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般盆景有树木、小草、苔藓、拳石等点缀;有楼台亭阁和人物、动物等摆件。点缀与撰件在盆景中运用得和谐统一,情理相随,能使盆景增辉添色。它的作用有四:  相似文献   

2.
盆景是我国园林艺术珍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按其种类与形式来说,一般概分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但随着盆景的选材和造型不断扩大与创新,今人采取“树”与“石”兼用配置的盆景,却越来越普遍。因而特名之为“树石盆景”,这种盆景除树木、山石外,有时也点缀一些人物、禽鸟或亭榭等小件所采用的花盆形式也有不同,以树木为主的树石盆景,多采用透孔花盆:以山石为主的树石盆景,多用浅盆。盆中的树木依靠盆土或山石的吸附作用获得水分和养分,故生长仍很繁茂。树石盆景形式多样,幽雅美观,用于室外、室  相似文献   

3.
人(动)物盆景是在树石盆景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并自成一体的。但目前人们对它的看法,尚不尽一致。根本问题是对所谓“配件”在盆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各见,贬褒不一。其实,人(动)物工艺制品和树石在盆景中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人(动)物工艺制品可以为树石盆景中的树石“点缀”,增光添色;而树石也应该在人(动)物盆景中作为“陪衬物”,为人(动)物工艺制品生发活力和野趣。《中国花卉盆景》(以下引用时略)1988年第四期发表的《伍宜孙先生盆景艺术》专页中,有一种题为《野趣堤边树,春晴鸭逐波》的佳  相似文献   

4.
盆内点缀是“意境”创作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选择和铺布苔藓和细草,并安排小石、摆件。铺苔前可抚平盆土做平原土面,也可模仿山野丘陵起伏高低形成野趣,数处点石、植草后将大量“空地”铺植青苔增加绿意,引观赏者神游自然。点石、植草都须细小以突出小菊及主要配件。摆件品种很多,都属微缩实物模型: 人物行当有吟游者、奕棋者、读书者、放牧者、撑船者、负贩者、谈论者、吹弹者、休憩者、耕作者或故事角色……建筑设施有亭榭、楼宇、茅  相似文献   

5.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摆件”这个概念,是由“配件”更名而来的。“配”含有贬意,从本质上曲解了“摆件”的形象。“摆件”这一提法,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表明了它在盆景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还了它本来的面目。这就是说,它既不是所谓填补树石空间的“补白”物,也不是花花招招的点缀品,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人工截选、雕琢、拼配,在浅浅的盆中,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山水风光,咫尺之间,气象万千。盆中盛水后,则“山环水绕,山水相映”。若在石头上种上植物苔藓,点缀些亭桥阁宇、风帆、人物,则景物更富生机和情趣。日本盆石则是在一种涂有黑漆的盆上,放置天然的石块,并在其周围以粗细不同的白色砂粒绘制出溪流、波浪、远山、松柏、日月、云雪等自然景物,使盆面的砂画与盆上的石头结合起来,形成一幅有立体感的风景画。有时盆中还放上柴门、牌坊等摆件,以丰富盆石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制作山水盆景或日本盆石,都需要鲜明的主题和精巧的构思。  相似文献   

8.
和盆景同好者谈点盆面铺苔的体会。当一盆树桩盆景造型完毕,配上合适的盆景盆之后,作为盆景的创作已可说是大功告成。但当你坐下来细细品尝你的作品的韵味时,总会感到还缺少点什么——没有盆面铺苔。盆面铺苔后,有下列好处:1.能使树木、山石、泥土、花盆四者融为一体。2.可起丰富盆面色彩的作用,褐色的树杆,浓绿色的树叶,加上青色的苔藓、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和中国盆景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它们都是造型艺术。中国画是以毛笔、墨汁,根据作者构思在宣纸上任意挥洒,比较自由。而盆景则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经过培育、剪、扎等,制作出“有生命的艺术”。中国画的许多理论、创作实践都可以作为盆景创作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盆景与中国画的关系,试从三个方面阐述。 生境(写意): 中国画和盆景艺术是追求对象  相似文献   

