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6,28(4):37-37
武汉市黄陂区肖显荣读者问: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名优绿茶护绿技术研究”一文,我很想试用护绿剂C,请问护绿剂C哪里有售,应用于名茶多用机杀青工序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特别是浙江开始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农的茶叶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然而名优茶的鲜叶采摘主要靠人工来完成,近几年来各地茶区采茶高峰期招不到充足采茶工的现象时有发生,2007年与2008年的"采茶工荒"更显严重。2009年开春,采茶工每天的工资已涨到了60元,高的甚至达到了100元,而往年才30~40元,工钱几乎比往年翻了1番,茶叶的生产成本明显提高。目前印度、日本等国家已基本实行茶叶机器采摘。除高档名优茶对茶叶外形有较高要求需人工采摘外,从规模化生产而言,推广机器采摘是今后茶叶生产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树起源地,茶树品种丰富,茶叶类别多样。绿茶是六大茶类中最多的一种,产区分布广、产品种类多,六大茶类中都有名茶,又以绿茶类的名茶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浅谈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问题》(张正竹、夏涛、方世辉、宛晓春),笔者阅后深感启发,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不仅仅是一项加工工艺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关系名优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及产业稳定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名优绿茶不绿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加工技术,确保名优绿茶色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开荣  魏国梁 《茶叶》1993,19(4):36-38
作者针对宁波地区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在温控操作方面存在的几个偏向问题对杀青、二次干燥过程中的理想温度提出经验指标,并对各茶类扁形茶、针形茶,蟠曲茶、条形茶)的温控范围和操作频度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名优绿茶水分含量、温度、氧气和光照4个关键因子对名优绿茶贮藏品质的影响,发现名优绿茶水分含量低于6%,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控制5℃左右,其贮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陈江涛 《茶叶通讯》2007,34(1):37-39
随着名优绿茶国内外市场分额不断扩大,名优绿茶加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完善。本文就实际工作中机制名优毛尖绿茶的加工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论名优茶的机械化采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名优茶生产在我国茶叶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名优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影响到茶农收入和茶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茶叶产业的兴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名优茶生产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受到行内行外的一致称道。但是,近年来名优茶“采摘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东方 《中国茶叶》2008,30(7):20-21
安溪铁观音色泽乌油润,砂绿明显,表面带白霜,呈“香蕉色”或“芙蓉色”,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实,沉重似铁,具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的外形;汤色清澈绿黄或金黄明亮;香气清香馥郁、鲜爽、悠长持久,带有兰花香、桂花香、奶油香、花生仁味、鲜酸味或青酸味等特色;滋味鲜醇甘爽,音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叶面波状,呈绸面光泽,  相似文献   

13.
便携式名优茶采摘机采摘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优茶“采摘难”已经成为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生产中的普遍问题,亟待机械装备及工艺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以新型便携式名优茶采摘机为机械化采摘的主要设备,分别就不同采茶机采摘效果,机采叶成品茶品质,机采工效和成本等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便携式名优茶采摘机可以有效提升机采叶的完整率和优质鲜叶比例,鲜叶整体完整率可以达到70%左右;与手工采摘相比,采用该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烘干机的结构及其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叶阳 《中国茶叶》2007,29(2):20-21
由福建厦门台资企业生产的燃油远红外烘干机,原是一种在台湾生产并主要用于乌龙茶干燥和提香的设备。该机在大陆投产后,也大多被福建等地用于乌龙茶加工。最近,四川名山,浙江嵊州、武义等地茶叶企业引进该设备用于名优绿茶制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研究表明,采用本研究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原料分级机,可对机采茶叶进行有效分级,经分级的原料,较好地实现了以芽叶大小分级归类,从中可获得较为整齐一致一芽二叶为主的名优茶生产原料。不同展叶状态的芽叶其个体大小差异大,以个体大小作为分级方式,所获的同一等级原料中会出现不同展叶状态的芽叶。  相似文献   

16.
林致中  余书平  吴荣梅 《茶叶》2006,32(2):85-87
本文调查了茶农常用的3种典型追肥方法和2种茶叶采留方法,并通过试验提出相对较优的技术,即1次基肥4次追肥,追肥比例3∶2∶2∶3;夏茶采全芽头的留叶方法。该两种方法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5。  相似文献   

17.
名优绿茶护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名优绿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各产茶区研制开发出大量的名、特、优、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名优绿茶来说,色泽绿亮的产品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使产品色泽绿亮、鲜活,但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就提高名优绿茶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进行了专门研究,在此作一介绍,供茶叶生产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中泽 《茶叶通讯》2005,32(3):30-31
成立于2000年的三门县坝头农副产品经营合作社,座落在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三门县亭旁镇的坝头办事处。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开发太师峰牌绿毫茶为主体,成为集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执着地抓好茶叶采制质量管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产品供不应求。太师峰牌绿毫茶荣获2003年省农博会金奖、2004年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银奖,2003年还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季永宝  林斌结  林月华  董直文  赵东 《茶叶》2015,(2):103-104,106
总结了泰顺县茶叶机械采摘的基本情况,泰顺茶叶机采起步较早,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当地的实际,对进一步做好机采应用和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黎  张蕊  张吉昌  黎钊  蒲国涛 《茶叶》2018,(2):89-91
以茶叶生产的机械化采摘为调研主题,先后对汉中市产茶重点镇、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等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将茶叶机械化采摘的现状、优劣势、发展趋势和思路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