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设计出一种实验,比较肌内注射减毒活苗、鼻内接种温度敏感活苗和减毒活苗,并利用气雾的方法接种减毒活苗(两种浓缩物)、对形成特异性血清抗体的效力(刺激特种的血清抗体和用已知病毒对牛犊攻击的保护能力)。保护牛犊,防止已知病毒的攻击。除了肌内注射的IBR和PI_3苗外,所有疫苗,包括肌内和鼻内接种疫苗对IBR病毒的攻击提供最优的保护作用,但用两种浓度的疫苗气雾法接种,只提供部分的保护性。鼻内使用减毒活苗,在所有的(100%)试验牛犊中、都出现IBR血清抗体滴度,而肌注诱发的反应,在试验牛犊中仅占60%;鼻内温度敏感活苗接种,在试验牛犊中只有40%导致出现血清抗体滴度。用气雾的方法接种,在试验牛犊中IBR血清抗体滴度仅占20%。鼻内接种减毒活苗和气雾的疫苗使用对PI_3病毒(60~80%缸清阳转)比起用温度敏感活苗(20%血清阳转)有较强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福尔马林灭活多价苗是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和付流感—3(PI—3)病毒制备的.这种苗和一种同样制作的用褐藻酸钠作佐剂的苗及三种病毒的每一种用同样佐剂制作的单价苗都被用于牛的免疫.在接种一次不含佐剂的多价苗的反应中产生的对IBR,BVD和PI—3的全身抗体的中和指数(NI)分别是2.5,1.1和3.2.两次接种同一种苗的NI是2.8,2.9和3.5.但是接种混有性剂的这种苗1次和2次以后可见到NI有极大提高.接种2次(间隔38天)含有佐剂的单价苗的牛的血清NI和给予2次佐剂多价苗的牛一样,抗体持续在整个120天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3.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感染已有充分研究。该病对养牛业具有严重的经济危害性。但该病发生于水牛,在许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尚未见有报道,因此,其经济危害仍是不清楚的。从马来西亚各个州的水牛感染 IBR的血清学研究表明,对 IBR 有中和抗体的水牛的百分数很高。给4头水牛每天静脉注射40毫克地塞米松连续7天,结果是,所分离的病毒能与 IBR 抗血清起中和反应。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该病毒,其形态学及大小均类似于疱  相似文献   

4.
1980年3月,广东省光明华侨农场从新西兰进口一千余头奶牛.根据原农业部畜牧总局的指示,我们承担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检疫任务.在检疫过程中,我们于四月首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其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匈牙利Bartha Nu/67 IBR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五月,周泰冲等同志也从新西兰进口牛中分离到了IBR病毒.本文就IBR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猪的一种强毒型病原体,从2007年起在东欧流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ASF病毒是当前的流行毒株,在猪体内带毒和排毒(shedding and excretion)的动力学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希望通过将易感的家猪与经肌内注射感染ASF病毒格鲁吉亚2007/1毒株的家猪进行接触,以测定ASF病毒在猪栏内和猪栏之间由受感染猪向易感猪进行传播的动力学机理。试验采集了血液、口液、鼻液、肠液(直肠)样本,以通过病毒滴定法和实时定量PCR(q PCR)法检测ASF病毒,利用血清学试验测定ASF病毒特异性抗体。肌内注射和接触传播感染均能造成猪急性发病,不过试验表明因感染途径不同而导致猪的发病机制有所差异。接种感染猪在接种的第3天可在血液中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而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感染的猪分别在曝露后第10天和第13天方可从血液中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临近出现ASF临床症状时,ASF病毒在血液中的滴度高于在鼻液和肠液中的。口液样本中没有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不过ASF病毒的基因组被检测到。只有一头接种感染的猪在接种后第12天检测到ASF病毒特异性抗体。本项试验结果提供了ASF病毒格鲁吉亚2007/1毒株在家猪中带毒和排毒的定量数据,同时表明该毒株引起持续感染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7.
结荷兰进口的,临诊上表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奶牛的22份眼、鼻分泌物作 IBR 病毒分离,获得了4株病毒。通过血清学、病毒学、理化特性、病毒核酸型和电镜观察证实,分离到的病毒均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间接血凝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6份待检牛血清,同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血清中和试验(SN)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抗体,结果,IHA检出阳性牛58头;SN检出阳性牛48头,其中47头IHA亦为阳性。48头SN阴性牛中,有11头IHA为阳性。其它7种病的阳性血清对IBR红细胞抗原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肠温度,进行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鼻内喷雾接种对犊牛可产生有效感染,106.0 TCID50/mL的感染剂量即可致犊牛产生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并可分离到IBRV。试验成功实现IBRV/JZ06-8对犊牛的感染,该模型可用于IBRV研究和IBR疫苗评价。  相似文献   

10.
