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地形多为丘陵山地,播种效率低,为提高其播种效率。[方法]本文针对山西省谷子种植区的地形特点,根据谷子免间苗精少量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人畜力谷子精少量播种机,计算了播种机主要结构参数,阐述了其工作过程。以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各行一致性变异系数、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种子破碎率为指标对其播种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小于2.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小于2.7%;播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小于41%;种子破碎率小于0.5%,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结论]人畜力谷子精少量播种机的设计为研制适合山西地形特点的播种机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农业机械领域,针对小籽粒精少量播种的排种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谷子、糜子、苜蓿、蔬菜等小籽粒谷物的多头异型螺旋槽小籽粒精少量排种装置,解决当前用于精密播种的机械式排种器对种子尺寸要求严格、破损率高,而气力式排种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包括套筒,套筒内安装有螺旋排种轴,排种轴上设有螺旋槽,套筒一端上方开有进种口,  相似文献   

3.
0引言 玉米精少量播种是适应玉米新品种开发和精准农业发展的要求,采用精少量播种机将确定数虽的玉米种子按照农艺栽培要求的位置(行距、株距、深度)播人土壤,用最少种子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新的机械化种植技术。2007-2008年.奇台县进行了玉米精少量播种试验和示范,面积1230(667m^2).平均产量880kg/667m^2,较常规播种玉米增产12%-18%,增效2250-3150元/hm^2。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不仅节省种子、生产成本,而且增产增效,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选粹江苏射阳县农机化推广站周良墉精少量播种是令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今年2月14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公布了全国首批推荐糟少量播种机的机型,现将其中几种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简介如下:1.2BJM-6Ⅱ型精密播种机由山东省莱...  相似文献   

5.
介绍小麦高产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土壤耕作、良种的选用、播种机的选配、播期、播量的选择、田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1小麦常量和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1.1技术特征 常量和少量播种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小麦播种机械化技术.该技术以使用外槽轮式排种器的谷物条播机为特征.常量播种技术所用的播种机,通常使用小槽轮排种器(NJ210-80),播种麦类作物排种均匀性较好,适于播量较大的小麦播种;少量播种技术所用的播种机,通常使用斜外槽轮、细外槽轮、螺旋细槽轮等排种器,这些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均优于小槽轮排种器,适于播量较小的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深施种肥联合的作业机具--2BY-3型玉米免耕播种机构结构、原理、特征及技术性能指标。本机获得国家专利。本机型被农业部选为全国首批推荐精少量播种机具。  相似文献   

