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年来,笔者运用加减消黄散治疗黄症中的阳黄133例,其中肚底黄86例,胸黄34例,大头黄13例,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1 肚底黄:1987年7月24日,本县河川乡店河村马正义家一驴,因病前来诊治。检查:体温39.3℃,呼吸30次/min,心跳94次/min,肠蠕动音低而弱。腹底发生如簸箕大的一块肿胀,发热且有疼痛表现,手压留  相似文献   

2.
据我县清河城公社兽医站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治愈一匹马的睾丸炎,其效果显著,望同行者共同试治推广深研,以此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现简介如下: 一、病例:1984年2月10日,清河城公社前秧大队一匹红色10岁公马来该兽医站就诊。畜主诉说于5天前该马被蹄伤睾丸造成肿胀。经临床检查,见一对睾丸均肿胀如排球大小,其阴囊皮肤有拇指肚大外伤两处,触诊患处有热硬感,没有化脓灶,阴茎未肿,排尿稍有红色,体温39.2℃,脉搏4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结膜、可视粘膜均呈粉红色,食欲稍减。  相似文献   

3.
肚黄,又叫肚底黄。是以肚底发生大面积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省西宁、大通、湟中等地每年均有零星发生,以春末夏初最为多见,当地群众称之为“羊草病”。对于肚黄,我们以往仅采用中药和针刺的方法进行冶疗,但疗效不佳。笔者于1985年曾对三例患有肚黄的骡马,用5%氯化钙100至200毫升、40%乌洛托品40—100  相似文献   

4.
箭针刺法是中兽医针灸疗法的一种,其特点是一种形似箭头的针,扎刺于非穴位点来达到治病的效果。由于它是一种非穴位的针灸疗法,所以也叫做“乱针刺”。概念一般来说,家畜的腹下水肿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映。本病多为继发病,如肾脏、心脏及外伤的疾病,引起了腹下静脉扩张、淤血、腹下蜂窝组织积液,腹壁即肿胀外突。触诊稍硬,质地如生面团状,多在脐区发生,故中兽医也称为“肚底黄”。  相似文献   

5.
<正> 淋巴外渗属中兽医学“黄肿”范畴。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不一,如发生在肚腹下,叫肚底黄;发生在胸前下,叫胸黄;发生在脊背,叫背黄等等。近年来,我们在兽医院门诊治疗中,将《元亨疗马集》治疗黄肿、肿毒和筋骨胀大  相似文献   

6.
鸬鹚亦称“水老鸦”、“鱼鹰”,在我们泰兴地区俗称“鸦子”。鸟纲,鸬鹚科。体羽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繁殖季节,头、颈部生白丝状羽。一、外部形态及生产性能:鸬鹚一般只有二种毛色,纯白的较少,黑色和黑、白羽相间的灰黑色较多。幼雏期,肚底毛色呈白色,背上呈黑色,少数肚底呈黑白色,并随生长年龄发生一定变化。通常是,一年肚底白,二年肚底毛淡黑,三年全黑。眼睛和喙的颜色也是如此。一年内眼睛色素呈灰色,一年以后呈绿色;一年内的喙角为白色,一年以后变为黑色。如营养不好,喙角仍为白色。喙长并呈倒勾状。一般雄性喙长10—11公分。少数可能还要长一些,雌性喙长8—9公分。倒勾长约1.5公分。80—100日龄的体重雄性一般为2.5—3公斤,雌性一般为2  相似文献   

7.
家畜常见的黄肿有胸黄、肘黄、腕黄、肚底黄、穿裆黄等。西医则认为是皮下、肌膜下、肌间等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蔓性炎症、水肿、蜂窝织炎。笔者在兽医临床中试用醋磨或水磨藤黄治疗家畜黄肿,收效显著。例1 2003年4月20日,本乡李某的1头5岁黄母牛,胸前有拳头大一块肿胀,无全  相似文献   

8.
<正> 脐疝常见于仔猪、犊牛、羔羊,但有关猫的脐疝少见报道。我们于4月26日就诊猫脐疝一例,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地区医院赵某,88年12月饲养小公猫一只。该猫从生下三天后就见腹下一小肿胀,触摸有柔软感,但精神、食欲正常,后肿块逐见增大,于4月26日送我们求医。将猫仰卧,见脐部有2.5厘米半球状肿胀;触诊质软,听诊有肠鸣音,轻轻按压,肿胀消失,并可摸  相似文献   

9.
药名趣联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九。肚丹门前似锦不点自红;荀香屋侧如花无求乃香。药名趣联@周学辉~~  相似文献   

