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束缚工程发展的制度缺陷日显突出,迫切要求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延长盛世兴林的高峰期。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分析影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政治、管理制度等因素,以事实证明:林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是盛世兴林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浅析白城市“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王清龙(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缘,所辖5个县(市、区)均属“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为改变白城地区的自然面貌,改善生态环境,白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植树造林,特别是1978年... 相似文献
5.
三北防护林工程与科技兴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工程20年来,始终注重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它是工程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作者认为,当此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切实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以更为辉煌的建设成就,将工程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7.
8.
历史在黄沙之下,文字与白骨都是符号,富裕及人的欲望的极致便是没落,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人说沙漠底下是石油,我说沙漠矿藏中最宝贵的是关于干旱的启迪,它告诉我们:土地和水的珍贵;在节俭与奢侈之间人应该怎样选择?此种选择的重要性在于:是选择不仅仅是一代人的长治久安、和平喜乐呢?还是在荒漠化中走向消亡?“三北”防护林,我要感谢你,正是你的枝枝节节给了我这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强工程造林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林业主管部门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从以情感人、凝聚人心,形成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打破常规、创新机制,造就一支稳定的林业队伍两个方面介绍了工程造林管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防护林体系建设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可改善环境拓展生存空间并发展持续性经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初见成效,防护经验与措施也一直在提高,就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并带动经济发展等成效的分析,总结了相关经验及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新崛起的边缘科学。生态经济学要求以生态学原理为主导,以经济规律为引导,使生态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必需正确理解生态经济理论,遵循生态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为充分体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应做好的三个方面的工作和处理好的两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调查研究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第一阶段(1978—2000年)造林成果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直观地反映了三北工程建设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京都议定书》和"碳汇"理论对三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新思考——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阶段建设的基础上,针对三北工程区脆弱的生态状况、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林业工程建设的限制因子,运用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四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功能分区、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是德国政府援助中国政府的一项林业技术合作项目。项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等高新信息技术,实现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效益评估的数字化管理。文章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等,详细论述了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区的非公有制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制约三北地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三北工程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观念,采取新举措,多策并举,全方位推进,从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现代林业的内涵、特点及理论构架的基础上,从全国林业、林业建设者与三北工程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对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根据现代林业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发展理念提出了新时期加快三北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从1978年至今已开展39年,工程建设范围逐步扩大,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