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为改善SPOT5图像森林分类精度, 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对图像分割、对象特征提取与筛选、多分类器分类与结合进行探索,采用大尺度分割-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分类的分割-分区控制-底层分类-逐层向上合并的技术路线,试验了最小距离、马氏距离、Bayes、模糊分类和支持向量机5个分类器。结果表明:在森林分布破碎、类型和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的南方人工林区,总体分类精度最高的Bayes分类器,对以龄组为基础包含22个类型的第3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79.38%,以树种为基础包含15个类型的第2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1.82%,以森林类型为基础包含9个类型的第1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6.33%。在景观复杂地区的森林分层分类中,由底层分类开始、逐层向上合并的方法,效果比由顶层分类开始、逐层往下分类的方法更好。ETM+作为辅助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SPOT5图像的分类精度,但ETM+图像不能实质性参与分割过程,只能用于提取对象特征,否则会导致对象同质性差、特征变异,降低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对SPOT 5 图像光谱特征进行分析,与同类别的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对常用的融合方法得到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优劣势.以BROVEY算法为基础,对SPOT 5 图像假彩色融合进行试验,分析基本算法的特点及图像效果.针对植被层次不丰富、山区阴影呈蓝色的不足,提出了2种改进的融合算法,并对其原理进行说明,对融合后图像的特点作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4.
以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建立类层次结构,提取毛竹林遥感专题信息。结果表明: 1) 对毛竹林而言,在SPOT5红、绿、蓝3个波段上的最佳纹理窗口大小分别为9×9,7×7,9×9,比较接近; 2) 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能较为精确地提取毛竹林专题信息,用户精度达到90%以上,高于最大似然法提取毛竹林的信息精度(88.57%); 3) 增加纹理信息的多尺度分割方案既保证了毛竹林专题信息的提取精度(92.16%),又兼顾了其他森林类型,分类总精度、Kappa分别为92%和88.14%,为本研究的最高精度。 相似文献
5.
6.
杨雪栋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6)
图像配准技术是图像数据处理中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其精度直接会影响后期数据分析、处理。通过ENVI 4.5自动配准工具对同一传感器下同一场景不同时相的SPOT 5图像进行配准。结果显示,经过适当的参数设置,可以达到较高精度要求(1个像元左右),能满足图像的后期处理(如图像融合、镶嵌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的模型构建器(ArcGIS Modelbuilder)的功能,通过分析小班边界平滑的流程,构建起工作流模型,从而实现对小班边界进行自动批量化的平滑处理;以崇左市2016年林地变更小班数据(256 254小班)进行验证该方法比传统手工平滑的处理效率提高了约4.3倍,且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本方法也可应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使用林地项目小班边界的平滑处理。 相似文献
8.
9.
甘世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1):51-53
以ETM多光谱数据和SPOT5全色数据融合的图像为对象,利用遥感图像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平江县森林资源进行调查,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调查精度,为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提取最短路径生态廊道且兼顾多种生物的迁徙可行性,提出基于特征融合图像分割算法的生态廊道提取方法。融合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得到生态廊道的感兴趣区域,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研究区景观分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等类型,据此构建路径栅格图;利用二维信息素更新策略、动态启发因子信息素因子策略改进传统蚁群算法,以栅格图为对象使用改进蚁群算法规划最短的生态廊道路径。结果表明,该方法图像分割F值在0.954~0.984之间,波动性小;提取的生态廊道路径相对较短、拐点较少,起始点与终点之间更容易实现物质流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12,27(6):537-546
The study compares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digital change detection methods in detecting clear-cut areas in boreal forest. The methods selected for comparisons ar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and thus applicable in practical forestry. The data tested were from Landsat satellite imagery and high-altitude panchromatic aerial orthophotographs. The change detection was based on image differencing.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were tested: (1) pixel-by-pixel differencing and segmentation; (2) pixel block-level differencing and thresholding; and (3) presegmentation and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ethods and data sources used are accurate enough for operational detection of clear-cut area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predelineated segments or pixel blocks should be used for image differencing to decrease the number of misinterpreted small areas. For the same reason the use of a digital forest mask is crucial in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监测中SPOT5数据融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4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3种重采样方法的结果进行初步目视评估筛选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标准差、清晰度和光谱扭曲4个统计参数进行定量比较,筛选适合森林资源监测用的Spot5数据融合和重采样方法。结果表明,IHS变换融合效果最好,既具有较好的目视效果,又突出了图像的空间结构和纹理信息,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光谱信息,是适合森林资源监测Spot5数据融合的最优方法,而且在融合过程中双线性内插法重采样优于其他2种重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调查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重要的林业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洛川县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工作实践,根据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特点,从屏幕目视判读区划工作流程和方法等方面探讨SPOT5信息提取,对调查成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区划方法组织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保证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以一景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岩溶等的SPOTS遥感影像为实验影像,基于GEOIMAGE软件,应用AsterGDEM对SPOTS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研究.评估其正射纠正精度与质量,结果表明,应用GDEM对SPOTS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精度符合林业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的小班因子设置与信息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改善现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试验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此方法虽较传统方法缺少下木植被与天然更新、林分健康状况等需实地调查记录的因子,但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小班林地和林木资源状况(类型、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所处自然环境条件,完全满足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需要和森林资源报表的统计需要,并可满足各种相关应用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除小班基本属性(土地类型、优势树种、林木起源和伴生树种)需要逐一进行图像解译和少量实地补充调查外,新技术体系的其余各项调查因子均可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自动获取,这极大地减少了调查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质量可控,有效地保证了小班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确保了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