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大连市沿海污染生物种类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9月~1998年9月,选取了大连市区沿海的3个点进行了3次污损生物调查。共获在型污损生物10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石莼、水螅类、紫贻贝、端足类、纹藤壶和海鞘类。最大双月湿重为2974g/m^2,最大覆盖面积为100%。3个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但湿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2010年4—11月,在大连市普兰店湾的3个采样点进行了春、夏、秋3个季节的污损生物调查。此次调查共获大型污损生物10种,优势种类有:猫爪牡蛎、纹藤壶、紫贻贝等。其中,猫爪牡蛎的单位湿重最大,为6 973 g/m2,个体密度为1 384个/m2,最大覆盖面积为100%;其次是纹藤壶,湿重为2 202 g/m2,个体密度为3 000个/m2。此次调查3个取样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但湿重差异比较大。普兰店湾的污损生物种类比较少,但优势种类突出,为典型的渤海污损生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季节,对企鹅珍珠贝[ Pteria penguin (R(o)ding)]污损生物的种类、感染率、感染部位及对企鹅珍珠贝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贝体上污损生物的种类和附着量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的污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其中夏季最高).夏、秋两季污损生物的优势种群均有...  相似文献   

4.
海洋贝类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1995年6月 ̄1996年6月,对大连大李家海水养殖场的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类群进行了挂板和整体取笼试验。总计有生物8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海筒螅,端足类,盘管虫类,柄瘤海鞘、史氏菊海鞘,纹藤壶,紫贻贝等,附着盛期为7 ̄9月。  相似文献   

