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福建黄兔为福建兔的黄毛系,是福建省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繁殖率高、胴体品质好和有特殊药用功能等优点,素有"药膳兔"之称,深受消费者喜欢。福建黄兔全身紧披黄色短毛,下颌沿腹部至胯部呈白色带。头呈三角形,大小适中,清秀;双耳小而稍厚钝圆,呈"V"型,稍向前倾;眼虹膜为黑褐色。头、颈、腰结合良好,背线平直,后躯发达、呈椭圆形。四肢强健有力,后脚粗  相似文献   

2.
综述福建地方种质资源闽西南黑兔的鉴定、研究、产业化过程与发展现状,指出闽西南黑兔实现产业化是政府部门、科技人员、企业家和广大养殖户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发展经历为挖掘、利用地方种质资源、发展兔业生产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部黑兔属于我国地方优良的兔种之一。随着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大,闽西南地方黑兔以其独有的优势展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该文研究了闽西南西南部黑兔的当前实际养殖状况以及兔种创新的相关实际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本地兔资源保护、改良和创新利用的发展建议。满足优质兔肉需求,实现优质兔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黄兔为原产于福建的小型皮、肉兼用品种,因毛色独特,肉质优良,素有"药膳兔"之称而出名。近年来,因推广外来品种及杂交利用和长期缺乏系统选育,福建黄兔曾出现严重的品种混杂与种质退化现象,品种遗传资源濒危。从1992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采用继代选育法对福建黄兔基础群进行了7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2001年通过了省级科技项目鉴定。1995年福建省在福州玉华  相似文献   

5.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兔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兔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6个群体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622(0.5723~0.722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857(0.5904~0.7267)。这显示黄兔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兔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兔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兔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6.
罗林 《福建农业》2008,(10):29-2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兔肉的需求也加大,福建黄兔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近年来,我县饲养福建黄兔的饲养户继续增多,仅2007年就出栏257万多只。在兔子饲养过程中,如何提高仔兔成活率至关重要。其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闽西南黑兔(Minxinan Black Rabbit)原名福建黑兔,在闽西地区俗称上杭乌兔,在闽南地区习惯称德化黑兔,属小型皮肉兼用但以肉用为主的地方兔种遗传资源。2007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命名为闽西南黑兔。闽西南黑兔除具有我国家兔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胴体品质及风味好等优良遗传特性外,其毛色、体型外貌的一致性及其种群规模,尤其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方家兔肉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黄兔、黑毛福建兔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铁进行测定,并与新西兰白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毛福建兔肌肉总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铁含量比福建黄兔分别高1.61%、1.04%、0.65%和2.41%,粗脂肪低1.68%,差异均显著(P〈0.05),与新西兰白兔相比,分别高1.58%、0.96%、0.47%和3.15%,粗脂肪低1.92%,差异均显著(P〈0.05),显示黑毛福建兔的肉质营养和风味好于福建黄兔和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的甘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出新西兰白兔0.19%和0.16%(P〈0.05),说明其风味比新西兰白兔好。  相似文献   

9.
<正>福安花猪是福建省著名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为福建省生猪生产作出重要贡献,曾经是福安、霞浦等地生猪生产的当家品种。2014年8月,我们开展福建省宁德市科技项目"福建优质土猪生产技术研究",目的是生产开发优质土猪,并通过开发利用促进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节光照的变化,影响短日照动物-兔体内褪黑激素,达到人为控制动物同期发情的目的,那么有必要探讨在福建地方母兔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8个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和比利时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8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兔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8 5~0.548 9。福建黄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548 9;苏系长毛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418 5。平均遗传杂合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将8个兔品种分为3大类: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九疑山兔和闽西南黑兔聚为第1类群,新西兰白兔和福建黄兔聚为第2类群,比利时兔为第3类群。[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兔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獭兔是典型皮用兔,主要提供优质制裘商品,它又名力克斯兔,原意为"兔中之王"。力克斯兔绒毛平整直立,富有绚丽光泽,手感柔软、舒适,毛细密,具有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地方品种福建黄兔为研究对象,利用冰冻切片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福建黄兔背肌和腿肌的肌纤维性状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在肌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Myh6基因在福建黄兔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肌纤维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6、8、10和12周龄福建黄兔的白肌纤维密度均显著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白肌纤维的面积显著高于红肌纤维,长径和短径的大小排列为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红肌纤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周龄前,背肌和腿肌中各类肌纤维长径、短径和面积呈显著增大的趋势,而6周龄后增大趋势逐渐变缓;Myh6基因在公母兔背部和腿部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母兔在4周龄表达量最高,公兔在6周龄表达量最高;Myh6基因的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长径和短径的变化一致。表明Myh6基因与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福建黄兔的繁殖性能,试验分析了福建黄兔断奶窝重与其他繁殖性状的相关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黄兔断奶窝重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活仔数以及断奶平均个体重呈线性相关(P0.01),通径系数分别为-0.2、0.178、0.848、0.597,其中断奶活仔数和断奶平均个体两个性状对福建黄兔断奶窝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德化黑兔是福建古老的地方品种,不仅外形独特,而且肉质鲜美,是兔肉家族之珍品,于2016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独特品质的形成及声誉,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实际,从地形地貌、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水质情况、牧草资源等多个方面,对德化黑兔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与总结,为德化黑兔的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九嶷山兔(jiuyishan rabbit)原名宁远兔,在当地俗称山兔,属小型皮肉兼用型地方兔。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广、耐潮湿、易饲养、体型小及毛色丰富等特点。由于主产区比较偏远、闭塞,人为影响较小,九嶷山兔是我国家兔地方品种"原生态"保持最好的一个品种。其种质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发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1产区情况1.1产区及分布  相似文献   

17.
"福建百香果3号"是2015年从我国台湾等地引进的黄金百香果等黄色种百香果中筛选出的品种,是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种名称。"福建百香果3号"适应性强,投产早,果实风味浓郁、耐贮运,受到市场热捧,果农青睐。本文从"福建百香果3号"的主要特性入手,总结了栽培中环境选择、优质健壮大苗培育、建园、修剪、水肥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防寒防冻等丰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闽西山区农亚县--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与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冠豸山,早已名扬省内外.如今悄然崛起的福建黄兔养殖又独占全省鳖头.体形清秀,肉质圆滑醇香的黄兔受到上海、广东和省内沿海城市消费者欢迎,被称之为"闽西野兔".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东南部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与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已成为福建热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入21世纪,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南亚热作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热区特点,致力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建设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现代热带农业产业,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沂蒙大白兔     
<正>"沂蒙大白兔"是由山东省蒙阴县桃曲镇万山兔业养殖繁育场将精选出的地方沂蒙大白兔,先后与日本大耳白兔、法国公羊兔、哈白兔和比利时兔等大型兔进行多品种多代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大白兔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