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耀章 《植物保护》1989,15(4):62-62
南县;80年代以来已有3次较大发生,1988年全县51.5万亩晚稻,发病19.59万亩,其中3350亩受害严重,估计减产粮食150吨。调查183个农户,晚稻总面积993亩,发病田达466亩,发病因的平均病穗率5.83%,重的丘块达48.4%,病粒多的一穗达27粒。调查发现,水稻抽穗前后出现低温、多雨、日照少的天气,有利于病原物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在我省山区通常年份零星发生,为害甚微。八十年代初以来,此病急剧上升,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特别是1982年,全省大面积流行,晚稻发病面积150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穗率为4—6%,严重的高达  相似文献   

3.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抚州地区1994年二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为害,发生面积50余万亩,占二晚总面积的20%;发生范围遍及全区问个县(市),其中临川、东乡、金溪,南城四县的发生面积均在!0万亩以上,初步估计全区造成粮食损失[200~1700万kg。稻细菌性斑病(简称细条病):(X。。t40lflo。。ti。—m切地”uPV.Oydcda-(F*ng,Ch*n,F—nmWu,1975)叮e1978。该病于1986年传送抚州,始见于南城县徐家乡,次年又在宜黄县发现,以后发生范围和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已扩展到全区的11个县(市),发生面积达9万亩。199~1993年,发生范围和…  相似文献   

5.
钟瑞海 《植物保护》1988,14(2):26-26
香蕉花叶心腐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危害严重,广东省列为检疫对象。 据报道,本病30年代以前在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北婆罗洲及南美洲等地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74年前后在广州市郊、东莞和顺德等地发现,以后不断扩散蔓延,到1987年全省约有10多个市、地,30多个县的蕉园发生,估计发病面积近1万亩,局部地方造成严重为害。梅县地区1987年全区普查,发病面积1338亩,其中发病株率在60—92.5%的有30亩,发病株率50%以下的有1305亩。肇庆地区发病面积660多亩,发病严重的病株率达70%  相似文献   

6.
1980年我县二晚不少品种特别是杂优稻稻曲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达5-6万亩,给二晚带来一定的损失.此病是我县推广杂优以来,在杂优品种上发病最重的一年.据10月中下旬在五个公社抽样检查,杂优品种南优二号、汕优二号、银优等穗发病率一般1.4-2.3%,严重达4.07%;一病穗最多有稻曲7个,平均每病穗有稻曲1.08个.常规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概况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病害,感病谷粒不能食用,群众称之为“豆豉谷”。过去我县发生极轻,偶见一、二个标本。自1979年晚稻推广杂交水稻汕优二号以后,随着杂优面积的扩大,日渐增多,1980年发生较普遍。我县1980年晚稻杂优品种占75%,稻曲病发生面积20多万亩,约占总面积70%左右。发病  相似文献   

9.
谭昌惠 《植物保护》1982,8(6):20-20
草地螟是一种暴发性害虫。1956、1979、1980、1982年黑龙江省曾四次大发生,一次比一次发生范围广泛,为害严重。1956年草地螟在克山、北安等五个县发生,受害面积只有几十万亩。1979年德都等九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展到37个县,受害面积达1370多万亩。1982则蔓延53个市、县,72个国营农场,受害面积达470多万亩。这种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冯志全 《植物保护》1989,15(5):56-56
1983年经市、县联合普查,我县有13乡(镇)169村(场)发生薯瘟,计2.1万余亩,占当年甘薯种植面积的6.9%,病株率达31.03%,损失粮食124.75万公斤。为控制其危害,于1984—1987年推广抗瘟品种,开展万亩薯瘟综合治理示范。控制了著瘟病区范围未继续扩展;发病面积现已下降至860亩以下,4年共挽回粮食损失973.52万公斤,经济效益达538.05万元,综合治理薯瘟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瘤矮病(RGDV)是云浮市近年来双季晚稻的多发性病毒病害。1998、1999、2000年全市发生面积分别达6800、48300、33100亩。1999年病株率达50%以上的面积3850亩,严重田块几乎绝收。该病具有发生连片、为害严重、防治较难等特点。在防治实践中,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方法,初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和补救措施。1症状特征瘤矮病症状的特征明显。①植株严重矮缩,病株较健株矮1/2~2/3,分蘖减少。病株抽穗迟,穗短,有效穗数减少。病穗粒数减少,每穗籽粒通常仅20~50粒。发病株可长到收割期,不会自然枯死。②叶形变短变窄,叶色深绿,叶枕距离变短甚…  相似文献   