5.
2018年1、3、5、7、9和11月在白洋淀5个采样点采样,进行浮游植物种类区系组成、密度及丰度的调查,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采样点有浮游植物7门74种,其中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种类丰富,综合评价水质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位于元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采用实地捕捞、市场调查、走访了解等方法进行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河水水质处于地表水标准Ⅳ类,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生物量较高.4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水生藻类6门48种,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其中硅藻种类最多,绿藻生物量最大.采集浮游动物4大类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枝角类生物量最大.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11种,其中软体动物种数最多,节肢动物门次之.采集到的水生维管束植物9种.鱼类共调查到20种,以鲤形目最多,鲇形目次之.此次调查结果可为评价大桥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保护区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依据,并协助制定科学有效的水生态保护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7.
乌梁素海水生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乌梁素海水生植被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在生物量的高峰期(9月)约98%水面被水草复盖,平均每平方米6748.9克(湿重),全湖总生物量89.3万吨(湿重),其中以芦苇、聚草生物量最大,其次为轮藻、蓖齿眼子莱等。种类少,生物量大是乌梁素海水生植被的特点,文中分析了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并讨论了水草的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湋河的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了中国东北太子河流域的环境质量。于2009年5月在太子河流域61个点位(参考点26个,受损点35个)对鱼类进行抽样采集,捕获到鱼类34种,分属9科,共计2 247尾。采用23个生物参数进行干扰反应、相关性和生物参数判别能力的分析,最终确定了鱼类总分类单元数、总渔获量、雅罗鱼亚科种类百分比、耐污物种百分比、广布种百分比等5个指标,用于构建F-IBI。利用三分法统一各个参数量纲,将各个指数加和得到IBI值,IBI分数为5~25(IBI=25~22为健康,IBI=21~18为亚健康,IBI=17~14为一般,IBI=13~10为较差,IBI=9~5为极差)。研究结果显示,19个样点为健康,11个样点为亚健康,12个样点一般,11个样点较差,8个样点极差,而且IBI与栖息地生境质量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修复金矿区污损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本研究以小秦岭金矿区污损土地调查为依据,提出了综合利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结合土地工程中的土体重构科研技术,对污损土地进行修复治理。通过逾6年的实践,治理项目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11月,对南麂马祖岙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厚壳贻贝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共有41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其中节肢动物有10种,为最多;锯额豆瓷蟹、三角藤壶垂直分布最广;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藤壶、牡蛎等,不同养殖贝类有不同的优势种;养殖贝类的外部形态与附着生物的附着效果有较大的关系,附着生物对附着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台风对附着生物的附着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在养殖生产中可利用改变吊挂水层、错开附着时间、使用药物等防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22年2-7月(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2-3月、成熟期4-5月和衰落期6-7月)在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的同步采集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结合聚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筏架不同结构体及其上大型海藻所附生的端足类的种类组成、丰度密度变化和群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端足类24种,隶属于2亚目7科16属,其中在养殖生境采集端足类24种,而潮间带仅采集到4种。养殖筏架上的优势种为钩虾亚目的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毛日藻钩虾(Sunampithoe plumosa)和施氏玻璃钩虾(Hyale schmidti)以及麦秆虫亚目的凯氏麦秆虫(Caprella kroyeri)、十远麦秆虫(Caprella decipiens)和长腮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潮间带各种类IRI值皆小于5,未出现优势种。端足类的整体丰度密度呈现逐月增加趋势,从2-3月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的580±90ind/m2增加到6-7月衰落期的3800±400ind/m2;不同部位的平均丰度密度最大为浮球的9700±400ind/m2,最小为贻贝串4800±100ind/m2。端足类在大型海藻快速生长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海藻成熟期,再次是衰落期;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贻贝串。在群聚特征方面,端足类群落不仅在时间方面有明显变化,不同部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端足类对不同大型海藻的选择利用方面,强壮藻钩虾等6种端足类与褐藻、绿藻的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发现大规模筏式养殖区支撑了种类丰富、结构多元且生物量庞大的端足类资源,结论可为海洋牧场人工生境的构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方法  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 × 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和植物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共调查到维管植物87种,隶属55科82属,桉树人工林物种数随着干扰的加强而减少;乔木层与草本层D、H、H'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木层D、H、H'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大值,乔木层的D、H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各层生物量呈不同变化趋势:中度干扰下乔木层蓄积量(12.01 m3·hm?2)最高;轻度干扰下灌木层生物量(394.533 kg·m?2)和草本层生物量(359.680 g·m?2)最高。乔木层D、草本层H'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Jsw与草本层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适度的干扰会促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受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而改变,没有固定关系。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为优势浮游动物物种的低盐度盐湖是西藏湖泊的一个重要类型,以达则错为代表,分析了其沉积背景及沉积物组成。结果如下:(1)湖泊敞水区无机沉积以内生化学沉积为主,可代表深水盐湖无机沉积物的自然沉积过程。(2)达则错盐湖浮游植物以蓝藻、硅藻、裸藻、绿藻为主,总生物量11.35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92 mg/L,其中西藏拟溞占 82.30%;浮游植物残体受盐梯度影响在盐梯度层之上聚集,而浮游动物残体及粪粒(Fecal pellets)因外表有碳酸盐附着可穿过盐梯度层沉积湖底,生物残体与浮游动物代谢产物构成了沉积有机物的物质基础。(3)表层沉积物平均含水量为66.70%,粒径0.004-0.02 mm范围内的颗粒物含量最大,占20.42%,其次为<0.004 mm的粘土,占4.53%。(4)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为27.99 mg/g(干重),其中颗粒有机碳(POC)约为18.11 mg/g,占TOC的64.70%;在POC中,西藏拟溞粪粒贡献最大,约占POC的60.48%,占TOC的39.06%,占沉积物总量的1.12%,其次为西藏拟溞残体,占POC的38.85%。分析结果表明盐湖因其独特的水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具有较强的沉积能力,以化学沉积为主的无机沉积及以西藏拟溞粪粒和残肢碎屑为主的有机沉积构成了该类型盐湖颗粒物沉降及沉积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区沿海底栖动物的种、量和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1998年7月对大连市区沿海10个站位(南部沿海4个站位,大连湾6个站位)进行了3次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底栖动物79种,其中多毛类42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7种,棘皮动物2种,海鞘2种,其它3种,平均栖息密度为4663.3个/m^2,平均生物量为74.5g/m^2,同时测定了相关的水化指标,经分析表明该海区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三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丘类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可存活于不同沙丘类型.白刺的生态优势度(重要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植物多样性与白刺的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不同沙丘类型白刺地上生物量变化明显,半固定沙丘白刺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认识台风对浙江岛礁大型底栖海藻分布的影响,为枸杞岛海藻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利用2012年11号强台风"海葵"的气象资料、嵊山气象站数据以及台风来临前(2012年5月)和台风过后(2012年8月)枸杞岛的大型底栖海藻、底质调查和暴波强度试验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海葵"作用下枸杞岛最小气压和最大风速的变化情况,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枸杞岛海藻优势种并结合枸杞岛底质特征和暴波强度变化分析了优势种生物量分布变化对"海葵"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海葵"影响,枸杞岛附近海域的最小气压992.9 h Pa,最大风速20 m/s,风力达9级水平,风向东东南—东南东向。在台风产生的风浪作用下,枸杞岛南面站点暴波强度大于北面站点。台风前后海藻的种类组成变化不显著。研究期间枸杞岛海藻优势种为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叉珊藻(Jania decussato-dichotoma)和网地藻(Dictyota dichotoma),主要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和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优势种和主要种海藻的生物量分布随暴波强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结合台风对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和生物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提出枸杞岛海藻场养护工作中应选择受台风影响较小的海域进行,并投放抗风浪能力强的礁体设施。  相似文献   

18.
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植被盖度、植被组成、地上草本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枯落物持水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北段、中段和南段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10.3%、8.2%、4.4%;围封对贺兰山西坡灌木物种组成影响较小,而对草本物种组成影响较大;中段的地上生物量比围封前增加了2.5倍,明显高于北段和南段,而围封对地表枯落物量的影响较小;就枯落物持水力来看,北段地表枯落物的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强于中段和南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