相上下,近两年面积虽然不如中国,但因单产高,总产也已超过中国.我国曾是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现已降为第四位,1999年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的8.7%.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大、单产水平低、比较效益差,是制约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造成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单纯强调粮食生产,大豆受挤压,往往是抓一抓好一点,不抓就下滑,粮食减产也下滑.从客观上讲,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在保证基本供给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发展大豆的问题,但大豆又是必需农产品,因此大豆下滑到一定程度,又要抓一抓.一般情况是大豆种植面积下滑到700万hm2,大豆会严重短缺,国家就要抓紧大豆生产.其次,人为的挤压大豆也是比较普遍的,往往由于讲政绩,粮食要不断增产,而大豆由于其自身产量相对较低,强调种高产作物,致使玉米等作物多年连作,大豆面积减少.再一个原因是大豆的比较效益差,也制约大豆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尤其大豆与  相似文献   

10.
佟斌 《中国种业》2023,(4):79-83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分析了1974-2020年辽宁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辽宁省47年间共审定265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11-2020年审定151个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104.2kg/hm2提升到2011-2020年的3008.1kg/hm2,与20世纪70年代平均产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及2001-2010年、2011-2020年大豆产量分别提高10.4%、13.8%、33.3%、43.0%。审定品种脂肪含量超过22%的品种有34个,抚豆17号脂肪含量达到24.10%;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品种有8个,辽豆16号蛋白质含量达到46.28%。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稳定的亚麻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用亚麻的种子胚作为外植体,采用原位转化(in planta)法对亚麻转基因的试验条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As浓度、silwett浓度和抽真空时间)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确定最佳组合为:预培养时间8 h,共培养时间72 h,As浓度100μmol/L,silwett浓度0.1%,抽真空时间5 min。摸索适宜的草丁膦最低致死剂量用于亚麻转化植株的抗药性筛选,并对存活的植株进行PCR鉴定,成功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本研究实现了in planta技术在亚麻种子胚的转基因体系优化,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论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杂交小麦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再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讨论了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蔬菜发酵加工的定义、优点、主要微生物菌群及各阶段特点、主要产品种类以及一些发酵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MSTN基因启动子区在7个品种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存在2个SNP位点(-959T/C,-784G/A),表现为6种基因型(TT、TC、CC、GG、GA、AA),在-959T/C位点中,国外肉用绵羊品种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及我区的巴士拜羊,TT为优势基因型,地方品种绵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阿勒泰羊在该位点中CC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这6个绵羊品种中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在-784G/A位点中,除陶赛特与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其他5个品种绵羊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等位基因。经χ2检验后,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多浪羊、巴士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而阿勒泰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6.
How to ascertai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factor of safety(FS) is the key problem of slope stability.The failure model of a slope is suppos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factor of safety are computed approximately during analyzing the slope stability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the hypothesis cannot reflect the real state of slope sliding.In this paper,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 with the lowest value of FS is computed and the better result is got by means of GA.  相似文献   

17.
VIGS技术及其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遗传免疫机制,现已被开发为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利用VIGS技术进行棉花基因功能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VIGS技术的发展、操作技术的优化进行了综述,尤其总结了VIGS技术在棉花抗病、品质改良、生长发育等基因鉴定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Peng Luo  Zequ Lan  Jie Deng  Ziqing Wang 《Euphytica》2000,114(3):217-221
Oil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var. raphanistroides Makino) is resistant to drought and low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breed more resistant cultivars of rapeseed, the wide cross betwee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oil radish was made. Rapeseed was not compatible with oil radish, and the frequency of hybrid plants (F1) was very low. Moreover, the hybrid plants were sterile.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intergeneric hybrids (F1), the in vitro organ culture technique was applied in our experiments. The frequency of hybrid plants (F1) was increased up to 25.55% by means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ollinated ovaries. Some fertile amphidiploid hybrid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of small buds obtained from cultured flower receptacle segments of hybrid plants (F1).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ollinated ovaries and flower receptacle segments is useful in the wide-cross breeding of rapese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GlyCAM-1 在绵羊自然发情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期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受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对绵羊自然 发情后子宫第10、12、14、16 和18 天Gly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绵羊发情后的第10~18 天之间,子宫组织中GlyCAM-1 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情后的第10 天GlyCAM-1 在转录水平表达出现峰值,并且显著的高于另外4 个时段(P<0.05),第12 天Gly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第14~16 天的表达量保持相对恒定,第18 天GlyCAM-1 mRNA水平再次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第10 天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绵羊在自然发情后的第10~18 天,子宫内膜上的GlyCAM-1 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4 个时间点相比第10 天的蛋白表达量达到峰值(P<0.05),第12~16 天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在第18 天显著升高(P<0.05)。GlyCAM-1 在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可能受 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三个向日葵品种在培养基中的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NaCl溶液(0、65mmol/L、130mmol/L、200mmol/L、270mmol/L)培养3个向日葵品种(甘葵一号、赤峰白、长岭白),观察NaCl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芽率、出苗率和茎粗受NaCl胁迫较小,而NaCl胁迫显著地降低了幼苗苗高、叶片数和鲜重,NaCl浓度为200mmol/L时严重地影响向日葵幼苗生长。在3个向日葵品种中,长岭白对NaCl的耐受性好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