11.
刘俊夫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2期发表的《盆景摆件的应用》一文中说:“摆件,顾名思义是摆设点缀品,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的配景,衬景或补景。”我以为这定义并没有揭露所谓“摆件”的本质属性。以某一种类传统素材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还有可能表达不了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为完善其创  相似文献   

12.
这三幅“树石组合”盆景,所用的小叶榕树材,均为大树修剪下小枝培育成材的。先是扦插生根后,移植到事先选好的石料上,用金属丝固定入土盆,圈壅深栽,日常注意肥水管理,促进枝、叶、根的快速生长。三年多的呵护才定植在景盆中,又经过多次修剪整形,始成今日之风貌。制作之初,即已确定选用划一的佛山绿釉景盆,使其成为一组小型树石组合盆景的把玩小品。走小苗育桩之路,树石组合盆景是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盆经典的岭南附石盆景,曾多次在盆景大展中获最高奖。它树石相依,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石上树木曲伸有度,生长繁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4.
一盆形态动人,意境深邃的树木盆景,其根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附石盆景中,树木的根大部分裸露于石上,根的艺术效果则更为突出。因此,在制作附石盆景时,除对石材和树桩的择优选用以及在干枝的造型上下功夫外,更应着意在营造和使用根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附石盆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型附石盆景是树石盆景中较难的一种艺术造型,难在选材、加工、成型三方面的高要求。笔者在实践创作中有如下的体会。一、选材方面1、选取石材从受力和耐久角度来看,中型高位附石所用石材,应该是硬质石材,具有漏瘦透皱的特色,表面纹理清晰,石材高瘦,底部宽度与高度比在1∶3左右为好,重量在20公斤以下。盆面石材高度在0.5米以上,石体完整,以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的苏州菊花盆景,由苏州园林技校胡诚实师傅精心探研,根据菊花的生长和观赏特性,运用盆景技艺,在各式盆盎中,配以秀石,缀植碧草和青苔,使一棵草质花卉,形成苍翠挺拔、古拙劲奇、木粗冠宽的大树;或在菊下巧置摆件,表现优美旷野景观,饱含诗情画意。其制作方法和程序如下: 一、养砧砧木选青蒿,因其抗性强,生长陕,根系发达,种源丰富,是苏州传统的菊花嫁接良砧。早  相似文献   

17.
几架小议     
一件具有整体美的树木盆景,应当包括树木、盆和几架三个部份。树木是盆景的基础,盆则是树木赖以生长的必要条件,而对几架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多余之物,但从盆景艺术的总体视之,实也缺少不得,它不但可以烘托树木,开拓境界,而且可以起到增姿添色的作用。在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的《步步青云》(见《中国花卉盆景》1986.1.插四,以下刊名略),配以多级书卷式几架,给人以读破万卷书,  相似文献   

18.
每当面对那造型奇趣的附石盆景时,总会心情愉悦,其乐无穷,疲劳烦恼一并消除。那块玲珑石似危岩横空;而附石而生的绒针柏则轻盈飘逸;几只姿态各异的猴子,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一幅大自然情景的立体画,令人心醉(树连石高20厘米,盆长14厘米,石种:太湖石)。其实这类附石盆景的制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构图。单论盆景而言,由石、树、摆件、盆组成。选一块形态清瘦透漏的石材,  相似文献   

19.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作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中水面、旱地、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景观。它具有题材广泛、自然气息浓厚和最宜于表现诗情画意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已为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所瞩目。水旱盆景的制作较为复杂,必须先掌握好制作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基本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将其特别之处分别作介绍。 (1)选盆:一般采用浅口盆,较山水盆景用盆可略深少许。盆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郑州市人民公园举办了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盆景展。展出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等不同类型的盆景260盆、微型盆景15组。树种以河南常见的石榴、柽柳、黄荆、金雀、小叶女贞、迎春花、金银花等为主,其风格或飘逸,或苍劲,或清秀,其中的柽柳盆景既能模仿垂柳的婀娜多姿,又能模仿松柏的挺拔刚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