12.
水稻瘤矮病是8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在广西仅博白县已有发生的报道。可是,1991年北流县较大面积发生,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早稻发病的有白马、清湾、六靖、平政等4个乡(镇),其中以平政镇龙池村早稻发病较重,病蔸率一般在25—50%,高的达73.2%。晚稻发病的有清湾等13个乡(镇),发生面积1412.8公顷,占全县晚稻实插面积的4.5%。估计全县因此病发生造成损失100万公斤以上,为了明确本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与栽培条件的关系,特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瘤矮病 (下称瘤矮病 )是云浮市近年多发性病毒性病害 ,自 1995年起 ,市辖 5县 (市、区 ) 70余个镇均有发生 ,1995年至 1999年估计总发生 4万hm2(因前 3年不认识此病 ,无统计 )。因对该病知之尚少 ,误以为是其他病虫害、缺素所致 ,甚至怀疑是种子的问题 ,后经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鉴定为瘤矮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实践中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方法 ,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和补救措施。1 症状1.1 株型变化植株严重矮缩 ,较健株矮 1/ 2至 2 / 3,分蘖减少 ,抽穗迟 ,发病株有效穗数减少 ,稻穗短 ,每穗总粒数少 ,通常只有 2 0~ 5 0粒。发病株一…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叶枯病Cercospora oryzae Miyake 又名狭窄条病。褐条病,是我省过去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病害。此病在我县于1979年首先发现在县农科所的早稻田里,发生面积达200亩,严重田块,每亩减产2—3成。发病后曾采用多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均未见效。1980年,全县近万亩早稻发生了条叶枯病,以广陆矮4号发病面积最  相似文献   

15.
穗枯病是水稻生长后期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和小球菌核病这三病混生为害的统称,症状与螟虫为害引起的白穗相似。近年来,我县单季晚稻穗枯病发生较为普遍,呈逐年加重趋势,1986年发生仅4000多亩,1990年已达5万多亩,已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18.
1988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我市郊区社埠港,有200多亩双季晚稻铁甲虫暴发,二晚秧田先出现。8月中旬在双季晚稻田大量发生,180余亩被害蔸率达10—70%,有的田块每蔸有成虫13—27头,幼虫(蛹)7—22头,卵5—35粒,受害秧苗先呈灰白,后黄褐而枯死,至9月上旬发生面积扩大到250余亩。  相似文献   

19.
小麦梭条花叶病(WSSMV)是春季小麦田中见病较早的一种新发生的土传病毒病。在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西起四川、陕西,东至江浙和山东一带均有分布,危害逐年扩大。河南省信阳地区潢川县七十年代初为零星发病,没有引起重视,1975年发生5.4万亩,1977年扩大12万亩,到八十年代,历年均发生15—20万亩,一般田减产20—40%,最高田减产70—80%。特别是1991年发病35万亩,造成损失的有17万亩,绝收的有5万亩。1970—1991年累计发生面积210万亩,综合防治面积15万  相似文献   

20.
1883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大面积流行,尤以穗瘟造成的损失严重。据统计,全市晚稻稻瘟病发生面积6.38万hm~2,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9.6%,其中穗瘟发生4.41万hm~2。占晚稻稻瘟病发生面积的69.2%,成灾面积3740hm~2。为了摸清其流行为害和损失情况,我们会同孝南、云梦、应城、汉川等县、市、区植保站,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并走访座谈了农户。通过田间调查与走访农户,给我们以下启示: 1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流行为害的有效措施。汉川县麻河镇高湾村农民吴汉强,鄂晚5号与9022种植在同一块田,同样的管理,在防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