10.
<正>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亦称“水老鸦”“鱼鹰”,在我们泰兴地区俗称“鸦子”。鸟纲,鸬鹚科。体羽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生殖季节头、颈部生白丝状羽。(摘自《辞海》——生物分册)。 一、外部形态及生产性能: 一般只有二种毛色,纯白的较少,黑色和黑、白羽相间的灰黑色较多。幼雏期,肚底毛色呈白色,背上呈黑色,少数肚底呈黑白色,并随生长年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是,一年肚底白,二年肚底毛淡黑,三年全  相似文献   

11.
《湖北畜牧兽医》2011,(8):42-42
2011年7月14日,据日本新闻网消息,日本负责食品卫生工作的厚生劳动省7月13日发表的消息说,目前正在全国追查的福岛县“核污染牛肉”,至少有435kg已经落入消费者的肚腹。  相似文献   

12.
面包虫喂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虫”学名叫黄粉虫(Tenebrio-moliter h)。属于昆虫类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属中的一种。此虫作为野生小动物如蛤蚧、蝎、龟、鸟等的饲料已有人报道,效果很好。但此虫用于饲喂家禽,则尚未有人试验。为探索“面包虫”喂鸡的饲用价值及“面包虫”在日粮中代替鱼粉的饲用效果,我们分别于1984年12月及1985年7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24日,我基地1头牧羊犬产下5头仔犬,仔犬健康良好。9月12日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其中1头小犬(公,3月龄)双侧肘头部有明显的肿胀,触诊有温热感,波动明显,大如鸡蛋。小犬精神状态良好,体温、吃喝正常,未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对肿胀部位进行穿刺检查,发现内容物为血水,肿胀部位明显缩小。结合实际临床症状,请教相关专家,并查阅资料,判定为犬的肘头皮下黏液囊炎。  相似文献   

14.
“洗心散”加减治疗马肚黄肚黄因其初发于脐部,失于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布满腹部底下而得名,笔者用洗心散加减治疗32例,全部治愈。1症状精神短少,行步缓慢,脐周围水肿,随病情发展日渐增大以至布满腹底全部,指压有痕,疼痛不明显,饮食欲减退,脉象洪大,口...  相似文献   

15.
马黄症是马夏季较常发生的疾病。黄是一种范围包括很广,病因病原较复杂的疾病。中兽医把局部软肿,日久破流黄水的病患统称为“黄”。一般都或多或少有全身反应。在我们南方,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7—10月,天气炎热,湿热熏蒸,气盛溢血,凝于肤腠而生黄。马黄症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发生于肚脐周围的称“肚底黄”、发生于阴肾者称“阴肾黄”,发生于膁部的称“膁黄”等等。马外黄患部周围界限明显,未化黄水之前较硬,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机器孵化北京鸭种蛋的实践中,常会出现中、后期死亡率增加,这在夏季尤为多见。死胚蛋的蛋壳变成“钢皮蛋”,活胚蛋在后期其血丝呈紫红色,大多不能“斜口转身”,也不能顺利出壳,甚至闷死在壳内。有的头部严重水肿,肚脐拖黄。部分肚大有  相似文献   

17.
“洗心散”加减治疗马肚黄肚黄因其初发于脐部,失于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布满腹部底下而得名,笔者用洗心散加减,治疗32例,全部治愈。1症状精神短少,行步缓慢,脐周围水肿,随病情发展日渐增大以至布满腹底全部,指压有痕,疼痛不明显,饮食欲减退,脉象洪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水牛颔下腺炎在临床上极少见。我们于1982年6月见到一例,并施行手术治疗而痊愈,现整理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化州县中垌镇高峰村聂某一头公水牛,主诉从1981年12月起,见右侧下颔骨支后缘部有一约拳头大的热痛性肿胀,以后肿胀逐渐增大,发展到妨碍牛的咀嚼及吞咽,并间有流诞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黄症是水牛较为常发病之一,尤以炎热季节多发,多见于役用牛和老年牛。如发生在胸部、肚底、会阴、咽喉等处。近年来,笔者用仙人掌配食醋治疗水牛黄症7例,均获良好效果,患部一般敷1-2次药后,即可见肿胀慢慢消失,活动明显好转,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牛外癀多由气血相凝而引发的,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皮肤局部肿胀,患部稍有温热、疼痛。肿部周围界限分明,未化“癀”水前,患部较硬,化成“癀”水后变软,小者如拳头,大者比铁勺更大,手指重压皮下有癀水窜动。根据癀发生部位不同,称谓亦有不同,有大头癀、胸肌癀、肚脐癀、膝癀等。近十年来,笔者自创下方治疗一般外癀,疗效甚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供同仁试用、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