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4):38-38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引起2003—2004年度亚洲禽流感暴发的病毒能感染猫。Thijs Kuiken与其合作者指出.这些发现出人意料.因为家猫通常被认为是不受此类A流感病毒感染的。这个禽流感A病毒名为H5N1.因为它.亚洲的8个国家屠宰了大批的家禽.这个病毒也感染了人类,而且许多被感染者因此丧生。在禽流感暴发期间。有一些猫也被感染的道听途说.因此Kuiken与同事对猫通过呼吸道接触这个病毒或通过吃被感染的鸡后是否生病做了研究。六只猫得了严重的肺病.并且将病传染给另外两只与它们在一起生活的猫。研究人员还在猫身上测试了另一种流感病毒H3N2.这个病毒会导致最常见的人类流感。用类似方式接触病毒的猫没有生病。作者说.他们的发现指出.在H5N1暴发期间.猫也面临被感染的危险.而且可能在农场家禽中传播病毒起作用.猫也可能成为人类感染的潜在病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从患病猫组织中鉴定出1株Ⅰ型FIPV病毒,通过RT-PCR扩增18个片段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CE-TA克隆载体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获得FIPV NJ-20-a株的全基因序列,对获得的全基因序列和编码区序列以往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S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NJ-20-a株与以往毒株同源性较低,新分离毒株基因组变异较大,通过编码区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S基因和3a、3b、3c基因是变异的主要区域,S基因系统进化树发现NJ-20-a株处于Ⅰ型FIPV分支内的单独分支,与以往毒株进化差异较大,表明猫冠状病毒在不同地域遗传进化过程中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对FIPV NJ-20-a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为猫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流行性学的调查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猫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felis)在临床患猫中的携带和耐药情况,本调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从1 990份猫源临床样本中筛选葡萄球菌,并采用16S rDNA测序鉴定猫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猫葡萄球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运用PCR检测耐药基因mecA。结果显示,本调查共分离到猫葡萄球菌48株,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83.3%),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克林霉素、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大于10.0%,对苯唑西林、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均为2.1%,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均敏感;40株(83.3%)菌株对至少1种抗菌药耐药;16株(33.3%)菌株呈多重耐药;未检测到mecA基因。结果表明,猫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严峻,应加强小动物临床感染耐药性的监测,规范临床诊疗程序,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4.
2020年11月,上海市某宠物医院接诊一例疑似猫慢性牙龈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FCGS)病例。为确定病因,采集该病例的眼、口、鼻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对FCV分离株VP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发现其与其他18株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4.2%~81.0%,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82.2%~88.1%。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FCV分离株与国内毒株的遗传关系较国外更近,但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疫苗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对VP1 蛋白D区和E区分析发现,D区及conE区的线性表位较为保守,而E区的5''HRV表位存在较大变异,与抗体反应有关的第439~441位氨基酸同样变异较大。本研究为了解FCV的变异特点以及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对猫科动物危害较大,病毒VP2基因在决定其抗原性和宿主范围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FPV的流行状况及其VP2基因遗传变异和进化方向,本研究对北京地区宠物医院疑似感染FPV的猫采样,共采集到16份粪便样品;对FPV 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得到12条长度1 755 bp的VP2序列;利用软件将获得的VP2基因序列与国内外报道的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2条VP2序列均属于G1基因群,与参考株M38246相比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北京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 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将CH-JL1、CH-JL2、CH-JL3、CH-JL4、CH-SH 5株猫杯状病毒中国分离株分别在F81细胞上连续传至15代。细胞传代前,测定病毒的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再以0.1 MOI的感染复数接种细胞。采用RTPCR方法扩增FCV各代次的ORF2基因片段并测序,用DNASTAR和MEGA软件分析其氨基酸变异和遗传进化特点。试验结果显示,细胞适应传代后,FCV各代次毒株滴度逐渐稳定,均位于10~(-9)TCID_(50)/mL~10~(-10)。TCID_(50)/mL之间。ORF2基因测序表明,FCV传代后氨基酸变异位点包括CH—JL1的P57S和G494R、CH-JL3的S440L和N519D、CH—JL4的V614I、CH—SH的K448R。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H—JL2和CH-JL3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同源性为95.9%;CH-JL1和国内FB-NJ-13株、CH-SH和国内GD株分别在一个进化分支,CH-JL4和国外F65株遗传关系较近。5株猫杯状病毒在F81细胞传代后滴度较高,稳定性良好,为将来FCV疫苗株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集哈尔滨某猫舍中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猫眼、鼻拭子,PCR初步确诊为猫杯状病毒(FCV)和猫疱疹病毒(FHV-1)混合感染。利用猫肾细胞(CRFK)对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前两代细胞培养物的核酸检测结果为FHV-1和FCV阳性,第三代开始只有FCV阳性,由此分离出FCV。制备此株FCV的鼠源多克隆抗体,并中和混合培养物中的FCV,从而分离出FHV-1,命名为HRB2019株。通过病毒粒子形态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HRB2019株,并研究其体外生长动力学。结果显示,HRB2019株可在CRFK细胞上产生典型病变,测得其第四代病毒滴度为1×108.43TCID50·mL-1;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有囊膜、直径约为200 nm的病毒粒子;IFA结果显示,分离株可与FHV-1阳性血清结合,出现特异性荧光;扩增分离株的gD基因,其与国内外流行株高度同源。病毒一步生长曲线表明,HRB2019株感染细胞12 h后开始复制增殖,12~36 h为快速增殖期,48~72 h进入增殖平台期且滴度达到高峰,84 ...  相似文献   

