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  相似文献   

3.
冯建琴 《蚕桑通报》2003,34(4):33-34
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蚕室紧缺的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眠中入棚,为了更好地适应规模经营,提高大棚的利用率,笔者于2002年秋蚕期进行了桑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的试验,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本所塑料拱型钢管大棚内进行。蚕品种白玉×秋丰。试验设塑料大棚育和室内育两种处理。塑料大棚育和室内育各饲养蚕种1张,于8月29日同天收蚁,1~2龄在同室饲养,3龄饷食第2天分别移入塑料大棚和室内落地饲养,全龄均采用一日3回育,3龄后塑料大棚育除采用…  相似文献   

4.
蚕业规模经营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嘉湖蚕区劳动力紧缺和养蚕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小规模经营已成为制约蚕桑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瓶颈.为推进蚕业规模经营,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有必要对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及饲养型式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为此向湖州市科学技术局申报了"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研究"项目,于2002年被湖州市科技局列项,课题实施3年已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设计完成了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的大棚,并对其实用性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在本市蚕区推广应用大棚育提供了参考;研究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即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饲养型式的饲养技术,为蚕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模式;3年来在练市镇朱家兜村以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的饲养型式,饲养蚕种23张获得成功,为今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作了准备.本课题已完成了预定指标,并于2004年底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5.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探究家蚕新品种桂蚕5号1~2龄湿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在广西来宾市农村的饲育效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于202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桂蚕5号的饲育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桂蚕5号在小蚕期1~2龄利用人工饲料饲育,3~5龄进行...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20,(秋蚕)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优良的抗BmNPV家蚕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进行了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研究,调查分析了这些家蚕育种素材24 h疏毛率、2眠蚕体质量及3龄蚕存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5份家蚕育种素材中,24 h疏毛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18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5份;人工饲料育2眠蚕体质量多数低于桑叶育,但是其中有5份高于桑叶育,明8C高出桑叶育43.08%;3龄蚕存活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6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13份,在60.10%~80.00%之间的有6份;24 h疏毛率在80.00%以上且与3龄蚕存活率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有11份,对该11份家蚕育种素材的24 h疏毛率和3龄蚕存活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634,呈显著相关。通过本试验,筛选出24 h疏毛率高和3龄蚕存活率高的家蚕育种素材,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抗BmNPV家蚕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12.
塑料拱型大棚养蚕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实行规模经营 ,是推进蚕业向高效、优质、产业化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蚕业现代化的关键。蚕桑生产由于其生产属性及生产要求的特殊性 ,在推进规模经营 ,提高规模效益的过程中 ,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尤其是在养蚕用房、养蚕劳动力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在前几年多点试验的基础上 ,2001年春我们在富仁镇富三村张富金户 ,进行了塑料拱型大棚养蚕技术试验研究 ,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现报告如下。1塑料大棚的建立1.1地块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高燥 ,排水通畅、交通方便、四周无污染源、桑园边的地块。1.2搭建大棚用料…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劳动效率高,能避免小蚕期氟化物、农药中毒,减少蚕病危害等优点,是适宜蚕业规模经营的一种新的养蚕方法.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制已获成功,为家蚕人工饲料育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陆琳  桑建坤 《蚕桑通报》2000,31(2):47-48
对于蚕桑饲养数量较大的蚕桑生产经营大户,或者是新发展的养蚕户来说,常常会遇到蚕室、蚕具紧缺的矛盾,5龄屋外育能解决这一问题。5龄屋外育不仅能解决房屋与蚕具问题,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蚕的生理上看,蚕的祖先是野桑蚕,虽然经过人类长期的室内驯化,但5龄期对外界环境条件仍有较大的适应性。同时,屋外养蚕,病原少,蚕感染病菌机会少,便于防病,在某些蚕区特别是养蚕大户和新发展蚕桑地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饲养方法。5龄屋外育一般有土坑式、地面式、围台式等三种形式。土坑式具有保温、保湿性能好的优点,但需较多的挖坑劳力和合适的场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家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有省工节本,减少蚕病、农药中毒和氟污染危害等优点,而且在蚕种生产过程中能有效地杜绝微粒子病的感染。笔者曾于2002 ̄2003年进行了日系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及繁育一代杂交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系白玉原蚕1 ̄2龄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成绩、克蚁制种量及其一代杂交种的张种产茧量均与全龄桑叶育接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也大大提高。为了解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我们于2005年秋蚕期在本院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叠式蚕台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蚕桑生产也在不断的发展.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1989年起,我们在蚕匾育小蚕的基础上,着力对小蚕共育利用叠式蚕台进行试验与推广,缓解了“三者”不足的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育蚕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东县丰利镇月河村村民卜开银,从事蚕桑生产已有35年历史。30多年来,他坚持开办小蚕共育室,为附近的养蚕农户开展小蚕共育服务。小蚕出室后,3~4龄大棚蚕台育,五龄采用大棚漏空透气育技术养蚕。自1999年我县推广续春蚕生产技术以来,饲养续春蚕从未间断,连年成为高产典型户。现将近年该农户生产效益情况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国内蚕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经起步并取得进展.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张亚平关于低成本人工饲料研制和推广、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用综合适应性指数的方法考察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浙江省湖州市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陈端豪等就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技术研究等,为人工饲料筛选蚕品种、面向生产、走向实用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2004年秋期我们组织了正在选育选配中的原种和杂交种,在1~2龄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参考山东农业大学王冰等提出的综合适应性指数法,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进一步探索用漂白粉添食或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病毒病的生产实用价值,我们配合生产在夏蚕期进行了漂白粉添食、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生产性试验。现将使用效果汇报于后, 一、供试地点、材料试验是在渭南县花园公社农科站进行的。夏蚕期饲育蚕品种为浙农一号×苏12。饲育温湿度及标准:一、二龄80—82°F,干湿差2—3°F,三龄78~80°F,干湿差4—6°F。采用塑料簿膜全防干育,全令四回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