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美国家农业立法的发展趋势及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政管理法制化,它是政府进行调控、干预、管理、监督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日美国家为实施《农业基本法》、《农业法》专门修改有关法律和制定大量相配套的新法律。制定完善农业基本法,为农业各种政策提出一个基本方向;重视农业投入立法,建立完善投入机制;通过农产品市场立法,稳定发展农产品市场;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及其它方面的立法;制定调整农业经济关系和技术推广及强化农业主体、粮食保护等其他法律。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真正实现了以法治农。  相似文献   

2.
陈嫩华 《种子》2002,(5):74-75
198 9年国务院颁布了《种子管理条例》,1 991年农业部颁布了《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使我国的种子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我国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后的第三部农业法律 ,也是第一部关于种子的专门立法。《种子法》的颁布施行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依法治种的指导思想更加突出 ,法律条文更加清晰、种子行政管理和法律责任更加具体 ,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必将对种子工作和科技兴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促进我国依法治种进程和种子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  相似文献   

3.
李明明 《种子》2003,(5):123-123
198 9年国务院颁布了《种子管理条例》,1991年农业部颁布了《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使我国的种子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我国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后的第三部农业法律 ,也是第一部关于种子的专门立法。《种子法》是我国种业市场的行为指南 ,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已进入依法治种、有法可依、规范发展的新时代。因此 ,大力宣传《种子法》,同时建立和完善执法体系 ,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促进生产和经营体制改革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 WTO的需要。《种子法》的颁布实施 ,为种…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管理,规范其服务行为,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耕由于减少了土壤蒸发,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特别是春季,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免耕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产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李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70-470
农业立法后评估是提升农业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该制度在中国农业立法中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立法后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将推动农业立法思想的发展和立法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它将在实践中发挥全面、客观检视农业立法实效性和合理性的作用,促进农业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农业立法的水平,进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然而,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勾画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方案,首先对农业立法后评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农业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同时对该制度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探讨了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以及评估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从整体上提出了关于建构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完善中国植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状况进行评析,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UPOV两个文本的区别,阐述了中国植物品种保护立法方面不宜过早采用1991文本,并应在品种权的国际保护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争取更大程度地维护本国利益。在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该项制度还受到中国科研体制的制约,应推广种子公司办科研和种子公司与育种单位协作的科研体制改革模式。在品种侵权案件司法审判实践方面,分析了证据保全、品种权保护范围界定、司法鉴定和责任承担等4个方面的问题,指出其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具体解决问题方法方面,应更多地由技术专家参与,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范。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植物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的问题,即如何在维护品种权人和农民利益之间确立平衡。结合相关的国际条约,指出中国的法律制度应在保护农民公平分享植物基因资源的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Zespri Group Limited v Gao & Ors”案判决书为研究视角,认为在侵权和损失认定方面,法官通过法律原则、国内外判例与学理学说的运用并通过解释立法目的,创造性地运用国内法律,影响其国外利益格局。该案将成为国内法域外适用向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渗透的标志性事件。为维护我国自身利益,建议进一步搞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自身建设,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制度的障碍分析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现有的生态农业法律保障措施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保护和防治污染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依托。在概述生态农业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确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在思想意识领域、社会结构现状、法律导向等方面存在的几大障碍。最后从进一步明确生态农业的本质属性,加快生态农业的配套性立法,加强地方立法等方面就如何消除生态农业制度的障碍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把握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诊断识别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通过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以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2)从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维度来看,农业经济可持续水平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农业社会可持续指数持续提高,农业生态可持续水平稳中有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水平稳中有降;(3)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分为低可持续、中可持续和高可持续三类,地区间差异显著且变化类型多样;(4)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来提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农业在各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做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80年左右的判断,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健全法制等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毅  叶会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438-442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在全面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融资困境的基础上,认为必须从确立法律保障系统、创新金融管理体制、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农业保险体系以及加强金融安全监管六方面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简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以后,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分析了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evolution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over time is presented. Inputs of an agricultural system are classified as components and activities. A component is either a resource or a technology. The activities are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outputs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include both the targeted product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When these terms are used to describe an agricultural system graphically, the dynamic aspects of the system can easily be illustrated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 can be properly identifi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s recognized as conveying certain objectives or delineating certain requirements of an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erms of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system. These objectives are: (1) producing necessary quantity of high quality food and fiber; (2) profitable to the grower; (3) conserv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4) harmonious with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These objectives have long-term implications and attempt to secure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y embra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ng such a system is that not all the objectives are compatible; compromise or trade-offs among the objectives are often necessary in developing a workable sustainable system.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can always be made through research, but no perfect system can realistically be constructed. General research issu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re discussed.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based on sound 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laws of physics and mechanics for pest and weed control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6.
鄂北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分析了影响鄂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新模式,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情况,论述两者的关系,以HACCP体系为例剖析两者结合是未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经济生态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农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解决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经济学理论总结工农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特点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规律,基于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分析,探讨工农业协调发展以减少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可行性,并提出减少农业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及多层次政策体系。结果表明,对农业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冲击主要有自然条件及自然灾害、经济周期、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运用现代知识技术的短缺等3大冲击。降低这3大冲击,不仅是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的需要。农村土地经营权拍卖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创新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等措施可以降低农业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Challenging targets for future agricultur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kinds of problems agriculture is facing, outlines and structures agricultural quality components and defined aims for them,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organic farming, proposes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areas and presents an outlook. The quality components are a type of checklist of those factors that we should be aware of concerning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duction of healthy food and the practice of good ethics.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eneral aim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any European and other countries focus on organic farming as a solution, but this approach is dangerous because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better environment or better food products. Concerning fu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highly important: precision agriculture, low leaching cropping systems, management of soil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maximum recircul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some issues of future agriculture such as intensity, nutrient imbalances caused by regional farm specialis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gricultural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