8.
由于谷子、糜子、蔬菜等小籽粒种子的体积小、质量轻等,适用于这些种子精少量播种的成熟机具目前还较少,为此本文对国内近年来开发的各类小籽粒排种器型式,进行比较分析。主要针对目前应用于小籽粒播种的环槽式、异型螺旋槽式、窝眼轮式3种排种方式的排种器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小籽粒排种过程在充种、清种、护种、投种等阶段的动力学特性,不同排种装置小籽粒种子在这些阶段的运动状态变化和摩擦特性的异同,以及对种子损伤程度的分析等。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种子在窝眼轮式排种器的充种区、护种区和投种区的受损伤程度最低,而种子在窝眼轮式排种器的清种区的破碎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京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经济技术可行性,设置了应用2BYFJ型玉米多功能精位播种机单粒播种和传统普通播种机播种对照试验,检验玉米单粒精量播种技术轻简节本、增产增效的功效。试验选用生育期、产量水平相同的京科968和郑单958两个作为供试品种,以适应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出苗需求。试验结果显示:采取单粒精量播种的京科968产量为678.9 kg/667 m2,经济效益为905.8元/667 m2,采用普通播种机播种的郑单958产量为627.6 kg/667 m2,经济效益为752.8元/667 m2,单粒精量播种技术比传统技术产量增51.3 kg/667 m2,经济效益增15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气吸式精密播种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BJQ—6型精密播种机的试制,对其精密播种种子的落种性,种床位置的变化以及吸附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探讨。给出了一些主要参数选取的方法,为精少量播种机械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一穴小群体的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一穴多株的小群体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条形穴栽培与圆形穴栽培相比,能够发挥这种边际效应,提高大群体的群体数量与群体质量,起到增蘖增穗增粒而显著增产的效果。圆形穴栽培产量为1165167kg/hm2,条形穴栽培为1230267kg/hm2,比圆形穴栽培增产65100kg/hm2,增产率为559%。为水稻栽培上采用一穴两墩插秧、条形穴机插、条形穴盘育抛秧及摆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使用经过改进的免耕直播机,进行了夏玉米免耕直播、耙茬播种和耕翻播种三种不同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免耕直播(条播、播后还需人工间苗)。第二阶段使用由西德引进的自动检拾装卸车,茎杆粉碎机和免耕点播机(由精量点播机改装而成)解决腾地和免耕点播的机械化。六年的试验结果证明,免耕直播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在播种日期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无显著盖异,而且还有以下好处:1.可以提早播种1—2天。2.有抗旱、防涝的作用。3.有利于密植抗倒伏。4.节能省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精密排种器排种质量的机器视觉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具有较高效率和精度的精密排种器试验检测系统,研究了一种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它采用视觉传感器采集排种口动态种子流下落时的序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排种时间检测、型孔种子数识别等过程,获得型孔种子数的频率分布,进而计算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等排种质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稳随机过程模型描述排种时间和型孔种子数序列,采用帧间隔及最大帧种子时间与排种间隔合理匹配的图像采集模式以使种子重复成像,既可保留有用信息,又可在较宽范围内选用帧频率,能够在25~30 Hz常见帧频率下对单粒播和穴播排种器的排种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4.
冲孔免耕穴播机入土成穴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将传统的条播免耕播种改为穴播播种,优化和改进了现有穴播机的结构,并研制了一套施力机构,以帮助成穴器入土.对成穴器入土成穴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此机构能够解决穴播器在免耕地上的入土成穴问题,为冲孔免耕穴播机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系统探索覆膜对胡麻植株的全面影响,完善地膜胡麻生长发育规律。以常规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陇东旱塬区普遍应用的两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下胡麻根系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盛花期)和胡麻籽粒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71%和20.34%,膜侧条播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0~10 cm主根直径较CK显著提高4.11%~103.39%,根干质量较CK提高21.76%~30.98%,根冠比较CK降低4.38%~29.46%,但在盛花期膜侧条播处理下胡麻主根直径、根干质量、根冠比与CK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覆膜处理对胡麻根系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条播均能够促进胡麻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胡麻籽粒产量,且全膜覆土穴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开沟起垄,开展人工穴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大田研究。试验以杂交稻品种培杂泰丰和常规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2种播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基于开沟起垄直播开展穴播和条播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较高,穴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产量,分别达到23.77%和10.89%,其原因是穴播处理能够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穴播方式还有利于优化水稻群体配置,增加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因此,开沟起垄方式下穴播较条播有利于水稻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17.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省工、节本、增效的油菜免耕直播方式,进行了油菜免耕撒播、条播、穴播试验,结果表明,撒播比条播增产9.7%,比穴播增产14.9%,增产差异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撒播田植株自然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单株有效分枝多,角果量大,但撒播较易倒伏,须通过栽培措施来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宁夏旱地小麦等旱作密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膜侧种植和露地条播4种种植方式,考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与露地条播种植相比,在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和0~25cm平均地温均有所提高;小麦株高高出12.2cm,穗长增加1.28cm,千粒重增加4.11g,产量高出636.0kg/hm^2,增产38.3%。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有利于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高其生物学产量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主茎总叶龄;机械精量穴直播稻的分蘖势较强,分蘖叶位低,分蘖发生和分蘖高峰出现早,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较大;机械精量穴直播稻每平方米有效穗263.63,比人工手插和人工撒播分别提高了24.63%和15.25%,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较人工撒播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14.92%和4.59%。  相似文献   

20.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