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解放以来,我省油桐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油桐面积已达150万亩,1980年产桐子2,200万斤.随着油桐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桐油产品,也增加了产区社队的经济收入.目前我省每年需桐油1200万斤,而现在年产桐油仅600万斤,产需差距较大,桐油供应紧张,直接影响了工农业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对桐油的需要,全省  相似文献   

2.
油桐是我国特产的油料树种之一。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工业油,具有干燥快、不导电和耐酸、碱、盐腐蚀的特性。商南县是油桐适生栽培区,栽培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桐油202.8万公斤。长期以来,桐油产区农民管理措施落后,桐林荒芜严重、树势衰弱、桐果单  相似文献   

3.
油桐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树种。因其栽培历史久,分布范围广,长期实生繁殖和自然、人工选择的结果,使其变异多样,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油桐的产量、质量。现在河南省油桐林100万亩,结果面积约60多万亩,仅收桐子1300多万斤,平均亩产20斤左右,单株产量不足半斤。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种性混杂,没有发展优良品种是重要原因之一。良种是速生丰产的物质基础。遵照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在油桐集中产区,依俈群众,  相似文献   

4.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区的生产特点是:自开垦起,在党的正确领导、苏联专家无私帮助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体首长和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辉煌的成绩。突出的表现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植棉面积迅速扩大,如1953年种棉3万余亩,1955年为80,114亩,1956年即达225,000亩。其次,是在劳力及机具的补给远不能与面积扩大相适应情况下,单位面积籽棉产量不断提高。如1952年亩产平均为120.4斤,1953年上升达亩产355.35斤,其中有2万亩平均亩产达402斤;另外,植棉能手刘学佛同志在1.61亩地上获得了亩产1,349斤的全国最高纪录。1955年平均亩产为400斤,其中有134亩,亩产达1,043斤;刘学佛同志有1.05亩,再次创亩产1,392.86  相似文献   

5.
<正> 河南油桐生产,当前单产低而不稳是急须解决的问题.由于三年桐是异花授粉,自然杂交率高,后代变异大;加上历年采用播种造林,而形成现有桐林种性混杂,劣株低产树多,产量悬殊.如西峡县蛇尾公社,共有结果桐树180万株,最高年产桐子201万斤,株平1.1斤,而本公社十亩地大队选出一株油桐优树,连续三年平均产桐子86.4斤,产量相差56.7倍.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7.
渝东地区地处重庆市东部的三峡地域,自然气候、土质条件等非常适宜油桐的生长,为我国油桐生长的最适生区、主产区及老产区.渝东桐油品质优良,各项桐油理化指标优于国家制定的标准,其中云阳桐油曾作为世界桐油检验标准,为出口的免检产品.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由于桐油替代产品的出现,以及桐油新的利用途径尚未有效开发,渝东油桐生产出现了大滑坡,桐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幸存桐林则基本处于荒芜、半野生状态.本研究以渝东典型油桐品种及各品种曾经的优质桐林种植区现存桐林为实验对象,采集全熟桐果用于桐油品质分析,并与我国现行的桐油国家标准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渝东现存桐林桐油品质只能达到国家二级或三级标准,各品种品质均有所下降.可见,桐林长年荒芜,无人哺育,品质会逐渐下降,许多过去经过几十年选育的优良种植资源会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9.
义县九道岭公社,1980年种油脂向日葵4000多亩,有2000多亩是草复葵,大部分种在山坡薄地上,普遍长势良好,一般亩产150斤左右,高的可达200多斤。其中石佛寺大队365亩草木樨复种向日葵,平均亩产葵花籽152斤,增加收入2.6万多元;第二生产队种40亩,没施农肥,平均亩产达到225斤,花盘直径平均18.6厘米,大的直径30多厘米,90%以上花盘下垂。而对照田,亩施农肥5000斤,亩产125斤,花盘直径平均14厘米,花盘大部是直立的;第一生产队种80亩,平均亩产接近200斤,增加收入7440元,全队144口人,平均每人增加收入53元。他们采用三种复种形式:1.春播草木樨(也有冬播的)夏季翻压  相似文献   

10.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省从明朝在南京植油桐,迄今已有600多年,油桐遍及全省.建国后,在高淳、句容、溧阳、江宁等地先后发展油桐,面积曾达14万亩.目前投产面积约1万亩,全省年产桐油不足1000担,供需矛盾很突出.今后必须自力更生,积极恢复发展油桐生产,努力增产桐油.一、积极恢复油桐面积发展油桐生产,必须按照油桐的生态条件和生育特性,掌握以下技术:1.适地适树油桐是温带、亚热带经济树种.我省自然条件对发展油桐是基本适合的,但必须坚持适地适树.(1)气候条件:油桐要求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22℃,并以17~19℃为最适宜.以7月27~29℃,夏季≥22℃,有130~140天为好.1月5~9℃,冬季<-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大队位于苏北老沂河畔,2800亩耕地,其中1460亩沙层厚度达一米左右,庄稼扎不下根,立不住苗。通过土、肥、水综合治理,不断扩大了稳产高产田,同时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逐年增加。1969年粮食总产107万斤,亩产520斤,超过了“纲要”;1970年粮食总产160万斤,亩产925斤,跨过了“长江”;1971年粮食总产180万斤,亩产1107斤,超过了“双纲”;1972年又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205万斤,亩产达1310斤。近四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递增200斤以上,总产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斤。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果品加工原料及生产概况: 我省果树面积500万亩,总产各种干鲜果18亿斤。果品种类繁多,尤以苹果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全省现有苹果面积200万亩产量达9亿斤;梨35万亩,年产约1.5亿斤;葡萄12万亩。产量已达5千万斤;枣100万亩产枣2亿斤;猕猴桃分布于大别山、伏牛山区,属野生状态,总产可达2500万斤;核桃70万亩,年产1200万斤:板栗35万亩,年产1200万斤;柿子55万亩,年产约2亿斤;山楂20万亩,年产1000万斤。由于近年新发展果园增多,幼树比率较大,所以今后果品产量还将  相似文献   

16.
1965年,是我场在渤海滩上开荒生产连续获得高产的第三年。生产的第一年,即1962年,种水稻6,100亩,平均亩产452斤;1963年,种水稻7,800余亩,平均亩产826斤;1964年,种水稻8,100亩,平均亩产达904斤;1965年战胜了种种困难,7,400余亩水稻平均亩产突破千斤大关,达到1,113斤,最高亩产达1,450斤。 1965年,这个地区是大旱之年,到6月14日才降了一场透雨,全年降雨量比上年少53%以上。到5月28日,我场8,000亩稻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前哨农场十九队徐洪亮,响应分局农业局及农场水稻部门有关:"合理利用田间沟渠截水蓄水及井水增温",种植800亩三江一号,水稻平均亩产超1200斤,较旁边户相比平均亩增产200余斤,亩增收150元,800亩水稻增收效益12万元.  相似文献   

20.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