1956年以来,实践上已应用抗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接种技术。各种接种方法和各种疫苗(死苗、弱毒疫苗)亦已研制出来。各种接种方法和各种疫苗都有其优点及缺点。禽群已经成功地采用气雾法防治呼吸道病毒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气雾法给牛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副流感3型(IBR—PI_3)疫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80年4月,我们用从新西兰进口奶牛分离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125~#—BK毒株对4头牛进行了回归试验,引起典型发病.其临床症状以高度发热,沉郁,食欲不振,鼻腔及眼有多量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咳嗽以及母牛出现阴道炎等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3天,病程15~20天.回归试验发病牛的病理变化以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浅溃疡灶,鼻腔,食道粘膜和阴道粘膜充血,空肠粘膜呈明显虎皮纹状出血等为常见.接种后第2~6天,从试验牛采集到的病料用BK(犊牛肾)细胞又分离到病毒,并与IBR高免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试验证明,125~#—BK毒株同国外IBR病毒报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牛呼吸道合胞体(BRS)病毒rs-52株制备的活毒疫苗对犊牛进行了野外试验,分别经鼻内和肌肉接种275的353和头犊头未出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接种后1个月,原来血精中和(SN)抗体阴性的犊牛有89.7%和92.8%出现SN抗体阳转,在接种疫苗时大部分犊牛只有1:1或1:2的抗体水平。接种后6个月,约70%和90%的犊牛保持一定的SN抗体水平。野外试验实施后的5个月发生了BRS病毒自然感染,1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牛血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我们用ELISA方法检测从无IBR病毒牛群中采集的304份血清,其特异性为100%;检测经鼻内疫苗接种免疫后采集的62份牛血清,其诊断敏感性在免疫后第一个月为27.4%,第六个月为100%,检测标准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2的303份牛血清,其敏感性为100%;463份随意诊断样品经比较试验证明ELISA检出血清阳性牛(61.6%)比标准血清中和试验(49.9%)要高。因此,我们认为ELISA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一种常规诊断试验来检测牛血清中IBR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4.
早先带有牛粘膜病复症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现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病毒病,该病毒是属于癌疹病毒群.除最早的分离毒是呼吸道病的病原体外(Madin等人1956年),现在这种病毒认为是阴道炎和流产的根源.有时脑膜炎、结膜炎以及龟头包皮炎临床症状也和该病毒有关.从实验来看IBR病毒直接接种于乳牛的乳腺管内可引起乳腺炎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中小奶牛场及养殖小区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病(BVD)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牛场及小区的后备牛IBR血清阳性率达50.52%,BV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70.98%;从牛场水平看,24个牛场中IBR抗体场间阳性率达到50% (12/24),BVD抗体场间阳性率达到87.50%(21/24),IBR高风险牛场9个,BVD高风险牛场12个,双高风险牛场7个.此次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IBR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应考虑疫苗免疫;参试的大部分牛场有BVDV的急性感染史或接触史,高风险牛场应启动BVDV清除计划.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使用3~6月龄健康易感牛9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抗体均阴性),共分3组,每组3头犊牛。第1组首免肌肉注射IBRV-LN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1周后,每头牛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第2组只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时间同第1组;第3组为对照组,接种MDBK细胞培养液。接种BVDV-SM疫苗毒后每周采血至疫苗毒接种后28 d,测定接种后BVDV抗体效价,并采用BVDV-JL检验用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与第2组试验动物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能够抵抗BVDV-JL强毒攻击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M弱毒疫苗株接种后在牛体内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SM疫苗毒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们应用 ELISA 法共抽检本县六个乡(场)饲养的牛146头.其中牦牛30头,7头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抗体阳性;本地黄牛29头,9头阳性;犏牛32头,23头阳性;改良奶牛47头,8头阳性;(?)头进口奶牛未检出 IBR 抗体。本结果可以说明,青海地区的牦牛、本地黄牛及犏牛群中存在 IBR 病毒感染,IBS 病毒不是由引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牛呼吸道合胞体(BRS)病毒IgM抗体的捕获ELISA。以针对牛IgM的第一单克隆抗体用作捕获抗体,而第二单克隆抗体用来测定特异性抗病毒抗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动物的血清样品来评价这一方法。结果,用临床病症出现后5-10天的血清样品可论断出IBR和BRS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