9.
猫杯状病毒(FCV)属于杯状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无囊膜病毒.FCV呈世界性分布,在猫科动物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猫、老虎、豹等猫科动物均易感染.FCV主要感染6~ 84日龄的幼猫,感染幼猫后,主要在猫口腔与上呼吸道增殖,引发口腔溃疡、慢性口炎、鼻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FCV感染14 ~ 18d后临床症状减轻,但仍可以通过猫的唾液、鼻眼分泌物持续排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源.FCV的感染通常以猫的上呼吸道和口腔病变为主,舌上频繁出现水疱和溃疡是典型的感染特征,此外还可导致四肢溃疡、跛行、流产、肺炎和猫慢性龈口炎,而高毒力FCV毒株甚至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最早报道于欧洲,是由猫冠状病毒(FCoV)感染引起的。猫冠状病毒属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目前已知猫冠状病毒有几十种亚型,只有少数亚型会致猫传染性腹膜炎。1流行病学不同年龄的猫对此病都可感染,但一般以6月龄~2岁的幼猫发病率较高,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数月至数年不等。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大多数消毒剂可使其灭活。应激条件以及感染猫的自身疾病和猫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使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可经排泄物、口鼻分泌物等传播。健康猫在接触病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或病猫的粪便有可能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猫杯状病毒(FCV)CH-JL2分离株对猫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滴鼻方式分别以10~(8.97)TCID_(50)/mL、10~(7.97)TCID_(50)/mL与10~(6.97)TCID_(50)/mL的病毒液(0.5mL/只)感染6~11周龄健康未免疫中华田园猫,通过对临床症状、体温、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组织中病毒分布情况的观察与监测,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FCV CH-JL2分离株感染猫均可发病,发病率依次为100%、50%与25%,FCV感染5d后,感染猫开始排毒,出现体温升高、鼻眼分泌物增多、口腔溃疡等典型临床症状,但在感染猫的肺脏、心脏、脾脏、气管等全身组织脏器中均未检测到FCV的分布。结果表明CH-JL2分离株不同于FCV VSD株,感染猫后仅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不能造成全身感染。本研究为FCV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猫冠状病毒 (FCo Vs)分为两类 :一类引起猫传染性腹膜炎 (FIP) ;另一类引起猫亚临床症状至温和型感染 ,称为猫肠道冠状病毒 (FECV)。另外 ,还有组织培养适应毒株 FIPV株 ,已失去致病能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伴随着该病毒在 7b基因处的缺失 ,但不一定是由基因缺失而引起。目前已有的减毒疫苗株就是上述现象的例子。血清学或形态学不能区分 FIPV和 FECV。因此人们称它们为猫冠状病毒的生物型 ,即这两株病毒仅仅在生物型方面有区别。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证明它们的生物型在基因上的差异 ,并发现这种重要差异的基因定位。已有研究人员对来自…  相似文献   

