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不同来源的小麦赤霉菌中选出了致病力强而毒素作用稳定的菌株的毒素作为筛选剂,以幼穗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诱变剂EMS对诱发小麦抗赤霉菌毒素突变体的作用,并且比较了一步往往筛选与多步筛选体系的效果,研究结果指出,以小麦赤霉菌培养物滤液的粗提制剂作为筛选剂,可以有效地诱导出具有抗性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再生苗,通过利用较大群体和接近细胞致死浓度的高选择压力的多步筛选体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诱发抗毒素的突变体。试验明确了在诱发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中不宜用EMS诱变剂作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力下,分别用玉米大、小斑菌毒素筛选玉米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获得了抗性细胞团。然后用毒素及病菌孢子处理,初步阐明了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为玉米单倍体愈伤组织抗病性鉴定提供了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用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为降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存率.稻瘟病菌孢子能在不同抗性的水稻愈伤组织上萌发定殖并侵染细胞.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不论抗性如何,其愈伤组织与稻瘟病菌都呈亲和性,没有专化性表现.在愈伤组织水平上以稻瘟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筛选抗病个体,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素筛选抗不麦赤霉病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0.5-0.6)×10^-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3-10^-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经毒素处理后的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茎腐病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及其后代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鲁原16106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加有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培养基上,经3代筛选,获得耐毒素愈伤组织.在加有毒素的分化培养基上,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毒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有显著影响.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自交结实,收获种子.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似.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后代对茎腐病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 ̄(-3)~10 ̄(-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经毒素处理后的耐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对照相当,但继代于含同样浓度毒素培养基上,存活率下降95.2%。经0.6x10 ̄(-4)mol/L毒素处理30d后,各基因型的耐毒素愈伤组织成苗率在20%~35%之间,多数耐毒素愈伤组织生理上受到伤害,失去分化成苗的能力,从抗(耐)毒素的细胞系中已筛选获得田间抗性优于原供体品种的R_1代植株9株,R_2代植株25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4个品种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研究了稻曲病病原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稻曲病突变体的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各品种在细胞水平的抗性与田间的抗性相一致,因而可以以制备的稻曲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病突变体的筛选。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抗性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继代后愈伤组织的抗性仍得到了保持并得到了分化植株。这说明毒素筛选体系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悬浮细胞及其愈伤组织对潮霉素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潮霉索对拟南芥悬浮细胞及其愈伤组织的作用效果和特性.结果表明:潮霉素对拟南芥悬浮细胞生长、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均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和特性均有所不同;拟南芥悬浮细胞继代培养阶段、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和愈伤组织增殖阶段的临界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2.5、1.5mg/L,液体与固体培养条件下差异极大;潮毒素需要一定处理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其抑制细胞生长或杀死细胞的效果,一般液体培养条件下3d以后、固体培养条件下5d以后效果趋于稳定,但不同的处理质量浓度有较大差异.还就液体与固体培养条件下作用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潮毒素抗性标记筛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对萌发3d、5d的甜玉米及普通玉米种子糊粉层及盾片细胞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甜玉米无论糊粉层还是盾片细胞都与普通玉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就内容物被利用情况来看,甜玉米糊粉层内容物渗漏严重,种子自身吸收利用少,盾片细胞贮存物质消耗较慢,种子吸收利用能力较弱,最终导致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  相似文献   

14.
Chen TA  Liao CH 《Science (New York, N.Y.)》1975,188(4192):1015-1017
A spiroplasma isolated from corn infected with corn stunt diseas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ultivated in vitro. Acid form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ts growth in liquid medium, and fried egg-shaped or granulated colonies developed on solid agar medium. Healthy leafhopper vectors injected with or allowed to feed on isolates from various serial passages through liquid medium were able to transmit the corn stunt agent to healthy corn plants, inducing typical corn stunt disease in the plants. The spiroplasma was reisolated and cultivated from such diseased plants and was indistinguishable morphologically from the original isolat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definite proof that the corn stunt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 corn stunt spiroplasma.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为害有一定规律性 ,并且与播期和品种关系密切。用化学药剂防治和增施磷肥对此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1996~ 1997年试验 6个播期 ,发现在 5月 5,15日播种的发病重。 1998~ 2 0 0 0年试验 4个品种 ,发现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喷药和施肥防病措施对抗病和耐病品种作用不大 ,而对感病品种有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
Mycoplasma-like bodies with helical filaments were seen by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in juice expressed from tissues of plants infected with corn stunt agent. Each filament is bounded by a "unit membrane" and no cell wall, sheath, envelope, or second membrane has yet been discer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filaments with development of disease, their occurrence in phloem cells as seen by both freeze-etching and thin-s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n based on their presence in plants without symptoms, and their absence in noninfected cor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se unusual filaments are formed by the mycoplasma-like organism presumed to be the corn stunt agent.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 ( corn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