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加快退耕还林步伐,调整农业用地结构,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力度,防止土地退化,减轻自然灾害;强化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保护农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宁夏盐池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盐池县土地利用中耕地、草地多,林地少,农业用地占绝对重要地位.土地资源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不断增长的荒漠化趋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此外,还有耕地、草原土地产出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针对盐池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全面推进生态恢复与重建;强化土地管理,健全管理体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施集约化经营,稳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水平和推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县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困扰着县级城市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县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大瓶颈。对县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深化对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及规律,认识各影像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基础,对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主要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林业,优化农业用地结构;控制耕地减少,实现占补平衡;合理安排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等。希望能够为我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资兴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  胡曰利  靖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02-703,742
对资兴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目标,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个方面分析了资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了开发土地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它要在一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本文结合陕西省的有关关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土地需求与土地承载力相适应。土地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它即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我们对土地的需求合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两类。农业用地用作生产粮、棉、油、肉、蛋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以衣、食为主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耕地问题主要是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的数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单产)二个方面。理想的耕地减少数量,是不致因耕地面积减少,使粮食减少而降低人均粮食数量。这个数字大约每年50万亩左右。预测2000年耕地面积将减少至9580万亩,人均耕地约为1.05亩,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处理好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田面积,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各地要建立基本农田,把最好的土地用于农业,用于粮食,以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需要。注意地力培养,用养结合,注意有机肥及化肥的配合应用,抓中产田改造及水利建设,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本省后备资源开发和闲弃地的复垦利用,有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目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是解决人均农用地逐年减少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评价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不同农用地类别及其用地指标数据进行集约利用程度分级与潜力评价,分析其农用地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农业用地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结果:1农用地利用规划与实际利用状况往往存在较大偏差;2根据地区农用地生产能力的不同,国家对不同地区农用地投入也应该不同;3地区农用地流转效率低,农用地流转市场开放程度低;4农用地整治不到位,农用地收益小。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内蒙古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摸清宁夏耕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宁夏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障碍因素--有形减量、隐形减量,提出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环境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怀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菊  邓世刚 《农技服务》2008,25(5):93-93
阐述了农业自然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概念,同时介绍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原则及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东莞市高土步镇土地利用规划为例,预测小城镇尺度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高土步镇内农业用地面积减小,工矿仓储用地、管理与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增加;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零散、小斑块被合并,斑块数减少,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升,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下降,分布更趋均衡化,景观异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分目标层、指标层4个层次,并对各指标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智强  吴诗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1-11374
通过对铅山县土地、经济、环境基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向开成  关欣  李巧云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13-13714,13744
在论述滦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以耕地为主,园地、林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二是建设用地规模大,集约化水平低;三是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压力大。探讨了滦县在省、市土地利用战略中的定位和滦县区位条件,剖析了滦县未来发展状况,提出要将保障河北省、唐山市的土地利用战略实现作为滦县土地利用战略选择的重要条件,指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滦县土地利用战略: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二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三是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采取多重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增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增城市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增城市土地利用按地区分布和利用方式的差异归纳为城镇密集区,农地开敞区和生态建设区3种用地发展模式,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策略,并从规划,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圆媛  黄义忠  胡松  谢小棠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90-12691,12712
土地是广义上的旅游资源,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认为由于当前缺乏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导致了旅游产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旅游用地管理都面临挑战,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混淆导致旅游用地建设指标混乱,旅游用地取地不合理等问题尤其严峻.鉴于此,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初步提出新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将旅游用地分为4个大类5个小类,以期对以后的旅游用地规划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林帮  李钢  王孝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614-18616
就连云港市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2009年所制的2006~2020年度连云港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探讨连云港市区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0.
郭琳珂  赵婷婷  程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28-7331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然而在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对沿线土地"圈而不建"、"建而不竣"、"竣却不营"、"营又搁浅"等浪费现象。该研究在介绍安徽省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和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高速公路设计不合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二是土地利用率偏低,占用耕地面积大;三是土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用地效益不均;四是临时用地数量多,复垦率低;五是沿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加强保护。提出高速公路建设要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要加大临时用地的复垦力度,建立土地差别化利用模式,还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