13.
猫细小病毒、猫杯状病毒和猫疱疹病毒是小动物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毒,多发于幼龄动物,在多猫环境中极易出现交叉感染。论文所述为8只成年猫组成的多猫家庭,其中1只猫因尿闭,于医院输液1周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回家后次日其余7只猫均出现类似症状。之后,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高热、呕吐以致食欲废绝,在外院先后被诊断为猫传染性鼻支气管炎或猫杯状病毒感染,在1只猫出现死亡后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猫三联抗体、猫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等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猫疱疹病毒和猫瘟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在三十例新生猫肾细胞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组织培养中,发现四例感染了猫合胞体病毒。而在所有的原代培养中,未见此种病毒的感染。这种形成合胞体的病毒可以通过感染细胞传播。其中有一株可以感染异种动物的第二代细胞,但不能感染牛胚胎肾细胞系(MDBK)和猪肾传代细胞(PK—15)。据据其生物化学、超微结构及血清学诸方面的特性,它在分类上属于反转病毒科的泡沫亚科。由于原代细胞发生内源性感染时,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所以,只有经过严密核对猫的第二代细胞或细胞系才可用于病毒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1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由29 190个核苷酸组成[1]。FCoV有2种已知的生物型,即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和猫肠道冠状病毒。FCoV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或媒介昆虫传播,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据对全世界的家猫统计,家庭饲养的猫有25%~40%为冠状病毒阳性,大型养殖场阳性率达到80%以上[2]。许多猫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可能会继发死亡率极高的猫传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猫杯状病毒(FCV)流行情况,于2019年1月~3月从京津地区4家宠物医院收集并检测眼鼻肛拭子297份,FCV、猫疱疹病毒1型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5.49%、30.98%、30.64%。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未免疫的小于1岁幼猫对FCV更易感。将FCV单纯阳性病料接种于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测序分析等进行鉴定,分离的5株FCV分别命名为F2019TJ1株、F2019TJ2株、F2019TJ3株、F2019BJ1株和F2019BJ2株。研究显示,FCV对温度敏感,37℃存放4 d病毒含量下降1个滴度。对5株FCV的VP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5株FC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3%~87.3%和82.2%~92.2%,归属于2个不同毒株群,F2019BJ1株、F2019BJ2株和F2019TJ1株属于GI株群,与美国的UTCVM-H2株遗传距离较近;F2019TJ2株和F2019TJ3株属于GII株群,与国内的FCV-GD株遗传距离最近。研究结果为了解国内FCV流行及变异特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猫疱疹病毒I型(FHV-1)是引起猫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该病原组织嗜性广,常侵害呼吸系统,还能侵害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结膜和胚胎猫。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三叉神经,使猫成为FHV-1的携带者。暴露后的猫(~80%)在应激状态下再复发并发生持续性的感染,同时向环境中排毒。而再复发往往增加疾病的严重性,导致眼睛失明。目前,对于FHV-1潜伏于宿主细胞而  相似文献   

18.
尽管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的疫苗已经研制出来并得到使用,FeLV感染仍然是导致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FeLV感染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持续还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严重非再生性贫血以及肿瘤等。  相似文献   

19.
局部封闭治疗猫产后感染张靖(陕西省汉中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723000)笔者共收治了10余例猫的产后感染病例,实践中采用先局部封闭再对症治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笔者收治的产后阴门阴道炎4例,产后子宫内膜炎9例,其中3例产后子宫内膜炎因未...  相似文献   

20.
为对疑似感染猫细小病毒的非洲狮进行确诊,了解猫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通过猫肾细胞(F81细胞)对非洲狮粪便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PCR鉴定,对检测到的细小病毒进行VP2基因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从非洲狮粪便中分离出1株细小病毒,将其命名为FPV CHN-HN-1。该病毒接种到F81细胞上,能使细胞出现拉丝、脱落现象。该分离株与参考的26株细小病毒分离株相似性为97.8%~100%,其中与分离株JN-FPV-96(MZ836373.1)、TZ-FPV-112(MZ836368.1)、FPV-SH2003(MW811187.1)和BJ051(MT270580.1)相似性高达100%;与其他7株猫源细小病毒同属一个分支,与JN-FPV-96、TZ-FPV-112、FPV-SH2003、BJ051遗传距离最近,与其他参考毒株遗传距离较远。本研究为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